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140章(第1页)

第140章(第1页)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的地位,早已成为定论,其历史影响非常深远

(李刚兴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iddot;道学传》

2《周濂溪集》

3《宋元学案》卷11《濂溪学案)

4《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人民出版社版5《中国历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三卷上齐鲁书社出版6《试论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哲学思想》(马振择《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4期)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史林宗匠司马光

(1019‐‐1086)

一、生于贵胄之家勤奋好学忘寝餐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学人称&ot;涑水先生&ot;,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其家世代贵胄,远祖是西晋皇族平安献王司马孚,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孚之裔司马阳,是北魏的征东大将军,死后葬于陕州夏县涑水乡的高堠里,其子孙便于此地家居,因以为籍贯此后这个家族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司马光的高祖司马休,曾祖司马政、伯祖司马炳皆因五代战乱没有做官到了北宋初年,司马光的祖父司马炫又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司马炫虽然只做过县官,但却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人,此人&ot;以气节著乡里&ot;,他在陕州富平县为县令不久,就使&ot;境内大治&ot;(《富平县志》卷7)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官居四品,位至天章阁待制,&ot;以清直仁厚闻于天下,号称一时名臣&ot;(苏轼《司马文正公行状》)司马光的堂兄司马里,也是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寺少卿

司马光的先辈和堂兄六七人都是进士出身,他们多是好学之士,爱好诗文,其家族世代书香,&ot;笃学力行&ot;,是一个具有文化传统和学问素养的文明家族他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薰陶司马光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贵胄之家和,又是在品行端方,为官清廉,很有素养的父亲严格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司马池对子女的家教很严,他有3个儿子,司马光最小,但他并不溺爱,从小就注意从多方面进行严格的教育,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诚实、节俭和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一次,司马光想吃青胡桃,姐姐给他剥皮,没有剥开,就走开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仆先用开水汤了一会儿,就剥开了,后来姐姐走来,问他是谁剥开的,司马光谎称是自己剥开的这话被父亲听到了,便严厉地训斥他说:&ot;小子何得谩语!&ot;此后,他再也不说假话了这时他只有五岁许多年后,司马光做了官,有人问他待人律己以何为重?他答的是一个&ot;诚&ot;字,再问他从何做起,他说:从不说假话做起由于他以诚为一生处事的信条,后来的朱熹说他是&ot;脚踏实地之人&ot;(朱高《三朝名臣言行录》卷7)

司马光6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读书,还常常讲些少年有为,勤奋好学的人的事迹来鼓励他努力上进,使他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开始读书时,他不懂书中的意思,记得不快,往往同伴都背熟了,他还不会,于是他便加倍努力,不参加游戏活动,独自苦读,直到烂熟为止他懂得时间的宝贵,不贪睡眠,用一截圆木做枕,称为&ot;警枕&ot;每天晚上,&ot;警枕&ot;一滚动,他便立刻起来,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学习《左氏春秋》,&ot;大爱之&ot;,刚听老师讲完,便讲给家里人听,&ot;即了其大义,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寒渴暑&ot;(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这样,他到15岁时,便&ot;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两汉风&ot;(同上)并且学得很扎实,以至&ot;终身不忘&ot;到成年以后一直保持着这种刻苦学习的习惯,尽量不放过一点学习时间,甚至在马上,或夜不成寐之时,他不是读书,就是思考问题

他在学习上不只是死记硬背,更能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坚持了&ot;朝诵之,夕思之&ot;的诵读与理解并重的方法司马光从勤读善思中产生了学习的癖好,这在他后来的一首诗中写道:&ot;圣贤述事业,细大无不实,高出万古表,远穷四海端于中苟待趣,自可忘寝餐&ot;(《传家集》卷2)由于他勤于思考,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在他7岁时,一天同几个小孩在院子里玩,院子里放着一日盛满了水的大缸,伙伴们正玩得高兴时,一个爬上大缸的小孩不小心掉入了缸中,其他的小孩看到这种情景,吓得纷纷跑掉这时,只有司马光十分冷静,他搬起一块石头,击破大缸,水流出来后,那小孩便得救了这件事很快被传布出来,有人把它画成《小儿击瓮图》,在京都(开封)、洛阳一带广为流传

司马光的家庭虽然很富裕,但在他父亲的节俭之风影响之下,从小就不喜华靡,大人给他金银美服,他不愿接受以至考中进士,去参加闻喜宴时,别人都戴了花,他却不戴,当时一个同年告诉他,这花是皇帝所赐,不可违抗,他才戴上以后他做了大官,在生活上仍然保持了俭朴作风,&ot;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ot;(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11)节俭作风在司马光身上确是事实,人们从196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中可以看到,他用的稿纸竟是用过的废纸,是先用淡墨将原来的字迹涂掉,凉干后再写书稿这种节约的作风在封建士大夫中确实罕见,直到晚年,他还给儿子写了《训俭示康》,对儿子进行廉洁俭朴的教育

他在这封书信中说,穿衣无非是为了御寒,吃饭无非是为了充腹他举出历史上许多以俭朴而成大业,扬名后世和因奢侈而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的事例,说明&ot;以俭立名,以侈自败&ot;的道理,告诫司马康坚持俭朴的家风作为一个读书之人,司马光对书籍十分珍爱,翻阅时小心谨慎,生怕弄脏弄坏,天气好的时候,还取出去凉晒,因此,被他翻读了几十年,仍保存得完好如新他训告儿子说:&ot;商贾收藏的是金钱货币,我们儒生只不过有些书籍而已&ot;这种爱护书籍的习惯,也为读书人树立了榜样当然,司马光的检朴之风,比之千百万劳动人民,不可同日而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娱乐城  七零年代小富婆  小王子  笼中雀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小兔桂花  罗德斯岛战记3  转职当太子妻  作死后我重生了  文坛背后的讲坛  祈缘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奇玉  金色笔记  红色风暴之迷  有卿赤颜  太后那个渣渣  红了樱桃  袁世凯评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