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10000首古诗 > 第240章 石崇王明君辞(第1页)

第240章 石崇王明君辞(第1页)

王明君辞

石崇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

赏析:

石崇的《王明君辞》以王昭君的故事为蓝本,通过诗辞结合的形式,深刻展现了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与复杂心境,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一、主题思想

1.对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全诗围绕昭君出塞展开,从她“将适单于庭”的无奈离别,到在匈奴“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的痛苦生活,生动描绘出她作为政治牺牲品的悲惨境遇,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昭君深深的同情。例如“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描绘出昭君与亲人匆匆告别,突出她身不由己的悲哀,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怜悯。

2.对异域生活的不适与痛苦:诗中着重刻画了昭君在匈奴的种种不适。“殊类非所安”表明她难以融入不同习俗的匈奴人群;“父子见凌辱”描述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对她的冲击,这种违背汉族伦理的行为让她“惭且惊”,深刻体现出她在异域生活精神层面的痛苦,反映出文化差异给她带来的折磨。

3.对命运无常与人生苦难的感慨:借昭君的经历,作者抒发了对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的感慨。昭君从“汉家子”到远嫁匈奴的转变,展示了命运的巨大落差。她在匈奴苟且偷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体现出对苦难人生的无奈与愤懑,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和命运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

1.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诗辞以叙事为线索,清晰展现昭君出塞前后的经历,如告别家乡、抵达匈奴、面对异域生活等。在叙事过程中,又融入大量抒情语句,如“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等,使读者既能了解昭君的故事,又能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情感变化,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烘托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善于运用烘托手法营造氛围。“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通过描写仆御的哭泣和辕马的悲鸣,侧面烘托出昭君离别的哀伤。同时,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昭君过去“匣中玉”般的高贵与如今“粪上英”的卑微,“朝华”的短暂美好与“秋草”的衰败凄凉,突出她命运的变化和生活的悲惨,强化了情感表达。

3.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平实,通俗易懂,却能精准传达出昭君的情感。没有过多华丽辞藻堆砌,以直白的表述让读者直接感受到昭君的痛苦、无奈、愤懑等复杂情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引发读者共鸣。

……

解析:

1.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

-解析:开篇明确指出王明君实际上就是王昭君。在古代,为了表示对帝王的尊敬,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能直接提及帝王的名字,这就是避讳制度。这里因为要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昭”与“昭”同音),所以将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此句简单介绍了人物名字变更的缘由,让读者对标题中的“王明君”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体现出古代避讳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解析:此句阐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当时匈奴势力强大,向汉朝请求联姻。汉元帝从后宫中挑选了出身清白的良家女子昭君,将她许配给匈奴。这一决策背后反映出汉朝在处理与匈奴关系时,采取了以和亲来维护和平的外交策略。“良家子”表明昭君出身并非贵族,却被选中承担起和亲的重任,暗示了她命运的无奈与身不由己。

3.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解析:作者在此运用类比手法,提及过去汉朝公主远嫁乌孙时,为了慰藉公主在漫长旅途中的思乡之情,特意安排在马上弹奏琵琶作乐。由此推测,在送昭君出塞时,想必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这种类比不仅丰富了故事背景,也为昭君出塞增添了一抹忧伤的色彩,让读者能够联想到昭君在前往匈奴途中,伴着琵琶声思念家乡的画面,更深刻地体会到她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创作这篇《王明君辞》的原因。由于送别昭君时所创作的新曲大多充满哀怨的情感,作者被这些曲调所触动,故而将昭君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哀怨之情记录下来,形成了这篇作品。“故叙之于纸云尔”,简洁地表明了写作目的,也让读者明白,此诗旨在通过文字传达出与新曲同样的哀怨情感,为正文的展开做了铺垫。

1.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解析:此句以昭君自述的口吻开篇,强调“我本”,突出她原本是汉朝的女子,然而命运弄人,如今却要远嫁至匈奴单于的王庭。“本”字流露出昭君对自己汉朝身份的认同以及对即将前往陌生异域的无奈,这种强烈的身份与命运的反差,奠定了整首诗哀怨的情感基调,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昭君内心的复杂情绪。

2.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解析:生动地描绘出昭君与亲人告别时的仓促场景。她与亲人的诀别之辞还没说完,前方开路的仪仗队就已经高高举起旗帜,催促出发。“未及终”突出了告别过程的短暂和不完整,“抗旌”则形象地表现出出发的急切。这种场景的刻画,深刻地展现出昭君身不由己的悲哀,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迫中断与亲人的告别,踏上未知的旅程,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哀伤氛围。

3.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哈利波特与欢愉女神之遗  瞧!我又犯病了  快穿:罢工后前任又找上门  女扮男装和前任做兄弟  攻略白切黑反派后+番外  迫降雪港  父皇请禅位+番外  拉斯维加斯白玫瑰  苟到出世,我居然是只猴  漂亮社恐穿书恶毒女配后  平静美好的校园生活  末世:寝取校花女友,我的物资无限多!  春山尽处有人家(种田)  七零,重生后我被最强军官花样宠  快穿:娇美女配又被一见钟情了  快穿:神君爆宠!男狐太魅太撩人  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  父欲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番外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