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192章(第1页)

第192章(第1页)

叶适不仅坚决主张抵抗金国统治势力的南侵,而且还亲自参加了抗金的实际斗争,并为此建立了功绩对于如何抵抗金军,收复故疆,在叶适的思想中早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意见和办法,如他在《上孝宗皇帝札子》中说:&ot;今日人臣之所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二陵之仇未报,故疆之半未复&ot;(《水心文集》卷1)对这件大事,历光宗、宁宗札他都不断提出,如《上宁宗札子》中说:一陛下当申命大臣,先虑预筹,思振积耻,恢复祖业&ot;(同上)他从主战派的立场出发,严厉地抨击了各种各样的主和论调和不切实际的空谈,批判了北宋末年以来的主和误国议论及其危害,特别谴责了秦桧,汤思退等人&ot;撤守弃地,开门纳敌&ot;,排斥打击主战派的罪行在札子中,叶适也批评了那些不切实际和畏缩保守的种种议论如:

&ot;为奇谋密划者&ot;的&ot;乘机待时&ot;论,&ot;忠义决策者&ot;的&ot;亲征迁都&ot;论,&ot;沉深远虑者&ot;的&ot;固本自治&ot;论,&ot;高谈性命者&ot;的&ot;功业可略&ot;论等等错误论调如前所述,叶适认为,要恢复故业,必先改良内政,最切要的是减轻人民负担,调整内部的阶级关系,防止内部动乱

在上述方针指导下,叶适既反对无准备的冒进,又不主张依靠宋军以单纯的军事行动去硬拼,他主张依靠人民力量,层层设防,步步推进,去达到驱逐金军,规复故疆的目的在韩囗胄冒然出伐之前,叶适就对他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请先择濒淮沿汉数十州郡,牢作家计,州以万家为率,国家大捐缗钱二千万,为之立庐舍,具牛种,置器仗耕织之外,课习战射计一州有二万人胜兵三数年间,家计完实,事艺精熟,二十万人声势联合,心力齐同;敌虽百万,不敢轻挠,如其送死,则长弓劲矢,倚堑以待当是时,……河南可复;既复之后,于已得之地更作一重气壮志强,实力足恃,虽无大战,敌自消缩&ot;(《宋元学案》卷54《水心学案》)

韩囗胄急于求功,不听叶适的建议,单纯依靠不堪一击的宋军去与敌人硬拼,结果劳师糜饷,溃败而归,不但白白丢送了很多将士的性命,而且使江浙一带的人民再一次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节制江北诸州的任期内,初步实践了他的抗金计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据《宋史》本传记载,&ot;及金兵大入,一日,有二骑军旗若将渡者难民仓皇,争斫舟缆,覆溺者众,建康震动&ot;叶适为了安定人心,先采用了出奇制胜的策略,招募了民间精壮二百余人,与&ot;民兵&ot;配合,偷袭敌营在这次战斗中,由于叶适布置得宜,指挥得当,击退了金兵对和州的围攻,接着又指挥所属宋军分路追击,所向皆捷叶适所指挥的抗金将士,不向老百姓摊派粮饷,不惊扰百姓,对逃难渡江的难民&ot;渡江有舟,次止有寺,给钱米,其来如归&ot;(《宋史》本传)击退金兵之后,叶适被提升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

此后,他又以实行屯田,建立堡坞的办法来巩固边防

经过金兵骚扰的淮北地区,群众惊散,日不自保,没有安全保障叶适任江谁制置使期间&ot;于墟落数十里内,依山水险要建立保坞40余处,使居民复业自守,春夏之时出去种地,秋冬时节入堡此外,他又在沿江一带择地形建立了3个大堡:

&ot;石跋则屏蔽采石,定山则屏蔽靖安,瓜步则屏蔽东阳、下蜀,西护栗阳,东连仪真,缓急应授,首尾联络,东西三百里,南北三四十里&ot;(同上)连成一气,实行大区域联防&ot;每堡以二千家为率,敖之习射,无事则戍以五百人一将,有警则征募新兵及抽摘诸州禁军二千人,并堡内居民,通为四千五百人&ot;(同上)实行有组织的军民联防建立堡坞实行屯田和军民联防,在当时的江,淮地区确实很有必要,照叶适的意见,建成堡坞可获四利,其大意是;&ot;敌在北岸,共长江之险,而我有堡坞以为声援,则敌不敢窥江而土气自倍,战舰亦可策勋和、滁、真、六合等城或有退遁,我有坞堡全力助其袭逐或过其前,或尾其后,制胜必矣此所谓用力寡而收功博也&ot;(同上)三大堡建成之后,流散的百姓逐渐回来,这说明叶适的办法的确很好,并且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可惜的是在叶适的计划尚未得到全部实行的时候,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韩囗胄获罪被诛,本来是韩囗胄一党的中丞雷孝友,反而弹劾叶适的附合韩囗胄用兵,朝廷以此罪名追削辛弃疾等主战人士官职,叶适也被夺去官职此次事件,是叶适一生的转折点从淳熙五年中进士,到开禧三年夺职的29年间,是他学业已成,从事政治活动的时期,从开禧三年到他去世的16年间,是叶适回到故乡永嘉从事讲学和整理著述的时期因为叶适晚年住在永嘉城外的水心村从事讲学活动,所以人们称他为&ot;水心先生&ot;《宋元学案》,为他立有《水心学案》记述了他的思想和生平事迹

二、提倡改良重视物质生活利益

叶适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在他的学术思想中,特别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他和陈亮一样,都十分重视实际功效、实际利益,反对空谈和玄思在政治思想方面,他通过对各个时代的历史考察,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政治理论和主张,泥古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例如,他认为春秋以前行&ot;井田&ot;,&ot;封建&ot;,秦汉以后行郡县,都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古时天下分为许多国家,土地为国家所有,所以井田可行,井田与封建&ot;相待而行&ot;,封建既废,井田亦不能独行在宋代,井田早已成了一湮淤绝灭&ot;的陈迹,谁也无法再使井田制重新恢复所以他说:&ot;治后世之天下,而求无失于古人之意,盖必有说,非区区陈迹所能干也&ot;(《习学记言》)这就是说治理今日之天下,决不可从已往的事中求得解决办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祈缘  太后那个渣渣  红了樱桃  奇玉  金色笔记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作死后我重生了  转职当太子妻  七零年代小富婆  罗德斯岛战记3  娱乐城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红色风暴之迷  有卿赤颜  袁世凯评传  笼中雀  小兔桂花  文坛背后的讲坛  小王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