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夫鹅之为禽,浮清池,咀春草,众生蠢动,弗之犯也
-翻译:鹅作为一种禽类,在清澈的池塘中浮游,咀嚼着春天的青草,对于其他活动着的小生命,它不会去侵犯。
9.而庖人执焉,鲜有得免刀俎者
-翻译:然而厨师却会捉住它,很少有鹅能免于被刀和案板宰杀的命运。
10.燕翻翔求食,唯飞虫是甘,而人皆爱之,虽巢幕而不惧
-翻译:燕子在空中翻飞翱翔寻找食物,只以飞虫为食,但是人们都喜爱燕子,即使它在帷幕上筑巢,人们也不惧怕。
11.非直鹅也,群生万有,往往如之
-翻译:不只是鹅这样,世间众多的生物,常常都是如此。
12.是知杀生者无恶报,为福者无善应
-翻译:由此可知,杀生的生物没有得到恶报,不杀生的生物也没有得到善报。
13.所以为训者如彼,所以示世者如此,余甚惑之
-翻译:(佛教)所宣扬的教义是那样(有报应),而现实世界呈现的情况却是这样(无报应),对此我深感疑惑。
14.若谓燕非虫不甘,故罪所不及,民食刍豢,奚独婴辜
-翻译:如果说燕子若非飞虫就不愿吃,所以不应被归为有罪,那么百姓食用家畜,为什么偏偏要遭受罪责呢?
15.若谓禽豸无知,而人识经教,斯则未有经教之时,畋渔网罟,亦无罪也
-翻译:如果说禽兽没有认知,而人类知晓佛教经教,所以有不同的报应标准,那么在还没有佛教经教的时候,人们打猎捕鱼,按照这个逻辑也应该是无罪的。
16.无故以科法入中国,乃所以为民陷阱也
-翻译:无缘无故将佛教的教义法规引入中国,这就像是给民众设置的陷阱。
17.彼仁人者,岂其然哉
-翻译:那些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18.故余谓佛经但是假设权教,劝人为善耳,无关实叙
-翻译:所以我认为佛经只是一种假设的、具有权宜性质的教法,目的仅仅是劝人为善,并非对真实情况的叙述。
19.是以圣人作制,推德翳物,我将我享,实膺天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翻译:因此圣人制定制度,推广道德覆盖万物,人们遵循这种道德规范,进行祭祀等活动,就能真正承受上天的庇佑。
20.田获三品,宾庖豫焉
-翻译:打猎获得多种猎物,这些猎物可用于宴请宾客、厨房烹饪。
21.若乃见生不忍死,闻声不食肉,固君子之所务也
-翻译:如果看到活物不忍心它死去,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就不吃它的肉,这固然是君子所追求的行为。
22.窃愿高明,更加三思
-翻译:我私下希望那些见解高超的人,对这些问题能够再深入思考。
……
全译:
西方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之说,其细节之处虽看似明晰,但根本主旨却常模糊难辨。它的言论浮夸且不得要领,所用比喻迂腐又缺乏实证。此说与儒家五经相悖,故而遭古代圣贤摒弃。然而,它以贴近人情的方式诱导劝诫,所以能在末世风俗中获得民众信任。
想要知晓日月的运行规律,需借助璇玑进行观测;要让人信服那些玄奥隐晦的理论,就该用现实中可见之事加以验证。正如悬挂鉴燧能引来水火,雨宿星宿位置变动会引发风云变幻,这些都是以近验远、以显明幽的例证。
鹅作为禽类,浮游于清池,咀嚼着春草,从不侵犯其他生灵,可厨师却常将其捕获,很少有鹅能逃脱被宰杀的命运。燕子在空中翻飞觅食,唯独喜好飞虫,人们却都喜爱燕子,即便它在帷幕上筑巢也不畏惧。不止是鹅,世间万物,大多如此。由此可知,杀生者未必遭受恶报,为善者也未必获得善应。佛教所宣扬的教义与现实情况如此相悖,实在令我困惑不已。
倘若说燕子只因非飞虫不食,所以不应获罪,那百姓食用家畜,为何却偏偏要承受罪责?若认为禽兽无知,而人类知晓佛教经教,故而有不同报应标准,那么在佛教经教尚未传入之时,人们打猎捕鱼,按此逻辑岂不也无罪?无缘无故将佛教教义法规引入中国,这无异于给民众设下陷阱。那些真正心怀仁爱的人,又怎会如此行事?
所以我认为,佛经不过是一种假设的权宜教法,目的仅在于劝人为善,并非对真实情况的记述。因此,圣人制定制度,推广道德以泽被万物,人们依循道德规范,举行祭祀等活动,便能真正得到上天庇佑。打猎获取各类猎物,可供宴请宾客与厨房烹饪之用。至于见到活物不忍其死,听闻动物被杀之声便不食肉,这固然是君子应有的行为。我衷心希望见解高明之人,对此能再作深思。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诗词一万首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哈利波特与欢愉女神之遗 漂亮社恐穿书恶毒女配后 快穿:神君爆宠!男狐太魅太撩人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番外 迫降雪港 平静美好的校园生活 苟到出世,我居然是只猴 拉斯维加斯白玫瑰 父皇请禅位+番外 攻略白切黑反派后+番外 父欲 末世:寝取校花女友,我的物资无限多! 快穿:娇美女配又被一见钟情了 女扮男装和前任做兄弟 春山尽处有人家(种田) 七零,重生后我被最强军官花样宠 快穿:罢工后前任又找上门 瞧!我又犯病了 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