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说&ot;自晋讫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囗而复奋始未之信,年大显于时&ot;经过他的努力,他的学术思想渐渐被接受,在他去世后,&ot;其言大行,学者仰如泰山北斗&ot;[注]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文学成就,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他的散文行文流畅,富于变化,感情充沛,笔力雄健,语言生动精炼,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佳句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在社会上具有很大影响的《古文观止》,共辑明末以前的50余家散文220篇,其中韩愈一家的就有24篇,可见其深受人们的推崇
韩愈的文学理论与他的新儒学主张是密切相关的他不提倡为作文而作文,而要求在文章中要体现、反映儒家之&ot;道&ot;他说:&ot;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ot;[注]这就是&ot;文以明道&ot;的主张此外,他在论述文学的产生时,提出了&ot;不平则鸣&ot;与&ot;文穷益工&ot;的见解这些理论丰富了我国文艺理论的宝库
韩愈的新儒学理论,尽管后世有不少疵议,但现在人们讲新儒学史,大体都要追溯到韩愈首先,韩愈排低异端,攘斥佛老的用心,成为后世新儒学兴起的原因之一其次,韩愈对儒家心性论的关注,开了后世新儒学之先河再次,韩愈的道统说,对后世新儒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韩愈以后,很多新儒学家都致力于理论创造,发挥儒学奥旨,并以道统的继承人自居,推动儒家文化的向前发展最后,韩愈着重发掘儒学的基本精神,对章句训诂基本上没有什么注意,推动了儒学研究方法的革新所有这四点,印证了陈寅恪先生的论断:韩愈是唐代学术文化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的关键人物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韩愈不仅是唐代学术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更是中国儒学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的关折性人物
(杨世文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理学先驱李翱
(772‐‐841)
一、历宦海浮沉叹鸾凤何依
李翱,字习之,祖籍陇西(今甘肃一带),唐代著名儒学家[注]他出身的门第很高远祖李悬在十六国时曾建立西凉政权,即凉武昭王十世祖李冲是北魏名臣,官至尚书左仆射但到唐代,李翱的门第早已衰微不显,祖父李楚金仅官至贝州司法参军[注]
李翱自幼就受到儒学的熏陶据他后来在《复性书》中说,自6岁开始,他就读书,&ot;但为词句之学&ot;所谓&ot;词句之学&ot;,大约就是章句训诂之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翱逐渐对儒家学说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立下了宏大的志向15岁以后,他已&ot;志于仁义&ot;[注],对儒家思想进行独立思考
少年时代的李翱&ot;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ot;,渐露头角他也像唐代的其他读书人一样,怀着远大的抱负,四处遨游,带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去干谒达官贵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22岁的李翱去州府应贡举,曾&ot;执文章一通&ot;,拜见著名的古文家、右补阙梁肃当时梁肃誉满天下,&ot;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ot;,都想得到他的奖掖梁肃看了李翱的文章,大加赞扬,&ot;谓翱得古人之遗风,期翱之名不朽于无穷,许翱以拂试吹嘘&ot;[注]的确,梁肃真的在他的公卿朋友之中为李翱作过宣传后来李翱与达官贵人交往,很多人都说曾在梁肃口中听到过他的名字李翱对梁肃的这份知遇之恩非常感激,在梁死后五年,李翱还专门写了一篇《感知己赋》,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
李翱不仅拜谒过梁肃,还造访过其他一些名流,可考的有当时任右司郎中的杨于陵据李翱本人说,他曾&ot;以所著文章&ot;投献给杨,&ot;累获咨嗟,勤勤不忘&ot;,得到杨的赞赏[注]
但是,满腹的文才并没有给李翱迅速带来好运,真正赏识他的人并不多在给杨子陵的一封信中,李翱写道,当时巨卿名流,&ot;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其五六人则本无劝诱人之心,虽有卓荦奇怪之贤,固不可得而知也其余则虽或知之,欲为之荐言于人,又恐人之不我信,因人之所不信,复生疑而不自信,自信且犹不固,矧曰能知人之固?是以再往见之或不如其初,三往见之又不如其再&ot;因此碰壁不少他本希望借助巨卿名流的奖拔,以自己的文才和学识去获取功名,但&ot;自属文求举有司,不获者三&ot;,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及第,处境逐渐艰难,&ot;栖逞往来,困苦饥寒&ot;,显得很狼狈[注]
贞元十二年(796年),韩愈受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查晋的征辟,由洛阳来到汴州此时李翱在徐州刺史张建封幕中,也从徐州来到对州,与韩愈相识这以后,李翱一直和韩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贞元十六年(800年)李翱又娶韩愈兄韩囗之女为妻韩愈比李翱大5岁,二人介于朋友、师生之间,在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李翱对韩愈的学识和人品非常倾慕他曾说:&ot;我友韩愈非兹世之文,古之文也;非兹世之人,古之人也其词与其意适,则孟轲既没,亦不见有过于斯者&ot;[注]他们的师友之情一直保持了29年,直到韩于长庆四年(824年)去世韩愈死后,李翱非常悲痛,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祭文悼念他文中说:&ot;贞元十二,兄在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讲文析道,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ot;又亲自为韩愈作《行状》,交给史馆采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作死后我重生了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奇玉 娱乐城 文坛背后的讲坛 金色笔记 袁世凯评传 小王子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太后那个渣渣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笼中雀 罗德斯岛战记3 红色风暴之迷 有卿赤颜 祈缘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红了樱桃 转职当太子妻 小兔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