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233章(第1页)

第233章(第1页)

&ot;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ot;&ot;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ot;&ot;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ot;他把汤若望看成异端之人,请崇祯&ot;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ot;[注]他坚持&ot;仁义&ot;说,反对革新兵器,更拒绝接纳西洋的天主教表明儒家传统已失去了宽宏大量的开放精神,这也许是近四百年来中国落伍、中华文化发生危机的原因之一

崇祯帝急于求治,刘宗周却说先治心,崇祯帝要求才望之士,刘宗周却说操守第一;崇祯帝访问退敌弭寇之术,刘宗周却说仁义为本故崇祯说他&ot;愎拗偏迂&ot;,又一次将他革了职这一年刘宗周六十五岁,这是他第三次被革职他在《与祁世培书》中说:&ot;抱头南下,便无面目见江东父老&ot;革职后,刘宗周继续进行学术活动,发挥&ot;诚意&ot;、&ot;慎独&ot;的学术思想他又写下了《读易图说)、《易衍》、《古易钞义》、《大学诚意章章句》、《证学杂解》、《良知说》、《存疑杂著》等重要著作他对王阳明及其后学进行了批评,认为&ot;后来学问只有一个工夫,凡分内分外,分动分静,说有说无,劈成两下,总属支离&ot;[注]他对先儒分析支离之说,统而一之,兹列表如下:

可见,刘宗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总结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身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建立南明,诏起复刘宗周左都御史原官福王政权不仅于内政外交上没有任何作为,反而继承了崇祯朝的所有弊端:党争,苛敛,苟且偷安,等等

刘宗周上疏献计,一曰据形势以规进取,一曰重藩屏以资弹压,一曰慎爵赏以肃军情,一曰核旧官以立臣纪[注]又上疏请诛内外不职诸臣[注],于是他成为众矢之

的,受到排挤刘宗周对崇祯亡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ot;先帝无亡国之征,而政之弊有四:一曰治术坏于刑名,二曰人才消于党论,三曰武功丧于文法,四曰民命促于贿赂,所谓四亡征也&ot;[注]他希望福王政权能改弦易辙,吸取教训,但这只是他一厢情愿在愈演愈烈的党争中,他不得不辞职但他没有忘记尽一个孔孟之徒的责任,在出都门前,上《再陈谢悃疏》,对福王进行最后忠告他的忠告有五条:一曰修圣政,无以近娱忽远猷;二曰振玉纲,无以主恩伤臣纪;三曰明国是,无以邪锋危正气;四曰端治术,无以刑名先教化;三曰固邦本,无以外衅酿内忧

福王不予理睬刘宗周历经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四朝,&ot;通籍四十五年,在仕六年有半,实立朝者四年&ot;[注]

回到绍兴后,刘宗周与门人编定了《中兴金鉴》该书原本为福王而作,旨在总结历史上中兴之主的历史经验,作为福王的借鉴分为祖鉴、近鉴、远鉴、王鉴、五帝鉴该书最终没能送到福王手中刘宗周又对《大学》进行了考订,著《大学参疑》,确定了《大学》的文本,并略为诠解

这一时期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改订《人谱》该书原名《证人小谱》,成书于崇祯七年(1634),以后三易其稿在定稿自序中,刘宗周说:

子曰:&ot;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ot;今之言道者,高之或沦于虚无,以为语性而非性也,卑之或出于功利,以为语命而非命也非性非命,非人也则皆远人以为道者也然二者同出异名,而功利之惑人为甚老氏以虚言道,佛氏以无言道,其说最高妙,虽吾儒亦视以为不及

乃其意主于&ot;了生死&ot;,其要归之自私自利故大上有《感应篇》,佛氏亦多言因果,大抵从生死起见而动静虚无以设教,猥云功行,实恣邪妄,与吾儒&ot;惠迪从逆&ot;之旨霄壤是虚无之说,正功利之尤者也

刘宗周对《人谱》极为重视他认为佛教谈因果、道教谈感应,都出于功利目的,不能真正成就圣贤人格而儒者所传的《功过格》,也难免入于功利之门他认为:&ot;今日开口第一义,须信我辈人人是个人人便是圣人之人,圣人却人人可做&ot;[注]如何成圣?这便是《人谱》一书的目的该书先列《人极图》,第二篇为《证人要旨》,第三篇为《纪过格》,最后附以《讼过法》、《静坐法》、《改过说》&ot;言过不言功,以远利也&ot;他认为&ot;诺人者莫近于是&ot;,&ot;学者诚知人之所以为人,而于道亦思过半矣将驯是而至于圣人之域,功崇业广,又何疑乎!&ot;《人谱》是刘宗周的绝笔他后来在绝食期间对儿子刘灿说:&ot;做人之方,尽于《人谱》&ot;[注]弘光元年(1635)五月,清兵攻破南京,福王被俘遇害,潞王监国六月十三日,杭州失守,潞王降清十五日午刻,刘宗周听到这一消息,时方进膳,推案恸哭说:&ot;此予正命时也&ot;于是他决定效法伯夷叔齐,开始绝食

他说:

至于予之自处,惟有一死先帝(指崇祯)之变,宜死;南京失守,宜死;今监国纳降,又宜死不死,尚俟何日?世岂有偷生御史大夫耶?

当时江南士大夫纷纷降清,做了贰臣,玷污各教,背叛了平时所学之道刘宗周要以自己的行动,成就自己的人格,为衰世作一表率弘光元年(1635)闰六月初八日,刘宗周前后绝食两句而死其子刘氵勺遵照他的遗命,书其囗曰:

皇明蕺山长念台刘子之柩

(杨世文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大清儒宗黄宗羲

(1610‐1695)

黄宗羲,字太冲,浙江余姚人,生平所用别号甚多,有南雷、梨洲、茭湖鱼澄洞主、双瀑院住持、双瀑院长、双瀑堂住持、古藏室史巨、蓝水渔人、雪交亭主等等由于其代表作《留书》、《明夷待访录》均署梨洲老人,故当时学者都尊称他梨洲先生,而他本人用得最多的是南雷甫雷在余姚,是唐代谢遗尘隐居之地,宗羲用作别号,既代指故乡,又借以表明自己不仕清朝的素志逝世之后,其门人私谥曰&ot;文孝&ot;宗羲一生颇为曲折,依他自己所说,是早年为党人,壮年为游侠,老年为学者他博学多才、名重天下,当时就被誉为&ot;国初三大儒&ot;之一(另两人是李囗和孙奇逢);近代以来,人们又把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提,合称为&ot;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o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罗德斯岛战记3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祈缘  七零年代小富婆  文坛背后的讲坛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小兔桂花  小王子  转职当太子妻  奇玉  红了樱桃  有卿赤颜  袁世凯评传  红色风暴之迷  娱乐城  作死后我重生了  笼中雀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太后那个渣渣  金色笔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