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一
江淹
信矣劳物化,忧襟未能整。
薄言遵郊衢,总辔出台省。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眷然惜良辰,徘徊践落景。
卷舒虽万绪,动复归有静。
曾是迫桑榆,岁暮从所秉。
舟壑不可攀,忘怀寄匠郢。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一》赏析
这首诗围绕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人生的思考展开,通过描述从官场走向自然的经历,展现了其在自然中寻求慰藉、感悟哲理并坚守本心的过程,体现出诗人对生命和宇宙规律的深刻认知。
一、主题思想
1.抒发尘世劳顿之愁:“信矣劳物化,忧襟未能整”,开篇直抒胸臆,诗人感慨为世事操劳,内心忧愁难消,点明在世俗生活中的疲惫与烦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凸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困扰。
2.于自然中寻解脱与感悟:“薄言遵郊衢,总辔出台省”,诗人离开官场走向郊外,投身自然怀抱。“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及“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描绘秋景,借景抒情,在凄凉寂静中感悟悠远情思,自然美景让诗人暂时忘却忧愁。同时,“眷然惜良辰,徘徊践落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体现自然对心灵的慰藉,使其获得宁静与满足。
3.领悟万物规律与坚守本心:“卷舒虽万绪,动复归有静”,诗人从自然变化联想到世间万物,认识到无论事物变化多么复杂,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展现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曾是迫桑榆,岁暮从所秉”,结合前文感悟,诗人意识到已近晚年,决心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表达对自我的坚持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二、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诗中自然景色描写与诗人情感紧密相连。如“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凄凉秋景触动内心,引发悠远感悟;“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美景让诗人眷恋,景中含情,情因景生,营造出深远意境,增强诗歌感染力。
2.象征与比喻:“桑榆”象征晚年,形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暮年的感慨;“云霞冠秋岭”将云霞比作帽子,赋予自然景物形象感,描绘出壮丽秋景,烘托诗人心境。
3.哲理与抒情结合:“卷舒虽万绪,动复归有静”,在抒情中融入对万物规律的哲理思考,使诗歌不仅有情感共鸣,更具思想深度,升华诗歌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解析
1.信矣劳物化,忧襟未能整
-解析:“信矣”,语气肯定,表达诗人对“劳物化”这一状况的深切认同,“劳物化”指人在世间为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奔波操劳。诗人感慨自己确实因世事操劳,身心疲惫不堪。“忧襟未能整”,“忧襟”即忧愁的情怀,“整”有梳理、平复之意,说明诗人内心的忧愁如乱麻般难以理清,难以获得片刻安宁。此句直接抒发诗人在世俗生活中承受的压力与内心的烦忧,为全诗奠定了忧愁、烦闷的情感基调。
2.薄言遵郊衢,总辔出台省
-解析:“薄言”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发语词,无实际意义,在这里起到舒缓语气,自然引出下文的作用。“遵郊衢”,“遵”意为沿着,“郊衢”指郊外的道路,表明诗人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走向郊外,这一行动暗示着诗人渴望摆脱世俗事务的纷扰,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求慰藉。“总辔出台省”,“总辔”指手握马缰绳,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驾驭马车的动作,“台省”通常指朝廷的中枢机构,这里表明诗人从官场出发,踏上了暂时逃离官场的行程,体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
3.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父皇请禅位+番外 瞧!我又犯病了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番外 攻略白切黑反派后+番外 七零,重生后我被最强军官花样宠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父欲 迫降雪港 快穿:神君爆宠!男狐太魅太撩人 快穿:娇美女配又被一见钟情了 平静美好的校园生活 哈利波特与欢愉女神之遗 苟到出世,我居然是只猴 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 女扮男装和前任做兄弟 漂亮社恐穿书恶毒女配后 快穿:罢工后前任又找上门 拉斯维加斯白玫瑰 春山尽处有人家(种田) 末世:寝取校花女友,我的物资无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