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老子他说全文免费阅读 > 第24章(第1页)

第24章(第1页)

功也。汤平治天下,及纣而乱之。武王代纣,以定汤功也。且善之伐不善

也,自古至今,未有改之。君何疑焉!

公(齐桓公)又问曰:古之亡国,其何失?

对日(管仲说):计得地与宝(只打算拥有国土与财富宝物的现有大

业),而不计失(并不考虑将来失去的必然祸害)。诸侯计得财委(对于

各地方的诸侯,只要求他输纳财物或奉献封地),而不计失(但不考虑地

方诸侯怨愤反感的失策后果)。百姓计见亲(对于一般人民,只满足于目

前臣服拥护的虚荣亲切),而不计见弃(并不考虑他们不是衷心悦服,将

来会被大家所反对扬弃的悲惨下场)。

三者之属,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古之隳国家,殒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这里管仲所说的&ldo;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rdo;的意义,就是指只见日前的小利,而不计后果的大恶。也就是董仲舒《春秋繁露》所指的&ldo;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rdo;。&ldo;细恶&rdo;,是指小小的过错,小过不慎,终酿大祸,甚至于亡家亡国。

历代创业继统的皇王帝霸,如果不深明老子所说传统道家的哲学,到头来,便有如刘宋末代的十三岁小儿皇帝来顺帝,与明思宗两人一样的悲惨下场,至死不明为什么遭遇有如此惨痛的前因与后果。

中外历史上的悲剧

法国大革命的远因,早自十八世纪(清朝康熙中叶)法国的中兴英主开始。他就是自称为&ldo;太阳王&rdo;的路易十四,穷兵黩武之外,又加上穷奢极欲,建筑了名城凡尔赛宫等处。五六十年之间,传位到曾孙路易十五手里,在极度的豪华以后,不知&ldo;持而盈之,不如其已&rdo;,反而变本加厉,&ldo;揣而税之&rdo;。因此给后代子孙‐‐路易十六留下国债四十亿之巨。如此局面,当然不可长保。但路易十六明知危殆,始终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甚至还要矢上加尖。终至&ldo;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rdo;。

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的宫廷生活,耗费国家金钱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每当有外国君主或重臣来访,路易十六都一定要在凡尔赛宫开设盛宴,一次宴会下来,动辄就是千万金元,笙歌达旦,作长夜之欢,戏子、歌女、舞ji,日夜不停地出入宫门,跳羽衣舞,唱霓裳曲。凡尔赛宫一年所喝的葡萄酒,就值七十九万法郎之多。此外,单是鱼肉就多达三百四十七万法郎。还有点灯的蜡烛费用,也在五万法郎以上。至于王宫中所用的宫女、宫人,那更是多到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御膳房的厨师就有二五九人之多,其主任厨师的年薪是八万四千法郎。国王的秘书官将近千人之多,每个人的年薪是二十万法郎。王后的侍女也有五百人之多,每个人的年薪最少也有一万二千法郎。总计凡尔赛宫的宫女和侍臣是一万六千人,这里面还不包括一般贵族与朝臣。皇宫里的御用马匹有八千九百匹,御用车辆百多辆,所以每当路易十六出外巡幸,其行列之壮大有如祭典,无数车马排成一条长蛇阵,大臣们佩紫带黄,宫女们美服艳装,那种穷奢极欲的威风气派,真是有如天人一般。总计每年王室所花用的金钱竟相当国库总收入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将近一万的禁卫军,每年也要花费三百万元以上。王后安唐妮,那更是豪阔无度。她光是各种手镯,就能值到七八百万法郎,其他的首饰那就更不用说了。至于那些官廷贵族的年金,还不包括在王室经费以内。当时的凡尔赛宫,位于巴黎城郊,里面有二十九个庭园,四座了望台,有喷泉,有瀑布,四季鲜花盛开,极尽娱游之乐。

可惜路易十六不能&ldo;持盈保泰&rdo;,反而促成大革命的提早来临,徒使自己与安唐妮王后都上了断头台,留为后人啼嘘凭吊,寄予无限的同情。有人将路易十六的王后安唐妮的促成败亡之局,匹比清末的慈禧,虽不尽然,但都犯了&ldo;揣而税之,不可长保&rdo;的错误,却是相同。其实,富贵易使人骄,得意容易忘形,这是人类心理的通病。尤其是以往历史上的帝后王孙,生育在深宫之中,长养于太监宫女之手,何尝备知人间社会的种种。因此,在我们的历史上,便常有自悲生为帝室儿孙的浩叹。

当萧道成迫使刘宋末代皇帝‐‐十三岁小儿刘准让位的时候,可怜的小皇帝,已自知不免于死亡,惊惧万分,随口就问萧道成的帮凶大臣王敬则说:&ldo;今天就要杀我吗?&rdo;王敬则说:&ldo;不要怕,不过迁居别宫。官家(对皇帝的称呼)先世取司马家,也是如此。&rdo;刘准一边哭,一边说:&ldo;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rdo;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明思宗(崇祯)的时代,当李闯王率兵入宫的时候,思宗用剑砍杀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叹曰:&ldo;汝何故生我家!&rdo;

由此,更可明白深入传统道家哲学的历代隐士、高士们,薄帝王而不为,唯恐富贵来迫,于是便有&ldo;避世唯恐不早,入山唯恐不深&rdo;的思想了。

有关历史名人在富贵贫贱之际,这一类的人生经验典故,多到不胜枚举。现在我们姑且摘取数则就反面发挥的诗文,以发人深省。

仔细体会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宋、辽、金、元时期几首名人的诗,便可了解《老子》本章有关人生哲学的深意。也许说这些作品未免过于悲观低调。但人生必须要经历悲怆,才能激发建设的勇气,这便是清代史学家、大文学家赵翼先生在《题元遗山诗集》中所谓的: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以下便是反映辽、金、元三朝有关&ldo;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rdo;的哲学文艺作品。

辽&iddot;《伎者歌》

百尽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人生事,的确如此。无奈人们明知而不能解脱!

金&iddot;元遗山《秋夜》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漫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

&ldo;百年世事兼身事&rdo;,到头来,谁都难免有此感受。无论清平世界或离乱时代,大概都是如此。只可惜无遗山亲身经历兴衰成败的哲学观点,却是&ldo;樽酒何人与细论&rdo;的感慨,除非与老子细斟浅酌,对饮一杯,或许可以粲然一笑。

元&iddot;刘从益《题闲闲公梦归诗》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ldo;学道几人知道味&rdo;可为世人读老子者下一总评。&ldo;谋生底物是生涯&rdo;,人人到头都是一样。若能了知&ldo;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rdo;又何必入山修道然后才能解脱自在呢?

元&iddot;密兰沙《求仙诗》

刀笔相从四十年,非非是是万千千。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事,云在青山水在天。

&ldo;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rdo;真是看透古今中外的人情世态。正因其如此,要想长保&ldo;金玉满堂&rdo;的富贵光景,必须深知&ldo;揣而税之&rdo;的不得当,以及&ldo;富贵而骄,自遗其咎&rdo;,自取速亡的可畏。

进退存亡之际

&ldo;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rdo;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的可以出世,可以入世,他却有&ldo;挫其锐,解其纷&rdo;的不死之药,长保&ldo;散而未尽&rdo;的七字真言:&ldo;功遂,身退,天之道。&rdo;其中去了一个助语词的之字,真正只有六字真言。后世的许多文学家们,感受意犹未尽,又再插入两字一句,变成九字真言,成为&ldo;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rdo;了。七字真言也好,九字真言也好,说尽管说,说来还很潇洒,可是在一般的观念里,总觉得它消沉低调意味太浓。其实,大家只是忘记观察自然界的&ldo;天之道&rdo;,因此便觉低沉。如果仔细观察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沉,夜出昼没,寒来暑往,秋去冬来,都是很自然的&ldo;功遂、身退&rdo;的正常现象。植物世界如糙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它的生命任务,静悄悄地消逝,了无痕迹。动物世界生生不已,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如果说有,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不肯甘休,永远想在不可把捉中冀求把捉,在不可能永久占有中妄图占有。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玉垒浮云  努尔哈赤评传  寻觅中华  赋得永久的悔  听说你瞎了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李鸿章传  最强武魂系统  迎春花  当信儿爱上风[荼蘼花]  地久天长  路遥短篇小说  性别,男  我的帝王生涯  煞到你  老子传  独家蜜爱:晚安,莫先生  情怀巴黎  重生之林帆[军婚]  盐铁往事: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