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一起坐公共的交通工具,往往意味着两个人进一步关系的开始。“可以啊,”季宁说到,“不过,你家离地铁口远不远,会不会有些冷。”临江市的春秋两季都很短,李韵只觉得前几天秋日的太阳还大得不行,等到了九月底,日子就这样突然冷了起来,仿佛已经到了快要穿棉衣的季节。李韵看了眼自己身上单薄的西服,一阵风吹来,不禁打了个寒颤。“也是,那还是打车吧。”李韵同意道。于是,到家的时间比李韵预期的早了一些,回到家的李韵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最近工作忙,她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小说了。正因如此,她的小说也不再在平台上签约,反而换了新的笔名,在免费平台上公开连载。她看着文档,双手放在键盘上,想要打下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发了会儿呆,然后又关上文档。就在她即将关电脑的时候,李韵突然想起了自己很久没用过的qq。在李韵念书时,微信刚刚诞生,qq才是朋友们直接交流的主流工具,大家在qq空间互相点赞,发着最新的说说和动态,每个人的心情是好是坏,似乎总能在qq空间里找到些蛛丝马迹。就连qq空间设置权限,或只想给一个人看,那也隐藏着对方心里“天大的”秘密。等到后来,李韵上大学时,微信才横空出世,抢占了qq的市场。虽然李韵也觉得很奇怪,但不知为何,仿佛从某一天开始,在朋友之间,用微信意味着一种fashion,意味着步入成年世界的开始。成年后的朋友和同事都心照不宣地加着彼此的微信,至于曾经隐藏着自己过去秘密的qq,大家都绝口不提。如果说微信里是成年世界的你来我往,朋友圈里是各家公司的宣传资料,那么qq里住着的,则是李韵那代人年少时的回忆。至于能同时拥有彼此qq和微信的人,大概就是少有的还能联系的朋友了吧。李韵打开qq,试了几次密码才登陆上去,刚一登录,就看到头像闪烁。是她大学写网文时的编辑。李韵不由得奇怪起来,她和这位编辑已经许久没有过交集,也早就不在当年那个平台写文了,只是当年签的合同还在,签的是一本书,当年小火过一阵,甚至现在还有断断续续的收益流入。“阿颜,”这是李韵大学时期的笔名,“有人要买你的书,拍成电影。”李韵先是兴奋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靠,这编辑不会被盗号了吧。毕竟是手握着几百个作者资源的网文编辑,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网文大佬,这要是被盗号了,群发个消息,下一步再要钱,肯定能捞到不小的一笔。若是平时,李韵大概率不会理会这样的信息。但是今天,不知怎的,李韵的玩心起来了,她很好奇自己回复了以后,对方下一步会怎么做。李韵发了个问号给对方。没隔几秒,对方的头像就再次闪动了起来。“我还担心你不用这个号了呢,还记得你几年前写的那本《锦年》吗,有人联系了我们,想要买下来版权,约你去面谈呢。”“哦哦,这个,你们处理就好啦,我记得当初合约上都有些分成。”李韵开始觉得对方不是骗子,甚至开始为自己能又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而颇感兴奋。没想到过去这么多年,《锦年》这本书居然还有人看,居然还有人愿意买下来拍成电影。讲实话,虽然书粉们总是不希望自己喜欢的小说被拍成电影,但是没有哪个作者会不期待自己的小说被影视化。你我皆凡人,有几个人能做到不追名逐利。《锦年》是李韵大学时写的小说,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她的中学时代回忆录。当年的她对自己的本专业没什么兴趣,用她的话说,从入学的第一个月起,她就深知自己不是做学术的料,尤其不是研究数学的料。她可以是很聪明的小镇做题家,但是绝不是有灵性的数学家。相反,当年的她一心想要创造自己的世界,所以自己学了写代码,写不下去就写小说换换脑筋,总而言之,当年的她,或许因为年轻,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年少轻狂,她确信,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世界,至少可以创造一个新世界。而现实,则是给了她所有的想象一记重击。最初,李韵并不打算把她的这本书起名为《锦年》,因为曾经的她实在不觉得自己的年少时光有过怎样的色彩,如果非要说有,那大概也就是李韵身边曾经出现过的那些人,成为了她年少时少有的一抹颜色。直到李韵毕业,工作,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她才明白年少的时光有多么难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名伶 夜雪初霁+番外 春往冬反+番外 推他坠落+番外 星期一的甜蜜死亡+番外 坠入姐姐的深海 此地无银 周辞的假期 双探 你是风 谁在骨灰楼点了外卖? 祈雨 刃过留春 长安醉太平 公子嗜蜜方 副业 蝼蚁+番外 再婚之路 同居!但鬼闺蜜 此刻我存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