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民族英雄歌颂 > 第422章 科举的功劳(第2页)

第422章 科举的功劳(第2页)

隋炀帝气得面色发红!

...

【另外,那些吹捧隋炀帝的人,只怕好多都不明白进士科是个什么意思?

怕不是都是以为跟后来的进士考试一样?

事实上,两者有本质的差别。

科举科举,其本来的意思是分科察举的意思,就像汉朝的举孝廉,举茂才一样,都是选拔官吏,但是考察的侧重点和方向不一样。

所以,所谓的进士科,就是现在的语文,数学,化学,物理这些科目一样的,是一个考试科目,主要考的是时政,策论一类的知识。

同样的科目还有很多,比如明经科,就是考什么四书五经,论语之类的。

还有明算科,就是考数学的,明法科,考法律的,其他的还有什么秀才,俊士,明字,一史,开元礼等等好多科目,最多的时候,几乎有超过一百种不同的科目。

甚至还出现过道举,也就是考道家经典的。

当然还有一个很出名的科目,叫做武举,是武则天设置的,用来选拔武将的。

这个武举被很多人认为是很好的一个科目,只是后面越来越没落了。

这些科目,都是朝廷为了选拔不同能力的人才所设置的。

而现代人所熟知的进士呢?

则是一种级别的称呼。

包括秀才也变成了级别的称呼,这两个再加上一个举人,就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科举三大级别。

先考中秀才,再考中举人,最后考中进士,进士里面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了。

至于为啥科目名称演变成了级别名称?

那是因为在唐朝时,进士科最受重视的一科,考中的人,授予的官职也更加的重要,所以报名参加的人非常多。

因此,逐渐演变之下,到了宋朝,就干脆废除了其他所有的科目,只保留进士科,所以最后能高中的,就被称为了进士。

秀才则是因为唐朝的秀才科考核太严格,要求太高了,录取率超低,所以后来没什么人报考,慢慢就干脆裁撤了。

秀才也慢慢变成了一种对读书人的称呼,最后成为了功名的级别称呼。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人,一说起科举就是持有完全否定态度,说什么只会拿着个《论语》在那里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又说什么八股文害死人。

那要么就是什么都不懂,跟着别人乱喊,要么就是明明懂,非要别有用心的瞎扯淡。

很显然,从上面的那些科目来看,古代的科举考试的内容覆盖面是很全面的,跟现在的大学分专业学习差不多。

最多不过就是因为古代的整体的科技水平不及现代,所以没有什么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科技科目罢了。

即便是宋朝时期只剩下进士科,但也将原本的其他科目的一些考试内容给容纳进来了,同样是什么四书五经,时政经济,律法算术都是有所涉及的。

也就是到了清朝,爱新觉罗家为了愚民,才彻底搞成了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其他干啥啥也不行的样子了。

同样,所谓的朱元璋搞八股文害死人,也是一样。

朱元璋搞的八股文,只是一种写文章的格式,虽然造成了写文章的一定难度,但并不限制意思的表达。

而且最重要的是,八股文格式只是用在经学考试这一个项目上,其他的策论,时政等等,该咋样还是咋样。

所谓的八股文禁锢思想,那纯属背了满清禁锢思想的锅。】

...

“他娘的,这些狗鞑子,等朕的全新火器出炉,朕就来屠你们!”

朱元璋气得破口大骂道。

...

“这个好,今天的内容很好,要是再说得更细一些就好了,你们都赶紧记下来,回头咱们可得好好研究一下!”曹操目光灼灼的盯着天幕说道。

...

【所以说,咱们就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咋就功在千秋了?

别的人呢?

要真说谁对科举发展的功劳最大,我也不好说到底是哪个帝王,但我想唐高祖李渊最少应该比隋炀帝大。

因为现代的学者们认为,科举制度的真正确立,应该要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点,就是最重要的允许“投牒自进”,也就是考生自己就能报名,不需要经过权贵公卿官员的推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雾都  反派:不当舔狗,渣一点很合理吧  神毫之笔  (历史同人)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贫僧唐三葬,葬天葬地葬众生  星浆体不可以称王吗?  清穿老六的咸鱼时光  绿茶在露营综艺只想干饭  原神:盘点意难平,曝光名场面  重生联姻,我觉醒了神农种地系统  快穿:绝版白月光,拒绝跌落神坛  [基建]异世领主成神记  太子妃美又娇,引疯批权臣竟折腰  重生新世界之瞎浪一气  (历史同人)诸朝来我农家乐  败犬omega为何那样  穿梭次元的掌控者  他逐月而来  [全职]职业联盟攻略手册  春光肆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