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dot;他把国家命运完全寄托于皇帝所谓&ot;御臣&ot;,主要讲的是对官吏的选拔和赏罚,他说:&ot;臣闻致治之道无他在,三而已一曰任官,二曰信赏,三曰必罚&ot;在&ot;言练兵&ot;一条中,他提出了整顿军队的意见,主张精简军队,提高战斗素质
关于&ot;正规&ot;之谏,是在&ot;陈三德&ot;的基础上进行规劝人君治理好国家,提出的一些补充意见所谓&ot;五规&ot;,第一规谓之&ot;保业&ot;,劝诫皇帝要&ot;夙兴夜寐,兢兢业业&ot;地求治,说明国家政权&ot;得之至艰,守之至难&ot;的道理第二规谓之&ot;惜时&ot;,就是要求皇帝不失时机&ot;立纲布纪,定万世之业&ot;,他把皇帝基业比做一座巨室,要求守巨室将以传其子孙的皇帝&ot;实其基堂,壮其柱石,强其栋梁,高其垣塘,严其关键&ot;巨室筑成之后,要求做到使其&ot;亘千万年无颓坏&ot;他说:
&ot;夫君者国之堂基也;礼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栋梁也;百吏者,茨盖也;将帅者,垣塘也;甲兵者,关键也是六者不可不朝念而夕思也&ot;这段话表明了司马光治国思想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一派封建贤臣的金玉良言第三规谓之&ot;远谋&ot;,劝皇帝要有深谋远虑,&ot;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ot;第四规谓之&ot;重微&ot;,劝皇帝时时警惕,做到防微杜渐,&ot;销恶于未萌,洱祸于未形&ot;第五规谓之&ot;务实&ot;,强调&ot;为国家者必先实而后文&ot;,凡一切政教设施,必须讲求实际,做到&ot;拨去浮文,悉敦本实&ot;以上五规均以&ot;保业&ot;为目的,其余四规都是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途径
&ot;三言&ot;,&ot;五规&ot;的提出,构成了司马光治国之道的方案,也是他的政论思想之纲目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这些建议虽不曾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用,但却在统治者集团内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第二件大事是继续恳请建储这是司马光为谏官之后所关注的第二件大事作谏官之前,他曾接连三次上疏,力陈早日建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任谏官后的第一次面见仁宗皇帝,就当面提醒他说:&ot;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ot;(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卷2)仁宗帝也当面赞扬了他的上疏是&ot;忠臣之言&ot;可是事隔很久,仍未实行,为此,司马光又继续上疏,催促仁宗接纳他的请求,结果终于使仁宗帝下了决心,把他的奏章发送中书省会议定实行事隔不久,仁宗将其堂兄濮安懿王赵永让的第13子赵曙立为皇太子两年以后,仁宗就死了,遗诏命赵曙即位,他就是宋英宗这个关系到统治核心是否稳固的大问题,在司马光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解决
第三件大事是调解英宗和皇太后的皇室内部矛盾宋仁宗于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病故,赵曙于四月一日正式即皇位,几天之后生了重病,不能亲政,由皇太后曹氏垂帘,代管军国大事当时北宋统治表面平静,实际上是内外矛盾尖锐,处在危机四伏之中司马光等人为此忧心忡忡,深怕不是亲生母子的曹太后同英宗皇帝不和,造成统治核心的分裂情况确实如此,英宗多病,同母太后的关系时好时坏,在病重时对母后&ot;时有不逊语&ot;,加上有人从中离间,弄得太后大不高兴,一些曾反对立英宗为太子的大臣就&ot;乘机阴进废立之说&ot;(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1)
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两宫的矛盾日益加深,司马光绞尽脑汁,一再上疏调和两宫的关系,重点是明陈两宫不和的危害性,苦口婆心地劝导英宗孝谨太后,在他的调停下终于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巩固了统治核心的内部团结,避免了一场危机的发生
后来,太后终于还政于英宗,而母子和好的情况继续加强
第四件大事是在任谏官期间,本着&ot;安国家,利百姓&ot;的原则为民请命司马光有较长时期在地方做官,对老百姓的困苦有所了解,他有一首名为《道傍田家》
的诗,道出了农民的艰苦情况:
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
翁携镰索枢携箕,自向薄田收黍稷
静夜偷春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一
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皇朝文鉴》卷21)
这首诗的内容表明司马光对下层农民的疾苦是很关心的,他对城市贫民也很同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
因思闻井民,糊仰执薄技
束手已连旬,妻儿日憔悴
囊钱与盎米,薪木同时匾
败衣不足准,搏手坐相视
(《传家集》卷3,《八月十七夜省&iddot;纪事呈同舍》)鉴于这种情况,司马光想到自己负有解救斯民之责,深深感到有愧于心,认为必须设法富民,使之能得到温饱,于是又写道:&ot;一夫有不获,伊尹深为羞何当富斯民,比屋困仓稠&ot;(《传家集》卷32,《言蓄积札子》)很想在这方面实现他的愿望他在谏官任上,除了关注于巩固国家基业的大事之外,也本着&ot;国以民为本&ot;的原则,进谏了一些要求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意见,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孔子&ot;节用而爱民&ot;的思想,请求统治者带头崇尚节俭紧缩财政开支,禁止乱摊乱派和惩治横征暴敛之官,同时还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滥征百姓当兵
遗憾的是他的这一番苦心献策,却未得到采纳以上谏议,虽然是本着忠君、利国、养民的儒家政治原则,为统治阶段的根本利益着想,但比起当时多数昏庸腐败贪戾的统治者成员来,算得上是一位为民请命的正直、清明的好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转职当太子妻 太后那个渣渣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有卿赤颜 笼中雀 奇玉 七零年代小富婆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小王子 金色笔记 红了樱桃 作死后我重生了 文坛背后的讲坛 娱乐城 小兔桂花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红色风暴之迷 罗德斯岛战记3 袁世凯评传 祈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