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历代大儒排行榜 > 第179章(第1页)

第179章(第1页)

首先,他把作为宇宙本体的&ot;理&ot;(天理)和进行思维活动而产生意识的&ot;心&ot;都说成是&ot;纯乎天&ot;的主宰者他说:&ot;问心与性何以别?答曰:&ot;心犹帝,性犹天,本然者谓之性,主宰者谓之心&ot;(《遗集&iddot;杂说》)这就把人的心、性同&ot;天&ot;、&ot;帝&ot;联系在一起了根据此种看法,吕祖谦明确地认为,天命和人心完全一致他说:&ot;圣人之心,即天之心;圣人之所推,即天命也……此心此理,盖纯乎天也&ot;(《增修东莱书说》卷3)这样一来,他就把主观的&ot;心&ot;和心外的&ot;理&ot;融为一体了由此类推,他又进一步提出了&ot;心即道&ot;的命题他认为,&ot;道&ot;是无条件的:&ot;道无待,而有待非道也&ot;&ot;心与道,岂有彼此可待乎!心外有道,非心也,道外有心,非道也,……圣人之心,万物皆备,不见其为外也&ot;(《东莱博议》卷2)

其次,他又根据天人相通的观点来说明&ot;心&ot;和&ot;理&ot;的一致性吕祖谦说:

&ot;圣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天地之中,一物顺理,无非所以发吾之良心;一物不顺理,无非所以警吾不善之端也&ot;(同上卷4)这里所讲的&ot;心&ot;和&ot;理&ot;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圣人之心同天理的一致性因为&ot;圣人之心即天之心&ot;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根据孟子&ot;万物皆备于我&ot;的主观唯心论进行了如下论证:

圣人备万物于一身上下四方之宇,古今往来之宙,聚散惨舒,吉凶哀乐,犹疾痛菏痒之于身,触之即党,平之即知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仰而观之,荧惑德星,囗枪枉矢,皆吾心之发见也价而察之,醴泉瑞石,川沸山鸣,亦吾心之发见也&ot;(《东莱博议》卷2)

对于一般人来讲,要使心与理相通,则是不容易的,所以吕祖谦又说:&ot;告君子以理,告众人以事,所谓众人者,见形而后悟,按迹而后明,遽可理晓也&ot;(《东莱左氏博议》卷2)圣人之外的人,也有&ot;君子&ot;和&ot;众人&ot;之分,前者是有道德、有智慧的明白人,对他们可以告之以理,就可受到启悟,对&ot;众人&ot;来说,只能告之以事,因为他们的道德和智慧低下,不能直接领悟事理,只能依据事实(形、迹)说话,才能使他们明白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这种说教,比起&ot;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ot;的愚民政策固然有所进步,但仍然是圣贤史观的表露

综上所述,吕祖谦的理学思想,既肯定了客观唯心主义的&ot;理&ot;本体论,又强调了主观唯心主义的&ot;心&ot;的主宰作用,目的是调和二者的分歧然而,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虽然同属于唯心论,二者尽管可以相通,但最终仍然是不一致的,&ot;鹅湖之会&ot;曾企图调和朱、陆之间的分歧,使之会归于一,结果还是未达到目的,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不过,在吕祖谦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则作出了尝试,但在实际上却是融&ot;理&ot;于&ot;心&ot;,自然偏向了&ot;心学&ot;一边,因为他的基本观点同陆九渊的&ot;心即理&ot;的命题及其论证方法基本一致其不同之点是承认了&ot;理&ot;是宇宙万物的普遍原则,是超时空的绝对存在其与朱熹不同之点,还表现在他更相信&ot;天命&ot;,并且提出了&ot;理即天命&ot;的说法

在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中,也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成分

由于&ot;吕学&ot;不私一说,其眼界比较开阔,态度比较客观,吕祖谦不仅容纳了&ot;理学&ot;和&ot;心学&ot;,同时还吸取了永嘉学派的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如在宇宙万物生成的问题上,认为万物都是禀受了天地一元之气而产生的他说:&ot;推本原而言之也,万物无不自天地而生者,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哉坤元,万物资生,故曰万物父母也,人为万物之灵者,一元之气覆冒,初无厚薄,得之全者为人,得之偏者为万物也&ot;(《增修东莱书说》卷14)在理气关系上,吕祖谦主张理不离气

他说:&ot;理之在天下,犹元气之在万物也……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ot;这里不但承认了理不离气,而且承认了&ot;理&ot;的&ot;偏&ot;或&ot;全&ot;是由气的&ot;偏&ot;或&ot;全&ot;来决定的此外,在形神关系上,他还坚持了&ot;形神相即&ot;的观点

在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中,也包含了一些辩证法思想,例如,他提出了&ot;天下之理必有对&ot;的观点:&ot;天下之理必有对,已立则物对,有对则有争一矜其能,一伐其功,则争之理存盖矜伐者,争之对也&ot;(同上卷3)这里虽然仅仅以一矜一伐之争说明理必有对,其用意是主张&ot;无我&ot;,要求不自以为能,不自以为功,但他毕竟提出了&ot;理必有对&ot;和&ot;有对必有争&ot;的观点在事物的矛盾统一问题上,他指出了阴阳相互渗透的关系说:&ot;向之疑以为怪者,特未能合幽明为一耳;犹阳之发现,阴之伏匿,阳明阴幽,常若不通及二气合而为两,则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孰见其异哉?阴阳和而为而,则群物润,幽明合而为一,则群疑亡&ot;(《东莱左氏博议》卷6)

四、注重实际提倡务实致用之学

吕祖谦虽然是一个理学家,但在他的著作中并不只是空谈道德性命他的学说一方面是&ot;以性命之学起&ot;,并且&ot;要以三德三行立其根本&ot;(三德:&ot;至德以为道本&ot;;&ot;敏德以为行本&ot;;&ot;孝德以知道恶&ot;三行:&ot;孝行以亲父母&ot;;&ot;友行以尊贤良&ot;;&ot;顺行以事师长&ot;)的学规,但在另一方面又提倡治经史以致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红了樱桃  小兔桂花  七零年代小富婆  小王子  罗德斯岛战记3  作死后我重生了  奇玉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袁世凯评传  金色笔记  转职当太子妻  文坛背后的讲坛  红色风暴之迷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娱乐城  有卿赤颜  太后那个渣渣  祈缘  笼中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