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有很多时候,寺庙的地位都是超脱于朝廷法度之外的。
而现在,朝廷能这样做,他们都为那些死去的无辜的受害者们感到开心。
百姓们不知道朝廷和佛门的博弈,他们只知道受害者得到了应有的公道,犯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就足够了。
这一出,也让百姓们对佛门的好感度直接下降了一半。
乱世刚过,民间正是百废待兴之际,百姓们虽然有朝廷帮持有了工作,但是手上并没有多少余钱去寺庙里面上香。
佛门对于信徒很是依赖,这个依赖指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气,百姓们这会都还没有缓过来呢,连带着自然也成了佛门的低谷。
虽然有人会请得道高僧去为死去的家人超度,但是现在能这样做的人家几乎有限。
更别说有能力的还能不知道佛门本身的龌龊事,请的自然是那些有本事和干净的。
除了少数人,大多数有案底在身的僧侣几乎都被朝廷依法处置,连带着吓到了那些落发为僧,在寺庙里面混吃混喝,躲避兵役劳役的普通人。
朝廷的动静实在太大,虽然很多人都是清白无辜的,但是谁敢保证自己不会受到波及。
不少原本就没有多少向佛之心的普通人就有些想回家去了。
毕竟外面的百姓日子现在过得都不错,勤快点的都还能吃到肉,不像他们,明面上只能吃素斋饭,实在嘴馋了,也只能偷偷的自己做着吃。
他们本性逐利,自然那对他们有利就去哪里。
只是当有僧人准备偷偷还俗,却发现压根就还俗不了了。
朝廷压根不给他们办理良籍,说他们一日为僧,就当终身为僧。
没事好好的还什么俗啊。
想要还俗的僧侣们尴尬道,“我们想要回家去给家人帮忙。”
在这之前每次开国,朝廷可都会需要寺庙里面大量的人口的,但是谁知道这次他们料想错了,朝廷就不对他们那么多的青壮动心?
王淳之还真不打算要寺庙那些普通僧人还俗,换做以前的帝王可能会觉得现在天下的人口有些少,会对寺庙那些光吃不干不上税的青壮僧侣眼馋,但是王淳之并不会这么觉得。
他会让他们知道,既然选择了进寺庙,那就别想回来了。
真当朝廷的良籍是想开就能开,想走就能走的啊。
第233章
虽然王淳之让他们继续做和尚,但是不代表他依旧还给那些人特权。
人口让他们自己保留,土地免税什么的是别想了。
佛高高在上是应该的,僧人却不能和佛获得同等的地位。
历代帝王会对佛门道门礼遇,无非是因为江山社稷和政治所需罢了。
可是王淳之并不需要。
他本人现在在民间的声望一点不比所谓的佛祖差。
毕竟佛祖可没办法让他们吃饱饭。
虽然佛可以让人寄托心灵,但是对天下大部分的百姓来说,还是填饱自己的肚子更为重要。
精神境界,那都是吃饱以后才能考虑的事。
但是自己家的爱国教育它不香么。
如果真的要给百姓一个信仰,自己所生活的国家自然更有意义。
当然,王淳之也并没有全部否认佛门的意思,毕竟能够流传千年之久的东西,它肯定是有很多干货的,他所要清理的只是其中的蛀虫,而不是一股脑的直接把佛教全都给毁掉。
有王淳之这个最上面的人担着,下面的人底气更足,对着拒不交出土地,又不交税的僧人们开始硬气起来。
之前的朝代不归他们管,就算了,但是从今以后,哪怕是佛门,也得按照国家律法来行事。
如果朝廷来强的,自然有佛门于民间的死忠信徒对朝廷反感和厌恶,但是当朝廷是讲道理的,他们就说不出话了,尽管他们心里也认为佛门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头上的天已经换人了,朝代也变了,更别提他们也全都失去了土地拥有权,只有土地使用权。
何况还有一个道门与之做对比,除了在心里把佛门给供上天的存在,大部分百姓都觉得佛门也该交税。
自古以来税收都是一个大头,僧人们觉得朝廷这是在割他们身上的肥肉,佛门数百年都没有出过血,哪里愿意开这个口子。
哪怕朝廷劝,百姓劝,他们依旧死死的把牙咬住不松口。
最后,王淳之请来了众多佛门真正的得道高僧,给他们下了最后的通牒,说如果实在不愿意遵循他们国家的规矩,那恕他们国家小,容不得这些大佛的存在,佛教还是从哪来回哪去吧,他们中原实在收留不起。
佛教不是中原本土宗教,它们是有根的。
但是千百年来,他们早就在中原这块地方扎根发芽,得道高僧也俱是中原人的血脉,哪里会舍弃佛教在中原千百年来辛苦打下来的根基和自己的根离开中原前往佛教的起源之地。
别人的话那些僧侣可以不听,这些门派中德高望重的存在,他们却不得不听。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百姓就是因为佛门这些人才对佛门青睐有加的,而不是他们这些底下的人。
“把名下的土地都上交吧,以后我们寺庙也会为朝廷缴税,我们的税可比商业税少多了。”过来劝人的佛门长辈们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将军的小可怜夫人 隔岸观我 反派军嫂重生记 穿成灭世流男主的蛋 唯你是宠[娱乐圈] 云安公主贵 表叔的掌上娇 把惊悚游戏玩成修罗场[无限] 受气包她不干了[快穿] 预谋邂逅 肆野 棺材铺里的小太监 白月光为何如此暴躁[快穿] 全娱乐圈等我翻车 我身边的人都是演技派 我是天后啊[穿书] 结婚三年老公说失忆就失忆 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 侍卫大人的白月光 追到女神后,我失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