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宋的排行榜 > 第八十三章 河东鏖兵(第3页)

第八十三章 河东鏖兵(第3页)

铁骑军

指挥使呼延赞战斗中从城头的矮墙上掉下四次,如此强攻,徒劳无益,为了减少伤亡,赵光义命令将士们禁止登城作战。安排一万名弓箭手排列在阵前,交替发箭攻城。

呼延赞就是评书《呼家将》中的第三代代表人物,评书《呼家将》说的是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的父辈、祖辈及其子孙的传奇故事,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的说法。

呼延赞,并州太原人,将门之后,父亲呼延琮,后周时担任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少年时担任骁骑兵,太祖赵匡胤认为他有勇有谋,补选他任东班长,入宫领受圣旨,升任骁雄军使。

呼延赞有勇有谋有胆量,为人随性、率直、怪癖,经常说自己愿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他在自己身上多处都纹上“赤心杀贼”四字。更有甚者,呼延赞不但在自己身上纹字,还在他的妻子、儿子、仆人身上,也纹上“赤心杀贼”这几个字。除此之外,他还在几个儿子耳朵后面,另外刺了两行字,“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他头戴深红色的头巾,骑杂毛色的马,身上穿戴奇异;他性格怪异,几乎不近情理,隆冬时让儿子们洗冷水澡,把水直接浇在幼子身上,期望孩子们长大后,能够耐寒,身强体健。儿子生病了,他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儿子治病。

乾德二年,呼延赞随王全斌讨伐后蜀,担任前锋,身体多处受伤,以战功补选为副指挥使。

赵光义即位后,亲自到禁军中选拔军校,任命呼延赞为铁骑军指挥使。呼延赞在此次攻城之战中,奋不顾身,一马当先,赵光义当面赏赐他金帛,奖励他作战勇敢。

宋军箭如雨发,全部落入城中,北汉皇帝刘继元这回做起了买卖,用十个钱一支箭的价格向百姓和士兵购买宋军射来的箭。短时间之内就收集到数百万支,北汉军又把这些箭全部回赠给了宋军。

开武军军校荆嗣率众登上城墙,“手刃数人,足贯两箭,中手炮,折碎二齿”,荆嗣登上城墙,亲手杀死数名北汉兵,他的脚被两枝箭射穿,中了手炮,两颗门牙都被打断,仍死战不退。赵光义急令荆嗣撤下,然后发给他一个红包,赐以锦袍银带。

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与太祖赵匡胤同年,毅然一马当先率众登城,“矢集于脑”,头上中箭,中指被砍掉,伤势很重,仍旧拼死力战,赵光义将他召至幄殿,亲视其伤,并赐予良药治疗。

大宋军队,从士卒到将军,个个争先,奋勇杀敌,死不旋踵。赵光义深受感动,打算亲自到攻城将士当中,慰劳慰问,李汉琼极力谏阻,认为箭石之下,不是万乘之尊能去的地方,赵光义这才打消了慰军的念头。

◆刘继元投降

坚守了一个多月,契丹的外援又来不了,粮饷道路又被宋军切断,太原城中已是弹尽粮绝。

宋军将太原城包围得如同铁桶似的,就是攻不下来。赵光义每天命令弓弩手往城中射招降书,与其损兵折将,出力不讨好地攻城,不如劝刘继元早一点投降来得实惠,北汉宣徽使范超就拾到一封这样的招降书。

五月初,赵光义又亲自督促诸将急攻城太原城西南隅,经过激烈奋战,终于打下太原城西南的护围羊马城。

北汉宣徽使范超偷偷逾城投降,被宋军抓住,不知道哪个糊涂蛋,竟然一根筋地怀疑他是奸细,不问青红皂白,一刀下去就把范超给咔嚓了。

刘继元听闻范超出城降宋,就将范超的妻儿和一家老小,尽行杀死,并将首级扔出城外。

赵光义听说范超枉死,妻儿受戮,立即传旨,命人置办棺椁收殓尸首,自己亲自到棺前致哀。城上的北汉兵将看见了,都十分感动。

赵光义至城西北隅,再次招降,北汉马步军都指挥郭万超密令心腹缒城,到宋营商谈投降密约,赵光义折箭为誓,绝不加害。郭万超等人潜出太原城,向宋军投降。赵光义格外优待这些出降的北汉将士,城内的兵将得知,纷纷潜出城投降大宋。

五月初四,赵光义至城南,再次命令弓弩手往城中射招降书,同时指挥大军猛烈攻城。北汉国主刘继元却一直没有被杀怂,大宋皇帝赵光义也是个肯动脑子的主儿,开宝二年,赵匡胤亲征北汉,曾经筑长堤、水淹太原城。攻城之战打了四个月的时间,宋军死伤不少,有一样学一样,赵光义这回想让刘继元再尝尝被水淹的滋味。

宋军引水灌城,太原城立即变成一片汪洋。大水冲垮太原城东南角,涌入夹城。被太原城的铜墙铁壁阻挡了几个月时间,大宋将士早就怒不可遏,见水灌得手,个个争先恐后,都要冲进去与北汉将士来个你死我活。

这个时候,赵光义反而变得优柔寡断了,他担心引发屠城事件,于是马上制止宋军冲锋。刘继元亲自指挥士卒运土堵水,他要做最后的抵抗。

孤立无援,军心动摇,北汉大势已去,眼看太原城即将沦陷,在家养病的北汉老臣马峰出来拜见刘继元,劝他投降,这样可以保障太原百姓免遭被屠城的厄运。

北汉主刘继元已经众叛亲离,城中危急。赵光义又写了一道诏书,派人进城,劝刘继元投降,许诺刘继元只要投降,就能继续安享富贵,诏云:

越王吴主,献地归朝,或授以大藩,或列于上将,臣僚子弟,皆享官封;继元但速降,必保终始,富贵安危两途,尔宜自择。

刘继元见将士纷纷出城投降,孤城难守、契丹不救,自己已经是计穷力竭,走投无路,为了百姓免遭涂炭,只得答应向大宋投降。

刘继元对宋使道:“宋主果能优待,我当即日迎降。”当即派人带着降表出城,送达大宋皇帝赵光义。

五月初六,赵光义率领诸将领,在太原北门外连城台上举行受降仪式,刘继元缟衣纱帽,率领众文武,出城投降,俯伏请罪。

赵光义召刘继元登台,传旨特赦,封刘继元为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赐给京师甲第一区,赏赐甚厚。

刘继元叩首谢恩,于是,赵光义命令刘继元引导宋兵入城。

北汉投降,赵光义终于拿下太原这块难啃的骨头。宋军刚要入城,忽然吊桥拉起,城门关闭,城楼上站着一位金甲银盔、威风凛凛的将军,大声喝道:“主上降宋,我却不降!有本事的,速来拼个你死我活!”

赵光义问左右道:“此系何人?”

左右道:“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无敌将军’,北汉建雄军节度刘继业。”

赵光义素闻刘继业的忠勇之名,想收为己用,便命令刘继元好言抚慰,劝他归降。刘继元派遣亲信入城,劝刘继业解甲出降,保全百姓性命。刘继业这才打开城门,放宋军进城。

入城后,赵光义立即召见刘继业,授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赏赐甚厚。刘继业本来姓杨,叫杨崇贵,赵光义准他恢复原姓,改名杨业,又称杨继业,这就是小说中的“老令公杨继业。”

赵光义命户部郎中、随军转运使刘保勋主持太原政务,北汉自刘崇立国,传至刘继元,共历四主,享国二十九年,至此灭亡。

五代十国的纷争乱世,至此全部完结。征服北汉,周世宗和太祖都没有做成的大事情,竟然在自己手上轻松地干成了,看来,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赵光义顿感有些飘飘然,两只脚走在红地毯上,感觉像是踩在棉花上,半天才回过劲来,原来是盘腿坐得久了,腿麻了。

宋太宗赵光义经常自比大唐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华夏统一的作业题,如果大唐的疆域算是答案,大宋只做完了二分之一,万里长征只走了半程,燕云十六州,尚在契丹手中。为了大宋边境百姓的安宁,这个仗必须打,为了扬我大宋国威,这场仗更要打。

作为赵光义的贴身侍臣,东上阁门使程德玄,进到太原城后,见到太原城的铜墙铁壁,禁不住感叹道:“这晋阳城,怪不得太祖拿不下呢!若非官家极力招降,强攻之下,不知道还要伤我大宋多少良将勇士?”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说大海啊真美!听者也许会想:这里到底淹死过多少人?

太原是大唐的龙兴之地,这里曾连续诞生多位帝王君主:创建过大唐的李氏家族,创建后唐的沙陀李家,以及开创后汉的刘氏族人。“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人称太原为龙城。

这里的百姓都是弓马娴熟,属于战斗民族,谁入主太原,谁就有了称王称霸的资本。想到此,赵光义浑身惊出了一身白毛汗,这还了得,有太原城的存在,哪有朕的太平盛世,大宋如何国泰民安!

被赵光义盯上的,无论是人还是物,接下来总会有大事情发生。太原,这座被无数箭石摧残得伤痕累累的晋阳古城,这座被汾水多次冲灌践踏的千年龙地,又要摊上事了,而且是摊上大事了!看小说,630book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鸡毛蒜皮的农门生活  万灭纪元  坐拥九大王座的我,举世无双  九轮十恋:剑舞天衍  和前男友的死对头闪婚  玄道封天  我在战国搞游戏  穿越农门:恶汉的旺夫娇妻  长流缘何入长流  吞噬刀神  花滑:不拿冠军就要被迫继承家业  末世之不归路  一起穿越的前夫成了万人迷  末法时代:我创办修仙大学  难缠  我有一座科技屋  隐士是如何练成的  离婚后,封爷每天求复合缠得要命  老师别误会,我没叫你老婆  [封神]欺负小狐狸是要火葬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