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蛋,你们混蛋!放开我、快放开我!大海、小七,你们快放开我。耽误我的大事我砍了你们......”
“大人,你这么辛苦俺们看着老心疼了。你先睡一觉,等你睡完了俺们就放开你.......”
“大人,邢先生说得对。不管事情多急,不吃饭不睡觉那是要生病的.......”
熊大海、吴小七这些亲兵不管杨林如何挣扎怒骂,硬是把他抬到了床上。然后七手八脚给他把衣服脱了,按着他的胳膊腿儿强制他睡觉。
杨林一开始还挣扎呵斥大家,可是不一会儿他的动作就逐渐弱了下来,鼾声也随之响了起来。
邢云衢见状忙把脚上的靴子脱了,蹑手蹑脚的来到门外。熊大海、吴小七等亲兵也都有样学样脱下靴子,蹑手蹑脚的跟了出来。
“大海、小七,从现在开始你们这些人轮流守在大人房间周围。只要不是敌军入寇这样的紧急军情,一律不得打扰大人休息。所有事务报给我和王守备处置就行。”
“是!”
熊大海和吴小七等一众亲兵忙小声躬身领命。他们对邢云衢这样的安排没有异议,因为他们看着杨林这样劳累也是于心不忍。可是又劝不动。如今这样是最好的。
过了两日,杨林开始将图纸交于工匠进行铸炮。其实铸炮一事早在向熊廷弼请示后就开始了。只不过因为准备材料的时间较长,再加上前段时间集中铸造“飞雷炮”以及资金没到位,导致现在才开始铸炮。
杨林虽然魂穿后世,但是想靠他一个人就把整个时代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提升到某个阶段,那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比如说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知道样子,但是怎么制造用什么制造他就不清楚了。
铸炮工匠的领头人叫何为,是位四十多岁的汉子,经验丰富为人也勤恳。他拿着杨林给的图纸一张张的反复观看,然后又交给其他工匠过目。
杨林设计了四种火炮,其中三种大小不同的野战炮和一种速射炮,并按照炮弹重量分别命名为“四斤炮”,“六斤炮”和“九斤炮”。速射炮名为“两斤炮”。
再次说明下,明制一斤等于十六两。每两约为后世的37.3克。每斤约等于后世的590克至598克,也就是将近后世的一斤二两(1.2斤);明制每步的长度,是左右两脚各向前迈出一步之和,约为后世长度的1.55米。
因此“四斤炮”的炮弹重量约为后世的4.8斤;“六斤炮”炮弹重约为7.2斤;“九斤炮”炮弹重约为10.8斤;“二斤速射炮”炮弹重约为2.4斤。
杨林设计的这四种炮除了速射炮之外,其它三种火炮都是参考了“红夷大炮”的样式和性能。因为历史和实战证明,红夷大炮射程远、威力大,在辽东战场曾给予了后金军重大杀伤,是克敌制胜的利器。
他虽然更中意拿破仑时法军的野战炮,但是法国人的火炮太重了,即便最轻的四磅炮也要达到千斤左右。这种糟糕的机动性不适合应对后金军。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红夷大炮做为新火炮的设计蓝本。
为了让新式火炮更加优异,杨林不仅在样式、口径倍数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科学优化,还对炮架、弹药箱和炮车等也进行了相关设计。同时也设计了一批用于火炮操作和维护保养用的工具。以便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射击持续性和使用寿命。
虽然火炮没有参考法军的,但是其功能和定位却参考了法军的。其中“四斤炮”对应的是拿破仑时期法军的“四磅炮”。这是一种轻型野战炮,为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支援。
根据十七世纪欧洲军队的记载,野战炮最佳口径比(口径与炮管长度的比例)理论上在17倍至18倍时,火炮的性能最佳(如弹道稳定性、射程、威力和机动性)。但在实战中,野战加农炮最佳口径比多在18倍至25倍区间。
为了增加射程和威力,弥补目前铁制火炮与青铜制火炮之间的差距。杨林把“四斤炮”的口径加大,设计为明制2.8寸(约为后世的90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的20倍,暨5.63尺(约为后世长度的1.8米)。
全炮重量(含炮架、炮车、弹药箱)约为450斤至600斤。需要2匹或3匹马拖拽。有效射程420步(平射约650米),最大射程700步(约1080米)。
该炮属长身管轻型加农炮,需三人操作。每分钟射速2至3发。如炮手训练有素,射速可达到每分钟4发。适合快速部署抢占射击要点,掩护部队展开和后续火炮的部署。并可有效驱逐敌军骑兵骚扰和步兵进攻。还可以跟随步兵前进,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
“四斤炮”备弹35发,其中实心弹25发,葡萄弹和榴弹(开花弹)各5发。为了降低炸膛概率,炮身上增加了数道铁箍进行加固。
葡萄弹类似于霰弹,但它通常由多个小型球形弹丸(铁丸或铅丸)网兜、隔板或弹壳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象葡萄样的发射体。发射后,弹丸在火药冲击下向四下飞散,形成大面积的立体杀伤面。
葡萄弹近距离杀伤力极强。在有效射程内(通常为几十米或几百米),一炮可瞬间造成数十人伤亡。对密集的步兵或舰上人员极具威慑力。
在十八世纪欧洲海战时,葡萄弹常常用来打击敌方甲板上的军官和水手。实战中,葡萄弹常与实心弹混合装填,达到射程与杀伤力兼顾的目的。
杨林之所以废寝忘食的设计,是连带着这些弹种都一起设计出来。他要对火炮进行规范设计和标准化生产,以便统一火炮参数提高战力。如果不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样的火炮造出来以后差别就很大。
“四斤炮”炮架右侧有舵形高低机,可调节火炮俯昂角。炮架下还有炮锄及原始的制退装置,起到固定炮身和减缓后座力的作用。为防止后金骑兵敢死冲锋抵近后射杀炮手,其带有一面可快速拆卸的高二尺半、宽两尺的炮盾提供掩护。
该炮的瞄准系统由准星、照门和标尺组成。其中标尺标注了十个刻度,左右两侧分别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注。每个刻度代表一百步的距离。炮手可将炮口角度调整至相应的刻度,在有效射程内可对目标进行直瞄射击。
本来杨林手下的炮兵基本都是文盲,啥都不懂。但是经过一年多的严苛训练和两次围城战,他们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水平已不可同而语。而且杨林一直在竭尽所能的教他们、训练他们,因此他们认识汉字如“一、二”这样的度量文字和阿拉伯数字也就不奇怪了。
炮手们属于“技术兵种”,每人开双饷,可谓待遇丰厚。但是他们的纪律也极为严酷。如果谁要是叛逃、投敌或开小差,那么迎接他的结果就是死亡。假如战时受伤或掉队,他的上官有权就地决定他的生死。
如果面临被俘,他的唯一选择就是立即自尽。否则他所在的炮组和家人都要受到牵连。当战局不利时,必须用专用长钉将火炮点火门钉死才能撤退。否则火炮一旦落入敌手被用来攻打己方,那么整个炮组都将被凌迟处死。家人也要被尽数充为官奴直至死亡。
因为后金后来就是从孔有德等人手中获得了火炮、炮手和铸炮技术,攻坚技术才得到了无尽的提升。因此杨林用严苛军纪防止炮手叛逃或投敌。效果不一定好,但绝对管用。这也是自古以来常用的治军手段之一。
“四斤炮”另一个特点是面对复杂地形时可以快速分解拆卸,由人工背负无碍通过。非常适合在辽东的丘陵山地作战。这要优于明军现役的各型轻型火炮。
“六斤炮”对应的是法军的八磅炮。但是法军八磅炮机动性较差,后来又装备了六磅炮。不过杨林取了两者的阈值,并且重新设计了能增加机动性的木质炮车、车轮和轴承等一系列的零部件。而7.2斤的炮弹重量既不失威力又不失射速,完全可以应对后金军的楯车阵和大规模骑兵冲锋。因此杨林将该其定位为主力野战炮。
“六斤炮”口径为明制3.44寸(约为后世的110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的20倍,暨6.88尺(约为后世长度的2.2米)。全炮重量(含炮架、炮车、弹药箱)约为800斤至1000斤。需要4匹或6匹马拖拽。有效射程520步(约800米),45度仰角下,最大射程900步(约1390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凡地之路 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 不疯魔不快穿 顾湘的美食系统 技术制造商 大佬在我直播间撒糖 柯南:平平无奇的生活 以茶为媒 星际穿越:位面女王专治不服 十方天穹 青春岁月之致青春 赛博朋克:我有一个废土世界 我有超凡基因编辑器 罗斯君王 飘零山河 都市之终极少爷 我手机里的怪穿越了 走眼 偏执占有:陆先生,我们结婚吧 顾总心尖宠她从古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