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记载看,陆淳任太子侍读并不是很受尊崇当时顺宗身患重病,经过激烈的斗争,宦官与保守派集团立李纯为太子王叔文集团预谋另立皇嗣的计划失败,因此,李纯对王叔文集团没什么好感陆淳被改革派派去做太子侍读,原打算通过他对太子施加影响,但事与愿违,更引起李纯的反感《旧唐书&iddot;陆淳传》以贬斥的笔调记述了这一过程:&ot;时(韦)执谊得幸,顺宗寝疾,与王叔文等窃弄权柄
上(指李纯)在春宫,执谊惧,质已用事,故令质入侍,而潜伺上意,因用解及质发言,上果怒曰:&lso;陛下令先生与寡人讲义,何得言他&rso;质惶惧而出&ot;说明他与李纯的关系并不融洽
贞元二十一年九月十三日,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宪宗逐出朝廷,王叔文等人发动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两天后,陆淳去世[注],门人私谥为文通先生
啖、赵二人的著作已经亡佚陆淳的著作,今存有三种:《春秋集传纂例》10卷、《春秋集传辨疑》10卷及《春秋集传微旨》3卷这与柳宗元说的陆淳有&ot;《春秋集注》十篇、《辨疑》七篇、《微旨》二篇&ot;不合事实上,《春秋集注》即《纂例》,其他二书卷篇不合,当为后人传写割析而致这三种书集中了啖、赵、陆三人的《春秋》学研究成果,并在啖助旧稿的基础上作一分为三处理而成的据他在《春秋集传辨疑&iddot;凡例》中说:
《集传》取舍三传之义,可入条例者于《纂例》诸篇言之备矣其有随文解释,非例可举者,恐有疑难,故纂啖、赵之说,著《辨疑》
这就明白地说了《纂例》、《辨疑》是综合了啖、赵二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扩大而成的但其中也包含了陆淳个人的心得,书中多处标明&ot;陆淳曰&ot;即是明证
至于《春秋集传微旨》,则先列三传异同,参以啖、赵之说,而断其是非他在自序中说:&ot;其有事或反经而志协乎道,这虽近义而意实蕴奸,或本正而末邪,或始非而终是,&ot;介于疑似之间者,并委曲发明,故曰微旨可知这部书为陆淳自撰
但每条必称&ot;淳闻于师曰&ot;,以示不忘本总之,从三书来看,《纂例》以啖说为多,《辨疑》以赵说为多,而《微旨》则较多地保留了陆淳的观点事实上,三人的观点大同小异,无法分述而啖、陆二人的观点更为接近下面就将三人的学术思想合在一起论述
二、论麟经别出胜义疑三传释滞指迷
在《春秋集传纂例》第1卷中,陆淳以8篇文字,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啖、赵及本人对《春秋》及《三传》的理解这是他们学术观点的总结,也是他们著作的纲领
首先,孔子修《春秋》的用意究竟是什么?过去《左传》学者认为是为了&ot;考其行事而正其典礼,以上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ot;,《公羊》学者认为是为了&ot;将以黜周正鲁,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ot;,《谷梁》学者则认为是为了&ot;明黜涉、著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使夫善人劝焉,淫人惧焉&ot;啖助却认为,三家之说都&ot;未达乎《春秋》之大宗&ot;,因此不可能真正理解夫子作《春秋》的深刻用意他认为,《春秋》之作,是为了&ot;救时之弊,革礼之薄&ot;他具体论证说:
夏政忠,忠之弊野,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亻寒,救亻寒莫若以忠,复当从夏政
夏文化以&ot;忠&ot;为其特色,殷文化以&ot;敬&ot;为其特色,周文化以&ot;文&ot;为其特色到了春秋时代,出现了&ot;礼崩乐坏&ot;的局面,表明以&ot;周礼&ot;为主要内容的周文化已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因此,孔子作《春秋》,&ot;以权辅正,以诚断礼&ot;,正是以&ot;忠道原情&ot;为本,不拘浮名,不尚猖介,从宜救乱,因时黜涉,或贵非礼勿动,或贵贞而不谅,进退抑扬,去华居实,所以说孔子作《春秋》是为了&ot;救周之弊,革礼之薄&ot;
这样,啖助把前人的种种《春秋》宗旨说统统打倒前人多认为《春秋》之旨在于复兴周礼,而啖助却强调《春秋》之作在于用夏政求周失他说:
《春秋》参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理必然矣
啖助认为在这一认识上,杜预所言全失,而何休所说&ot;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ot;,虽然话是说对了,但&ot;用非其所&ot;,即不从&ot;性情&ot;上去说,却从&ot;名位&ot;上去说,这样,就没有把握关键所在唤氏所说的关键之点,不是&ot;改革爵列,损益礼乐&ot;,不是从外在的虚文出发,而在于&ot;立忠为教,原情为本&ot;
所谓&ot;立忠为教&ot;,是说孔子作《春秋》,在于树立&ot;忠道&ot;进行教化,所谓&ot;原情为本&ot;,是说孔子所倡的&ot;忠道&ot;源于人的性情&ot;原情&ot;,即分析人物的思想动机,将目的与手段分开,强调&ot;权&ot;、&ot;宜&ot;,这样,对经文的阐释、对人物的评价比纯粹用事实、用效果、用&ot;礼法&ot;去衡量,要灵活得多,主观随意性也更大阐释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评判标准及价值观任意发挥,寄托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旧瓶装新酒这种一忠道原情&ot;的分析方法,被啖助等人用于《春秋》学研究如僖公二十八年&ot;天王狩于河阳&ot;,左氏引用孔子的话批评晋文公&ot;以臣召君,不可以训&ot;,陆淳《微旨》则说:&ot;若原其自嫌之心,嘉其尊王之义,则晋侯请王以狩,忠亦至矣&ot;这样,通过发挥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机,宣传&ot;尊王&ot;的&ot;忠道&ot;所以陆淳说:&ot;凡事不合常礼,而心可嘉者,皆以讳为善&ot;[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小兔桂花 祈缘 笼中雀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转职当太子妻 袁世凯评传 娱乐城 七零年代小富婆 太后那个渣渣 红了樱桃 罗德斯岛战记3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金色笔记 红色风暴之迷 文坛背后的讲坛 有卿赤颜 奇玉 作死后我重生了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