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ot;以其夷也&ot;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斤也,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ot;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ot;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注]
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佛教的态度针对韩愈的指责,他认为,佛教义理往往与儒家的基本精神相合,不能因为它是&ot;夷&ot;法而加以摒斥
在这一点上,柳宗元主张兼收并蓄,勇于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ot;取其韫玉&ot;,表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心理至于对佛教徒不讲世俗之伦理,脱离生产劳动等消极方面,柳宗元与韩愈一样不赞成他在《送元悬师序》中批判&ot;世之为释者,惑不知其道,则去孝以为达,遗情以贵虚&ot;,是没有真正参透佛教的教理,赞扬释元悬在对待&ot;孝&ot;的问题上&ot;吾见其不违,且与儒合&ot;他还批评&ot;今之言禅者,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真实,以陷乎已,又陷乎人&ot;[注]
柳宗元对待佛教,是以儒学为价值标准,取其&ot;有益于世&ot;者,援佛以济儒他认为佛理&ot;与孔子同道&ot;[注],具体有这样几点:
1&ot;不爱官,不争能&ot;,合乎儒家的生活态度柳宗元在《送僧浩初序》中说:
&ot;且几为其道者,不受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遂遂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ot;在他看来,佛教大师的恬退闲安,与当时官场中争肆奔竞、贪恋禄位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儒家倡导&ot;安贫乐道&ot;,佛学与之相通
2&ot;合所谓生而静者&ot;,即与儒家的性善说相符合《礼记&iddot;乐记》说:&ot;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物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ot;柳宗元认为儒家的这种&ot;主静&ot;说经过异端的篡乱,异说纷纭,失去了原旨,&ot;孔子无大位,没以余言持世,更杨、墨、黄、老益杂,其术分裂&ot;而直到佛教学说出现,才恢复了儒家&ot;主静&ot;说的本源,&ot;吾浮图说后出,推离还原,合所谓生而静者……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耕锄,本其静矣&ot;[注]在这一点上,柳宗元把儒、佛之道调合在一起,认为佛学的性善论贯彻始终,正与孟子&ot;性&ot;说相通
3&ot;本于孝敬,积以众德&ot;,合乎儒家伦理&ot;孝道&ot;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佛教原本不主孝道,规定不礼国王,不拜父母但佛教传入中土以后,经过改造,逐渐适应了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要求,也提倡&ot;孝道&ot;,如《大报恩》十篇,&ot;咸言由孝而极其业&ot;[注]他在《送氵睿上人归淮南觐省序》中说:
&ot;金仙氏(按:金仙为佛教之异名)之道,盖本于孝敬,然后积以众德,归于空元
其敷演教戒于中国者,离为异门,曰禅、曰法、曰律,以诱掖迷浊&ot;柳宗元认为在提倡孝道这点上,佛教&ot;且与儒合&ot;
4佛教的戒律与儒学的礼义相通唐德宗时,怀海禅师居于江西百丈山,创禅院制度,为禅师立下了行为戒律其中首先讲报恩、尊祖,用儒家的忠、孝观念补充了佛教戒律的内容柳宗元把儒学的礼义与佛教的戒律等同起来,认为二者同样起着&ot;持世&ot;的作用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他认为: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
因此,佛教戒律与儒家礼义在效用上相通
5佛理合于中道&ot;中道&ot;或&ot;大中之道&ot;,是柳宗元&ot;圣人之道&ot;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佛教也讲中道,佛教的许多思想,尤其是天台宗的中观思想中,也体现了&ot;中道&ot;原则,因此,柳宗元极力称道章士到曾指出:&ot;大中者,为子厚说教之关国语,儒释相通,斯为奥秘&ot;[注]在《岳州圣定寺无性和尚碑》中柳宗元说:&ot;佛道愈远,异端竟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说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生物流动,趋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ot;在《南岳云峰和尚碑》中也说:&ot;师之道,尊严有耀,恭天了之治,维大中以告,后学是效&ot;&ot;大中&ot;思想本为儒家所固有,而释教能冥契此说,故柳宗元大加赞扬
6&ot;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ot;[注]柳宗元一系列文章中,反复强调佛教&ot;不与孔子异道&ot;,&ot;往往与《易》《论语》合&ot;,佛教义理中包含着与&ot;圣人之道&ot;相通的、有益于世的内容,是不应当简单加以否定的
柳宗元按照自己对佛、儒二教的领会,&ot;统合儒释,宣涤疑滞&ot;[注],目的是通过有选择地容纳佛学思想,借助佛学理论来&ot;推离还源,丰佐吾道&ot;[注],丰富儒学的思想方法,对宋明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韩柳兴儒异曲同工
唐代中后期,儒学发展面临着重大的转折一方面,两汉以来的传统儒学已发展到尽头,一些学者在努力寻找新方法,力图使儒学走出章句训诂的死胡同;另一方面,思想界围绕着三教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前沿学者在掀起文学革新运动高潮的同时,打着&ot;文以明道&ot;的旗帜,进行着复兴儒学的尝试韩、柳二人虽然目标一致,但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红色风暴之迷 奇玉 太后那个渣渣 罗德斯岛战记3 文坛背后的讲坛 小王子 作死后我重生了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小兔桂花 红了樱桃 转职当太子妻 笼中雀 金色笔记 袁世凯评传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七零年代小富婆 有卿赤颜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娱乐城 祈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