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历代大儒排行榜 > 第144章(第1页)

第144章(第1页)

《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成就空前的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它的年代,起迄长达1362年,全书三百多万字,在内容上它除了着重记述了以政治、军事为主的&ot;治乱兴衰&ot;的历史,同时对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亦有所略述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思精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编次有序,删繁求精,&ot;不漏不烦&ot;(《传家集》卷17,《进资治通鉴表》)在文字功夫上做到了精练明畅,使人阅读起来觉得铿锵有声,韵味无穷此外,《通鉴》

也是一部富于文彩的佳作,它的文字简朴生动,寓意深刻,其文学价值高,写得生动感人,耐人寻味

正是因为《通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历代学者对它的评价很高宋元之际的封建史家胡三省说:&ot;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ot;(《新注资治通鉴序》)王应麟说:&ot;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ot;清代大史学家王鸣盛说:&ot;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ot;(《十七史商榷》卷1)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

&ot;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ot;这部历史名著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座丰碑,司马光也不愧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学家,直到今天,《资治通鉴》仍然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继续闪耀着它的智慧之光

四、列&ot;六先生&ot;之目创建理学有地位

司马光不仅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中国古代杰出的大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儒学大家朱熹在《六先生画像赞》中把他和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同尊为北宋理学&ot;六先生&ot;由此可见,在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司马光是居于重要地位的开创人之一只是由于他长期从事政治活动,在学术上也主要是笃志于史学研究,对理学的贡献不及其他&ot;五先生&ot;那样宏富精深然而,他在经史的研究中,在其政治实践和为人处事中完全是以一个儒家的身份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的况且在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全祖望在《宋元学案》卷首的《序录》中说:&ot;小程子(程颐)谓阅人多矣,不杂者司马、邵、张三人耳&ot;

按照儒家的标准来看,在北宋的重要人物中,司马光确实是一位纯厚的名儒大贤

我们称司马光为名儒大贤,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说明

首先看他的学术思想无论从《司马温公集》所收录的著作中,还是从《资治通鉴》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方面的内容司马光一生著作很多,除《资治通鉴》

及其他史学著作之外,儒学思想的著作主要有:《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孝经指解》,《易说》,《注系辞》,《注太玄经》,《扬子浅释》,《迂书》,《潜虚》,《大学中庸义》,《原命》,《说玄》等等他退居洛阳的15年期间,同程颢、程颐、邵雍等理学家往来密切,在学术活动中相互交流思想,共同从事义理之学的研究,上面举出的那些著作,就是他在这个时期除《通鉴》之外的主要著作综合起来看,他的理学思想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ot;天命论&ot;思想司马光也相信&ot;天命&ot;,他说:&ot;天者,万物之父也&ot;&ot;违天之命者,天得而刑之;顺天之命者,天得而赏之&ot;(《迂书&iddot;士则》)在他看来,天是有意识的主宰者,因为他能赏善罚恶所以人类只能奉天行事,才能免祸致福他还说:&ot;天使汝穷,而汝强通之,天使汝愚,而汝强智之若是者,必得天刑&ot;(同上)认为人的贫富智愚都是上天安排下来而不可移易的然而,在天人关系上,他并不完全否定人的作用,如他说:&ot;人事可以生存,而自取死亡,非天命也&ot;(《扬子浅释》)在此前提下,他又提出了&ot;天人相济&ot;和&ot;天人相助&ot;的观点他说:&ot;天力之所不及者,人也,故有耕耘敛藏;人力所不及者,天也,故有水旱螟蝗&ot;(同上)&ot;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ot;(《迂书&iddot;天人》)这说明,在天人关系上,司马光也继承了荀子的一些思想,并不完全把一切事情都寄托于天命,特别是对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他十分强调人的作用

(二)理学思想

对于理和气的关系,司马光主张以理为本他说:&ot;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成性,性以辩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之户也,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名者事之分也,行者人之务也,命者时之遇也&ot;(《潜虚》)就是说,司马光把&ot;虚&ot;看做是世界之本原,把物质性的&ot;气&ot;看做是产生万物的第二位原因,可以理解为&ot;虚&ot;生&ot;气&ot;,&ot;气&ot;生万物,天地万物和人、事都根源于&ot;虚&ot;,产生于&ot;气&ot;&ot;虚&ot;是根源,&ot;气&ot;是质料,再经过演化而成万物之体,体又各有性、名、行、命作为万物之本原的&ot;虚&ot;,是指无形无象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实质上就是理学家们所说的&ot;理&ot;在理事关系上,他主张以理为本司马光说:&ot;有兹事必有兹理,无兹理必无兹事&ot;(《迂书&iddot;无怪》)前半句话是说,凡一事皆有一理,后半句是说,既然事事皆有其理,那么,没有某事的理就没有某事的出现总起来说,理是第一性的,事是派生的,这个观点和二程的观点是一致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七零年代小富婆  文坛背后的讲坛  奇玉  红色风暴之迷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袁世凯评传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转职当太子妻  笼中雀  红了樱桃  太后那个渣渣  金色笔记  祈缘  娱乐城  作死后我重生了  有卿赤颜  罗德斯岛战记3  小兔桂花  小王子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