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西南联大因抗战胜利而解散,清华大学亦迁回北京同年,冯友兰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并将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在美讲学期间,冯友兰深深感到:&ot;我在国外讲些中国的旧东西,自己也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我想,还是得把自己的国家搞好我常想王粲《登楼赋》里的两句话:
&lso;虽信美而非吾土兮,夫胡可以久留?&rso;&ot;1947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冯友兰生怕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断交,于是,婉言谢绝了至亲好友的挽留,毅然决然地返回了祖国
1948年秋天,冯友兰回国后,当选为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士,并被选为院士会议评议会委员1949年初,冯友兰辞去本兼各职,专任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调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组长,还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常务委员,还先后被选为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然而,在学术上,冯友兰却很不顺利在刚刚解放的1950年,哲学界即展开了对他的批判在解放初的思想改造运动中,以及后来的历次反右运动中,冯友兰都首当其冲不但其思想被当作唯心主义的代表而屡遭批判,其人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成为批斗的重点对象,倍受折磨直到1968年秋,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北大有个冯友兰,搞唯心主义,我们若要懂点唯心主义,还要找他;还有个翦伯赞,搞帝王将相,我们若要懂点帝王将相,也要找他,还是让他们当教授,拿薪水得此&ot;特赦&ot;,冯氏才得以离开牛棚,勉强恢复自由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冯家被定为外宾访问的开放户时,才算过上比较正常的生活
综观冯友兰解放后的学术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他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冯氏后来回忆说:&ot;当时正在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lso;学术权威&rso;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我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努力运用,写了《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到第二册,十年浩劫就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ot;(《三松堂自序》)在这一时期,整个学术界都被一种僵化、教条的学术空气所笼罩,哲学史研究由于其与政治过于紧密的关系更是如此一部丰富多彩的哲学史被简化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并被图式化地定为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义的历史,冯友兰身处其时,亦颇受这种氛围的影响第二阶段是70年代,代表作为《论孔丘》
其时,&ot;四人帮&ot;为达到个人目的,大搞所谓&ot;批林批孔运动&ot;,将哲学史、思想史的发展,简化、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厚诬古人,捏造事实,影射史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时间,整个学术界风声鹤唳,硝烟骤起在&ot;四人帮&ot;的&ot;顺者昌,逆者亡&ot;的强大政治压力下,许多学术趋尚世风,违心地写了许多应时之作冯友兰当时压力极大,他虽然从心底里极为反感&ot;四人帮&ot;的那一套,但在&ot;要相信党,相信群众&ot;的思想指导下,也不得已&ot;依傍党内的&lso;权威&rso;的现成说法,或者据说是他们的说法&ot;而写了《对子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及《复古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两篇文章在《北大学报》上发表不久,《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即予全文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975年,他的《论孔丘》一书正式出版书中观点与以前迥然不同这显然是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的违心之作他后来亦坦诚地说道:&ot;我在当时的思想,真是毫无实事求是之意,而有哗众取宠之心,不是立其诚而是立其伪&ot;(《三松堂自序》)这既是冯氏个人的无奈,也是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群体的一大悲剧1972年,身处逆境中的冯友兰曾赋诗一首,其中有云:&ot;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ot;对解放后事态纷坛和自己哲学思想之多变,颇多感叹!
第三阶段是80年代,随着&ot;四人帮&ot;的垮台,思想上的&ot;拨乱反正&ot;,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冯友兰迎来了自己的学术春天经过50‐60年代的教训以及70年代的思想折腾,冯氏决意空所依傍,直陈己见,决意重写中国哲学史,以舒解胸中积压多年之郁闷自1980年开始,冯友兰以耄耋之年,展老骥之志,手握如椽巨笔,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并明确申明只写&ot;自己在现有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直接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依傍别人&ot;从而真正把自己80年来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研究所得之理解、体会写出来,成为一家之言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89年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了却了一大心愿
&ot;学海无涯生有涯&ot;冯友兰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世事迁变,人世沧桑之后,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1990年11月26日,在95岁华诞的前夕,这位现代中国的一代大哲安然地离开了这个纷攘多变的世界
二、融会中西构建新理学
划分四界觉解新人格
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ot;六经注我&ot;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新理学》为核心的&ot;贞元六书&ot;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ot;现代新儒家&ot;的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哲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笼中雀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罗德斯岛战记3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小王子 七零年代小富婆 转职当太子妻 红色风暴之迷 文坛背后的讲坛 小兔桂花 祈缘 作死后我重生了 红了樱桃 金色笔记 娱乐城 太后那个渣渣 有卿赤颜 奇玉 袁世凯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