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古代大儒有哪些 > 第118章(第1页)

第118章(第1页)

谁知宦途多故,风波难测当初谏议大夫柏耆将出使沧州军前宣谕,李翱曾赞成此行不久柏耆因擅入沧州遭到流放,赐死,李翱也因谬举获罪,降为少府少监,后来又被逐出朝廷,任郑州刺史太和五年十二月,改为桂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御使李翱遭受这次打击,心情极为沉重他在《与翰林李舍人书》中说:

翱思逃后祸,所冀存身,惟能休罢,最惬利志,从此永已矣,更无健羡之怀

乞得余年,退修至道,上可以追赤松子房之风,岂止于比二疏尚平子而已!

他表示自己已厌倦仕宦,想从此归休林泉,修身养性

大和七年(833年),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八年十二月,李翱被征还朝,任刑部侍郎九年转户部侍郎,七月,任检校礼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李翱去世,终年70岁后来议谥为&ot;文&ot;,称为文公

李翱一生没有任过什么显赫的官职,政治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他的仕途屡遭挫折,郁郁不得志他在当时以文章见推,而对后世的影响却在思想上的创造

他与韩愈等人一道,排击佛教,致力于儒学的复兴

李翱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今有《李文公集》18卷,另有他与韩愈合著的《论语笔解》2卷流传于世他的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复性书》、《从道论》、《命解》、《去佛斋》、《平赋书》、《正位》、《学可进》、《杂说》、《答朱载言》、《与陆亻参书》、《论事流表》、《疏用忠正》、《疏屏奸佞》、《疏改税法》、《疏绝进献》、《疏厚边兵》等文章中

二、重文德之治知生民疾苦

李翱的政治主张大体上根抵儒家学说,但并不系统他主要针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种种情势,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他赞成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李翱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中央政府与藩镇势力进行激烈斗争的时代

唐宪宗即位以后,任用裴度为相,平定了当时最骄悍的割据势力‐‐淮西镇吴元济

李翱对朝廷的这一举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大唐中兴的先兆但他认为,&ot;定祸乱者,武功也;复制度、兴太平者,文德也&ot;(《新唐书》卷177《李翱传》)

他针对当时的政治现实,提出&ot;修文德&ot;的六点意见:用忠正、屏佞邪、改税法、绝进献、厚边兵、通雍弊他认为&ot;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之所以兴&ot;他劝宪宗说:&ot;如不惑近习容悦之司,选用骨鲠正直之臣,与之修复故事而行之,以兴太平,可不劳而功成也&ot;如果不以这六条根本为意,那么大唐中兴就难以成功李翱向宪宗提出自己的担忧:&ot;若一日不以为事,臣恐大功之后易生逸乐,而君臣进言者必曰天下既以太平矣,陛下可以高枕而为宴乐矣,若如此,则高祖、太宗之制度不可以复矣制度不复,则太平未可以遽至矣&ot;他满怀信心地说,如果能将他所提出的这六条完全做到,并保持五年不变,那么五年以后,&ot;臣必知百姓乐康,蕃虏入侍,天垂景星,地涌醴泉,凤凰鸣于山林,麒麟游于苑囿&ot;[注],这是和气感应的结果在这里,他援据先儒的天人感应说,为自己的主张张目李翱比较重要的政治主张有这样几点:

1用忠正之士,屏奸佞之人

李翱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君王是否能够信任大臣,大臣是否能以忠正辅佐君王忠正是&ot;百行之宗&ot;针对有人感慨忠邪难辨,他认为辨忠邪是有办法的,&ot;能尽言忧国而不希恩容者,此忠正之徒也&ot;但忠正之土往往被指责为朋党

他指出,&ot;夫忠正之人,亦各自有党类邪臣嫉而谗之,必且以为相朋党矣&ot;李翱总结历史上的经验,说忠正之士,都是以道德仁义相往来,&ot;邪人嫉而谗之,且以为朋党,用以惑时主之听,从古以来皆有之矣&ot;如两汉的萧望之、周堪、刘向是忠正之士,却被邪臣所胜,汉元帝不能辨别忠邪,任用邪臣,造成汉朝中衰所以,能讲逆耳之言的,往往是忠臣,君王要能加以分辨,&ot;用忠正而不疑,则功德成&ot;[注]

李翱认为用忠正就必须屏奸佞,二者是统一的,对忠正之士虽加以任用,如果&ot;杂以邪佞&ot;,则太平必不能成孔子说&ot;远佞人&ot;,李翱解释说:言不可以共为国也&ot;李翱认为奸佞之人也并不难于分辨:&ot;不知大体,不怀远虑,务于利己,贪富贵,固荣宠&ot;,这类人就是奸佞之徒而且这类人喜欢用&ot;甘言谄辞&ot;来投合人主之意,&ot;主之所贵,因而贤之;主之所怒,因而罪之;主好利则献蓄聚敛剥之计;主好声色则开妖艳郑卫之路;主好神仙则通烧炼变化之术;望主之色,希主之意,顺主之言而奉承之&ot;,这类人往往能得到人主的欢心李翱警告说,君主如果信用奸佞之臣,&ot;大则亡国,小则坏法度而乱生矣&ot;,必须加以警惕[注]

李翱关于忠正奸佞之辨是有所指的当时朝廷中党争很激烈,唐代后期的朋党政治正在形成,他也难免卷入其中他用儒家的君子、小人之辨去分析现实政治中的党争,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2改革税法,减轻百姓负担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推行&ot;两税法&ot;,代替过去的租庸调制度到唐宪宗元和末年,这种&ot;两税法&ot;产生了一系列弊病,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从建中初到元和末四十年来税额未变,但物价变化很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娱乐城  小王子  作死后我重生了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罗德斯岛战记3  七零年代小富婆  小兔桂花  转职当太子妻  祈缘  笼中雀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红了樱桃  袁世凯评传  太后那个渣渣  红色风暴之迷  金色笔记  有卿赤颜  文坛背后的讲坛  奇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