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性道德论来说,《易通》认为&ot;诚&ot;是人的一种最高超、最理想的道德境界如其曰:&ot;圣,诚而已矣&ot;人们在道德修养上一旦达到了&ot;诚&ot;,那就达到了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实现了心灵的净化,变为最完善、最高尚的圣人但是,一般人的本性不都是至善的,所以,《易通》把人性分为刚、柔、善、恶、中五品
它再把刚与善相结合的人性称为刚善,把刚与恶结合的人性叫做刚恶;把柔与善结合的人性称为柔善,把柔与恶相结合的人性叫做柔恶所以,实际上他认为人性表现为刚善、剧恶、柔善、柔恶和中性五类,总括起来仍然表现为善、恶、中三品
《易通》认为,刚善、柔善都还不是最好的人性,只有合乎中的人性才是最完善的
&ot;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ot;其他四种人性或全恶、或不完善因此,最高理想的人生目标,应该是&ot;日易其性,自至其中而止矣&ot;这是《中庸》&ot;致中和&ot;思想同人性论相结合的表现所谓&ot;中&ot;,就是中正仁义
怎样才会具有中正仁义的美德呢?《易通》提出了&ot;无欲&ot;、&ot;主静&ot;的修养方法
&ot;主静&ot;的关键在于&ot;寡欲&ot;《通书&iddot;圣学章》说: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虚静动直虚静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ot;(《周子全书》卷9)
为什么无欲则虚静动直?由于没有个人私欲作怪,心则虚静,虚静就能明通事理;在虚静中产生的行为是直起的行动这就是所谓&ot;静虚动直&ot;为什么动直则公?既能虚静,则其动机正直,公道无私何谓&ot;公则博&ot;?《易通》说:&ot;天地至公而已矣&ot;,像天地那样至公无私,这就是&ot;公则溥&ot;总之,要做到&ot;无欲&ot;,才能&ot;静&ot;、&ot;明&ot;、&ot;通&ot;、&ot;直&ot;、&ot;公&ot;,达于圣人的境界周敦颐提倡的&ot;寡欲&ot;、&ot;无欲&ot;,被后来的理学家发展成为&ot;去人欲、存天地&ot;的禁欲主义说教
在《易通》的《礼乐》章中,周敦颐论述了礼乐问题他第一次把维持封建制关系的&ot;礼&ot;提到了&ot;理&ot;的高度说:&ot;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得其理然后和&ot;礼乐的作用是维护封建秩序,这就是把礼作为规范人的思想的工具,把乐作为调和人际关系的工具,从而达到使这个社会既有等级秩序,又能和谐统一上述思想被二程、朱熹等理学家进行了继承发挥,又把&ot;礼&ot;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ot;天理人欲之辨&ot;,应该说是由周敦颐开其端给的
五、理学开山启旷世儒学新风
宋代理学的产生,是中国儒学的第二次复兴(第一次儒学复兴出现于西汉时期)
儒家学派形成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经受了多次的严重考验,但它始终能够延绵不绝地发展下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顺应一定的时代要求而进行自我更新儒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就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即强调交易儒家学说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自西汉以来,就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学派,如阴阳、五行和释、道思想中能为自己所能容纳的东西来不断丰富自己在北宋真、仁二朝就出现了一批儒家学者承接了韩愈的&ot;道统说&ot;,开始了儒学的第二次更新活动黄百家说:&ot;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即胡瑗),泰州孙先生(即孙复),祖莱石先生(即石介)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
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ot;(《宋元学案&iddot;泰山学案》),他们在学风上不重训诂而着重探讨义理,揭开了借用儒家经典来建造自己理论体系的序幕
又《宋元学案&iddot;濂溪学案》上有黄百家一段案语: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善微言,绝之久矣元公(周敦颐)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张载)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这个案语指出了周敦颐是第一个阐发&ot;心性义理&ot;之学的人,他打破了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断的千年幽暗,使儒家的圣学重新昌盛起来,重放光明,这段评语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周敦颐在其生前的学术地位并不太高,只是由于他开启了宋代新儒学的一代新风,故其影响越来越大南宋初期的胡宏说他&ot;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其功盖在孔孟之间&ot;他的学说在后来又被朱熹等人发扬光大,周敦颐被朱熹誉为&ot;先觉&ot;,被张栻尊为&ot;道学宗主&ot;
可见其在理学开创事业上的作用之大
在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三位先生在《宋明理学史》中的一段话,用以结束对他的论述: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对尔后七八年的学术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太极图&iddot;易说》、《易通》成了理学不刊经典,甚至比作《论语》、《孟子》周敦颐在宇宙论、性论、道德论、教育论、政治论中所提出的问题和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主静、鬼神、生死、礼乐、诚、无思、无为、无欲、几、中、和、公、明、顺化等等,为尔后理学家所反复讨论和发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罗德斯岛战记3 娱乐城 转职当太子妻 作死后我重生了 红色风暴之迷 红了樱桃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有卿赤颜 祈缘 笼中雀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文坛背后的讲坛 太后那个渣渣 小王子 金色笔记 小兔桂花 七零年代小富婆 奇玉 袁世凯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