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念完,周家禄哈哈大笑,袁世凯也只好陪着干笑几声,以示洒脱。
回到自己营帐,袁世凯自然而然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徐世昌,是个
举人,办事很扎实,托他去活动,万无一失。只显照周家禄说,花费需一千两银子,款从何出,却费思量。
想来想去,只好去找张謇。他兼管着支应所、粮饷出入,大权在握,只要他点头,一千两银子就有着落了。
见面招呼,一声&ldo;张先生!&rdo;张謇便是一愣,原来他称周家禄是&ldo;周先生&rdo;,叫张謇一向只&ldo;老师&rdo;二字,如今不但改了&ldo;先生&rdo;,而且还加了姓,此又何故?
一时不便责问,只冷冷地笑一声:&ldo;有何见教?&rdo;
袁世凯也发觉自己错了,但亦不愿再改口,只婉转地说明了自己的困难,请张謇&ldo;成全&rdo;。
&ldo;成全不敢当,不过既然是朋友,理当相助。支应所的款子是公款,我不便私下借给你,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你的公费每月二百两,你写五张&lso;领结&rso;来,我把你的五个月公费先发给你。&rdo;
&ldo;好!请问领结如何写法?&rdo;
本来&ldo;印结&rdo;之结,当作承认事情已经结束来解释,辞句上不大好听,没有人去理会,只是袁世凯心里有病,将张謇所开的印结式样,拿回去一看,上面写的大意是,领到某月份公费银二百两,当面点清,成色分两,均未短缺,嗣后倘有短缺,决不致提出任何补偿的要求。倒象防他会耍赖似地,心里已经不大舒服,再翻一翻一部他当作作官秘诀来用的《六部成语》、其中&ldo;吏部&rdo;有一条常用的叫做&ldo;甘结&rdo;,注解是:&ldo;凡官府断案既定,或将财物令事主领回者,均命本人作一&lso;情甘遵命&rso;之据,上画花押,谓之甘结。&rdo;
顿时大为光火,原来所谓印结是这么一种做低服小的表示,不过画花押改为铃印而已,他觉得支应所欺人太甚了。
再一想到,这回的保案中,张謇不过是以县丞保用为七品的知县,自己是同知,所谓&ldo;五品黄堂&rdo;,凭什么要向支应所具印结?
当时大发了一顿牢骚,但不具印结,领不到银子,只好忍气吞声照办。
可是张謇虽然听说他背后大骂&ldo;何物支应所&rdo;,觉得小人得志的那副脸嘴,令人齿冷,但还是很帮他的忙。
&ldo;慰亭,&rdo;他问,&ldo;你这银子是要在京里用?&rdo;
&ldo;是的。&rdo;
&ldo;那么你要寄给谁呢?&rdo;
&ldo;我的一个总角之交。&rdo;袁世凯答说:&ldo;姓徐,大概已经是新科举人了。&rdo;
张謇懂他的意思,他这姓徐的朋友应北闹乡试,如今已经发榜,可能榜上有名,不过远在异国,未得京师消息,所以用了&ldo;大概&rdo;二字。
&ldo;好!&rdo;张謇说道:&ldo;我当然不能发你现银,用银票呢,又怕寄递中途失落了,也很麻烦。我有一个办法,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rdo;
&ldo;喔,请张先生说。&rdo;
又是&ldo;张先生&rdo;!听惯了他口口声声叫&ldo;老师&rdo;,现在第二回听见这个称呼,实在有些刺耳。不过张謇还是很耐心地说:&ldo;本军的饷银,都是由天津&lso;北洋公所&rso;发的,我现在给你一张领据,你寄给你的朋友,由他直接到北洋公所去领,岂不方便。&rdo;
&ldo;好,好!费心张先生了。&rdo;
&ldo;你贵友的大名是哪两个字?&rdo;张謇又说:&ldo;领据上指明由某人去领,比较保险。&rdo;
袁世凯觉得这话也不错,点点头说:&ldo;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rdo;
&ldo;哪里人?&rdo;
&ldo;这也要写在领据上?&rdo;
&ldo;不是这意思。我要写明他的身分,赴北闹当然不是监生,就是生员,生员就要写明哪一县的生员,所以我问他是哪里人。&rdo;
&ldo;他是生员。&rdo;袁世凯说:&ldo;他原来浙江宁波人,乾隆年间迁居天津,他高祖是河南南阳知县,殁在任上,葬在河南汲县,他家以后就一直寄居在那里,所以他又算浙江人,也算直隶人,或者河南人。&rdo;
&ldo;这样说,他还是天津的生员,如果是汲县进的学,就得在河南乡试。&rdo;
张謇开了领据。指明由&ldo;原天津生员徐世昌&rdo;具领,等这张领据寄到徐世昌手里,他已经是新科举人了。
徐世昌是与他的胞弟徐世光一起下科场的。三场考毕,在等候发榜的那一个月之中,功名心热,得失之念梗在胸中,有些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常常往来的一个好朋友,便劝他去求一支签。
他这个朋友叫柯绍忞,字凤笙,山东胶州人。告诉徐世昌说:&ldo;琉璃厂的吕祖词,那里的签,最灵验不过,有求必应,有应必中。你何妨去求一求看。&rdo;
徐世昌欣然乐从,到了琉琉厂吕祖祠,看香火比它西面的火神庙还盛,信心便又添了几分。当下虔诚祷祝,抽了一支签出来,上面写的一首诗是:&ldo;八九玄功已有基,频添火候莫差池,待看十二重楼透,便是丹成鹤到时。&rdo;
&ldo;这好象工夫还不到。&rdo;徐世昌说:&ldo;今科恐怕无望。&rdo;
&ldo;不然。&rdo;柯绍忞说:&ldo;照我看,这是指春闱而言,第二句&lso;频添火候莫差池&rso;,是说你秋闱得意以后,要加紧用功,多写写&lso;大卷子&rso;,明年会试中式、殿试得鼎甲,那岂非&lso;十二重楼透&rso;出?&rdo;
徐世昌听这一解,大为高兴。再看诗后的&ldo;断曰&rdo;:&ldo;光前裕后,昌大其门庭&rdo;,益发满心欢悦了。
到得登榜那天,由半夜等到天亮,由天亮等到日中,捷报来了,不过徐世昌却格外难堪,原来他的胞弟徐世光中了第九十五名举人。
当下开发了喜封,在会馆中乱过一阵,等静下来不由得凄然下泪。
&ldo;大哥,我看你的闹墨比我强。&rdo;徐世光安慰他说:&ldo;一定是五经魁,报来还早呢!&rdo;
原来乡试发榜,弥封卷子拆一名,写一名,从前一天半夜,一直要写到第二天晚上。向例写榜从第六名开始,前五名称为&ldo;五经魁&rdo;,留到最后揭晓,那时已是第二天晚上,到拆五经魁的卷子时,阑中仆役杂工,人手一支红蜡烛,光耀如白昼,称为&ldo;闹榜&rdo;。其时黄昏未到,所以徐世光说是&ldo;报来还早呢&rdo;。
&ldo;报!&rdo;外面又热闹了,徐世昌侧耳静听,报的是:&ldo;贵府徐大少爷郎世昌,高中壬午科顺天乡试第一百四十五名举人。&rdo;
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泥金报条上所写的,还怕会眼花看错,报字&ldo;连三元&rdo;来讨赏,赏了二十两还不肯,说是:&ldo;大少爷、二少爷,双喜临门,起码得赏个一百两银子。&rdo;这总不是假的吧!
争多论少,终于以四十两银子打发了&ldo;连三元&rdo;。不过这是&ldo;头报&rdo;,接下来还有&ldo;二报&rdo;、&ldo;三报&rdo;,少不得还要破费几两银子。这一夜会馆中很热闹,徐氏兄弟棠棣联辉,他们所住的那个院子,更是贺客接踵不断,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随园食单(白话版)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公务员版) 听说这是拯救女配系统 同桌的你·MyDarlingYou 随园诗话 饥饿的盛世 红顶商人胡雪岩 新齐谐/子不语 病娇重生:大叔强势宠 晚上不加班GL 随心所欲之莲儿 续子不语 (独孤天下同人)宇文护 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快穿之命运交易系统 男孩这些你不该忘 七百年后 重返高校 海上花魅影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