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101章(第1页)

第101章(第1页)

其论《诗经》,曰:&ot;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ot;(《毛诗正义序》,下同)不外乎歌功颂德、劝人从善之行吟这些长吟短唱,作之者虽然是自我感情流露,但却有益于生灵教化对于统治者来说,《诗》还可以观为政之得失:

&ot;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ot;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是社会的风标,是政治的雨晴表,观乎诗即知其喜怒哀乐,治乱兴衰所以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小技,诗歌一样可以用于教化,眼务于政治,故圣人于六艺之中,要设诗教关于诗歌的起源,孔颖达提出性情说古语有&ot;诗言志&ot;,孔颖达认为诗歌起原于性情,情有所动,声发乎外,其韵律合乎一定的节奏韵律,这就是诗由于诗是有感于天地万物之情而生,诗出之自然,一经产生,诗就有强烈的反作用,故能&ot;感天地、动鬼神&ot;,更能讽励人伦,敦厚风俗他认为诗理产生很古,因为性情古已有之,甚至远至人类之前如燕雀啁噍,有烦碎忧苦之情;鸾凤展翅,有翩翩起舞之容可见《诗》理是在开天辟地之初,动植分化之始就已具备了的不过有形的诗歌却有其诞生的历史过程他于是又提出世运产生诗歌之说认为上古帝王政务质实,一切从简,无须讽谕;中古政务繁剧,有失有成,于是有沤歌的迫切需要唐虞之时,有诗的萌芽,而黄帝之世,却不见诗迹其后时运每降,凡经三代,故诗逾三千

诗之根本在性情,而诗之产生则在时政今本《诗经》就是孔子从三千古诗之中,&ot;厘正遗文,得其精华&ot;,选编而成的

关于礼,他说:&ot;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原始要终,体之乃人情之欲&ot;(《礼记正义序》,下同)认为礼的终极根源是宇宙精神(太一),其直接依据则是人的情欲,具有宇宙法则的必然性和人情需要的必要性,既神圣又重要

他说:人有喜怒哀乐之志,动静好恶之心,修养好的可以克服欲望的冲动有所不为,而修养差的就会受贪欲的驱使而无所不为了因此&ot;古先圣人鉴其若此,欲保之以正直,纳之德义……故乃上法国象(天),下参方载(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ot;

可见礼的设置完全是善意的,意欲克服人性粗野的一面,发扬其良善的一面,是维持社会安定、人群和谐的设施礼之于人,犹堤防之于洪水,缰绳之于烈马,是一种防范和驯化措施孔颖达还进一步从自然界的秩序性和动物的嗜欲现象中,找到了礼义精神的客观依据,论证礼的产生渊源悠远他说:&ot;物生则自然而有尊卑,若羊羔跪乳,鸿雁飞有行列,岂由教之者哉!&ot;尊卑秩序是生物的本性,而事物生来就有秩序,&ot;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ot;可见,礼有其客观必然性那么儒家所研习的礼又产生于何时呢?他说礼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ot;播黍则大享(礼)之滥觞,土鼓(乐)乃云门(舞)之拳石(基础),冠冕饰于轩(黄帝)初,玉帛朝于虞(舜)始;夏商革命,损益可知;文武重光,典章斯备泪乎旦姬(周公),负囗临朝,述曲礼以节威仪,制周礼而经邦国&ot;据《礼记》所载,燔黍、土鼓都是神农时代的礼乐神农与黄帝、尧舜都是上古军事民主制时期首领,属于氏族社会孔颖达把中国传统礼乐远溯于原始社会,这是合乎民俗学研究结果的他考察了五礼产生过程,说尊卑之礼起于遂皇,嫁娶嘉礼始于伏羲,祭礼吉礼起于神农,至黄帝,吉凶军宾嘉五礼备,然而形成制度,定为典则,则在周公辅成之时矣虽然一鳞半爪未免牵强,但说礼制产生是逐渐完备的,则见识过人在谈礼的功能时,孔颖达综合旧说,从声训的角度训释说:&ot;礼,体也,履也,理也&ot;体是体用之体,即根本法则,统之于心;履即实践,即体用之用,指礼节仪文指导实践;理即治,指礼具有使天下走向大治的功能具体地讲,《周礼》属于体,是经邦治国之大经大法;《仪礼》属于履,是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也就是文献所谓&ot;经礼三百(周礼),曲礼三千(仪礼)&ot;经之与曲,体之与履,一大一小,一简一繁,各有专主,相辅为用至于三礼的作者,孔颖达明确认为:&ot;周公所制之礼则《周官》

(周礼)、《仪和》也&ot;孔子的功劳,则是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时期&ot;订礼正乐&ot;

《礼记》则是孔子弟子&ot;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ot;,其中&ot;或录旧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ot;,《礼记》是礼乐原理的理论阐述,无怪乎孔颖达要取它来代表&ot;礼经&ot;了

孔颖达论《春秋》说:&ot;《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古史职之书&ot;(《春秋正义序》,下同)《春秋》就其本源上讲,不外乎史官记事的史书然而记事之中有书法存焉,那就是褒善贬恶,而褒贬的标准则是礼义,故《春秋》即是礼乐原理的具体运用通过叙事来寓褒贬,通过褒贬来宣传礼法,这就是《春秋》

的主题思想孔颖达说:春秋之时,&ot;下陵上替,内叛外侵,九域骚然,三纲遂绝&ot;,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治安,伦理道德,无一不尖锐对立,十分混乱孔子生逢乱世,心怀大圣,&ot;想垂之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则无财,说之以道则不用&ot;,读书人一无所有,只有将满腔热情与愤懑诉诸笔端,著书立说以存其正论因鲁史所记多有得失善恶之行,故依据经法来一一加以绳正,予以褒贬

他的褒贬十分贴切准确,令人信眼,&ot;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ot;真是威力无比,一枝秃笔胜过十万雄兵!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太后那个渣渣  小王子  祈缘  罗德斯岛战记3  转职当太子妻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笼中雀  文坛背后的讲坛  红色风暴之迷  有卿赤颜  红了樱桃  七零年代小富婆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小兔桂花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娱乐城  奇玉  作死后我重生了  金色笔记  袁世凯评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