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老子他说全文免费阅读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这便是老子的&ldo;爱民治国,能无知乎&rdo;的一个比较接近的榜样。当然绝不可以像他的曾孙刘彻‐‐汉武帝一样,太好自知之明。或者同他末代青孙刘禅‐‐阿斗一样昏庸无知,那都是犯了基本原则的大过,不足为训。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诸子学说中,有关类似老子的&ldo;爱民治国,能无知乎&rdo;的名言,也随处可见,例如:

慎到曰: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鬼谷子曰: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悻。一明一晦,

众之所载。

《吕氏春秋》引周公旦曰:君子屈于不已知而伸于知己。

傅子曰: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

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

但能够透彻明白这些道理,用在济世之功的方面,千古以来,莫过于管仲。所以他能辅佐太保型的齐桓公‐‐小白,建立霸业,&ldo;一匡天下,九合诸侯&rdo;,确非偶然。那么管仲的&ldo;爱民治国,能无知乎&rdo;的表现,又在哪里呢?我们且看他对齐桓公的建议: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主管

外交使节)。

垦糙入邑,辟上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主管农业水利垦殖开发)。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

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主管军事)。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证无罪,臣不如宾臀无,请立为大司理(主

管司法)。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

大谏之官(谏官)。

此五子者,夷吾(管仲自称名字)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

也。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这便是臣道第一人的&ldo;爱民治国,能无知乎&rdo;的最好说明了。

老子的书,倘使照条分类列来读,看来只是一项一条的格言而已。如果按照王弼注的流行本的编排来读,有时好像很矛盾。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矛盾,认为是正反的排比。例如本章本头,刚刚说了一句&ldo;爱民治国,能无知乎?&rdo;跟着而来的第二要点,便是&ldo;天门开阖,能无雌乎?&rdo;但无知无识,正好是雌阴晦昧的境界。这与天门开阖,而无雌的说法,恰好完全相反。无雌,当然是与阴柔反对的雄阳正格。雄阳,就是刚正的表相。天门是象征性的代名辞,天圆盖覆,本自无门,哪里开阖?但道家却把人体的头颅顶盖天灵骨的中心点,古代医术所称的百会穴之处,叫作天门。也有别名叫&ldo;天囱&rdo;的。据说,修道的人,修到纯阳无杂的程度,天门就会自然开阖。到此程度,自然智周万物,神通天地,明达古今,超凡入圣。如果照我们上古历史类似神话的传说,自神农、黄帝以下,以及唐尧、虞舜等圣帝明王,都能在现生中修养到达这种境界。但皆退藏于密,深藏而不露,所以在爱民治国方面,都是表现其无知而知的大成就。

具备了这种知不知与天门开阖而无雌的最高修养,才能作到第三要点&ldo;明白四达,能无为乎!&rdo;为而不为,垂拱而治的德业。因此,从表面看来,虽然都是入世、治世的君主,但在实际上,同时就是超越世俗的圣哲‐‐超人。因此,才能&ldo;生之,畜之。&rdo;而护情万邦,安养百姓。

可是到了最后,却是&ldo;生而不有&rdo;,如天地一样,虽能生长万有,但不据为己有。&ldo;为而不恃&rdo;虽然是因为他的德业作为而有此成功,但他却不自恃为己功。虽然雄长万方,但却不愿永久自居于主宰的地位。因此说&ldo;长而不宰,是为玄德&rdo;,&ldo;玄德&rdo;的意思,不只是大德而已。

由于道家圣人代表的老子,与儒家圣人代表的孔子等人,随处推崇以三代以上的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传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名句:&ldo;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rdo;的历史哲学。我们正好借来作为本章的结论,最为恰当。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时代愈后,人心不古,到汤武革命,便用征诛手段,这便等于在棋盘之间的对弈,权谋策略,煞费心机,已与自然之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名言的内涵,便可了解老子的人生标准,与历史哲学观点的玄言妙义了。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上章&ldo;同功而异位&rdo;内圣外用的说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无动静之间的说明。

本文多用譬喻,首先提出担当任重道远的车毁,它能活用不休,轮转无穷的中心关键所在,便是中空无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同时也使多方面的力量,归到中心点而返还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如&ldo;三十辐共一毅,当其无,有车之用。&rdo;古代造作大木车的车毂,它的中心支点只是一个小圆孔。由中心点小圆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辐凑,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由此而能担当任重道远的负载,旋转不休而到达目的地。以这种三十辐凑合而构成一个大车的轮子来讲,你能说哪一根支柱才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吗?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们是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它的伟大功能而完成转轮的效用。但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点,却在中心的小圆孔。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透过这种物理自然的法则,便可了解修身成就的要点:&ldo;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rdo;的修养,要在中心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的妙用。如果用在施于大政,&ldo;爱民治国,能无知乎&rdo;!便须如此车毂的中心,虚怀无朕,合众辅而完成大力的全功。

其次,如&ldo;诞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rdo;诞,是捏土。填,是黏上。造作陶器,必须把泥土作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时候,随意装载盛满,达到效果。

了解这种与其能空能无,才能具有盛满装载器物的容物价值。无论为后天修养性命之道的&ldo;专气致柔,能婴儿乎&rdo;!与出而用世的&ldo;天门开阖,能无雌乎&rdo;!都必须&ldo;虚怀若谷&rdo;,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得大机大用。

再次,如&ldo;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rdo;户是室内的门,牖是窗窦。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ldo;涤除玄览,能无疵乎&rdo;的修习心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如要施之于用世之道,便是&ldo;明白四达,能无为乎&rdo;的楷模。

最后重复叮咛,无论是出世之道,与入世之用,必须要切实明白道在有无之间的窍妙。因此说:&ldo;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rdo;。了解此理,才是真能懂得&ldo;利用安身&rdo;的大法则。后来到了五代,道家的神仙才于谭峭,发挥了道家学术思想的物化思想,与老庄的学说合流,写了一本名著《化书》。其中有关物理之际,有无之间的妙用,阐发得隽水透辟之至,如说:

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土在天地开辟后也。粉块为空,见空而不

见块,土在天地混沌时也。神矣哉!

理解透辟如谭子的深度,真可说是&ldo;神矣哉&rdo;!既然是&ldo;神矣哉&rdo;的境界,我们所说的都是狂言空话,不如就此煞住,无话可说了!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交。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花花世界奈聋盲

跟着前面所说&ldo;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rdo;,因应运用的原则,顺理成章地说出善于用物,而不被物所用的&rdo;重点。因此而提出严重的警告,要人们对于声、色、货、利以及口腹之欲,加以节制,不要任性自欺而上当。本章原文,文从字顺,大家读了就很明白,用不着多加解释。现在我们只从实际的经验上,提供一些报告,以为大家的参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独家蜜爱:晚安,莫先生  煞到你  我的帝王生涯  盐铁往事: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  重生之林帆[军婚]  性别,男  地久天长  老子传  玉垒浮云  最强武魂系统  赋得永久的悔  迎春花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情怀巴黎  听说你瞎了  当信儿爱上风[荼蘼花]  李鸿章传  寻觅中华  努尔哈赤评传  路遥短篇小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