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杨广其实是很有抱负的一位君王,杨广上位后开始展现他的远大理想,他要学秦始皇开创一个远迈古今的帝国,他要做四件大事:
第一就是营建东都洛阳,以此来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
第二就是修建大运河,打通江南到京城的运输通道,可以说功在千秋;
第三是征伐高丽,因为高句丽利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代开疆拓土,大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唐太宗后来征伐高句丽也充分说明灭高句丽的必然性;
第四就是开科举,这一创举让读书人有了入仕的门路,为国家积蓄大量人才,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那么为何隋炀帝还要被后世称为“暴君”呢?”W总听的入了神,仔细思考着。
“要我说,是因为隋朝的国力无法支撑杨广的野心,这几件事要么同时搞起来背后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以当时隋朝的国力根本无法撑起这样的工程量,这也是杨广好大喜功的一面,一下子整个大隋上下民怨四起,而杨广的悲剧源于在正确的时间用不正确的步骤做了正确的事,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隋宫》里写到‘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来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
《开河记》里记载的也是:‘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可是,诗人,尤其是唐代的诗人,因求取功名无果郁郁不得志的比较多,难免多的是愤世嫉俗甚至是尖酸刻薄,少有能公正全面去看待问题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满腔愤懑,至于所用典故的真实性是其次的,追求的是情感上的共鸣而非学术上的研究。
真正要全方位的了解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到处感慨的诗人比不上闲云野鹤的居士,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比较客观。
其中第一首这样写道:”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同样是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
第二首写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在诗中批判隋炀帝的同时,也不抹杀隋朝大运河在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虽然此诗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啊。这也是我要提醒你的第一点,满腔热血很好,但要量力而行,不然结果可能不尽如意。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一种价值观念,不是以结果来看的,明白吗?”D董事长说道,W总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两位历史人物,在隋末动乱之际,所有人都背叛隋炀帝杨广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隋朝还是有忠臣的,比如说河东郡的两位军政要员:屈突通和尧君素。
先说屈突通,其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依法制裁,决不包庇宽容,当时他的弟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严整而知名,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
当时李渊已攻占长安,并派其家僮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当即将家僮杀死,屈突通闻长安已失,家属都被李渊所俘,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东去,准备去洛阳投奔越王杨侗,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献潼关降于刘文静,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桑显和去追击屈突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道:‘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陛下对我的恩宠照顾非常优厚,拿着人家的俸禄而在困难时背叛,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他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应当为国家挨一刀!,屈突通以此慰劳勉励将士时,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对此也很感动。
后来李渊又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就是仇敌了’,并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寿。
再到后来,因为战事长时间处于弱势,加之李渊部下对屈突通的部众采取了信念攻势,不断地游说其部下说:‘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其部下闻听此言,全都扔掉兵器,投降了。
这一招用的是真的厉害啊,可以说是屡试不爽”。D董事长说到这里,不觉停了下来。
“这一招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用过,你能想到吗?”D董事长扭头问道W总,W总摇了摇头。
“楚霸王项羽知道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被刘邦的军队团团围住,形势非常危急。一天夜里,项羽正在帐中焦躁地想着对策,忽然听见四面八方传来凄凉的楚歌声,项羽大吃一惊:汉军怕是已经把楚国的地盘全都占领了,不然汉军中哪来这么多楚人呢!
实际上,这是刘邦的计谋,他让汉军中会唱楚歌的士兵都到阵前唱歌,这样既能迷惑项羽,又能引起楚兵的思乡之情;果然,在楚歌声中,楚军将士想起了父母妻儿,最后都趁夜偷偷跑回了家乡。
项羽心乱如麻,他知道军心一散,便再难收拾,但他怎么也不肯低头认输,决定拼死突破重围,他把自己最宠爱的美人虞姬叫到身边,又叫人牵来他心爱的乌骓马,悲痛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也是“四面楚歌”的由来。”D董事长说完看向W总,W总此时正听的津津有味。
“还有近一点的,一个世纪以前,张学良的老师、密友郭松龄,打着“拥戴张学良、父让子继”的旗号通电倒张发动兵变时,张学良当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战法,他让将士们一夜之间将自己设计好的宣传单洒满了郭松龄的阵地。
大意就是“大家都是自己人,都是张家人,为什么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很多人看到传单之后,不坚定的心更加不坚定了,甚至很多当天晚上就跑到张学良的阵地上倒戈了,说是“东北人不打东北人”“都是吃着张家的饭长大的,早就不想打了”,郭松龄看到传单之后也是愤怒的感叹,大势已去。
你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太阳底下无新事呀。”D董事长说道。
“那后来呢”?W总听的入了神,他又是个急性格,迫切的想要知道结局。
D董事长接着说道:”屈突通当然也招架不住这样的心理攻势,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指扬州)再三跪拜,并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只,实所鉴察‘,遂被迫归降,擒送长安。
与李渊见面后,李渊问道:’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
屈突通哭道:’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实在是愧对代王啊。’
李渊对他的行为赞赏不已:‘这是隋朝的忠臣啊’。
下令将屈突通释放,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这就是屈突通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识时务者吗”?W总听完不禁点了点头。
接下来说另一个人物,尧君素。
屈突通归降后,即奉命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归降,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胜,屈突通也泪湿衣襟,他对尧君素说:‘我军已经失败,唐王义旗所指之处,无不响应,事情已到了如此地步,你还是早些归降为好’。
但尧君素态度坚决:‘您身为国家大臣,主上委任您以防卫关中的重任,代王将社稷都托付给您了,您为什么背弃国家而投降呢?还替人家作说客呀!您所乘之马,就是代王赏赐的,您还有什么脸骑着这匹马呢’?
屈突通叹息道:‘唉!君素,我是力尽图穷才来的’。
但尧君素不听,说道:‘我的力量还未用尽,何必再多说’!屈突通无奈,只好退走。
后来,朝廷又赐给他金券,答应他免除死罪,但尧君素最终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一个人赏樱 携剑之言 治愈系小萌崽的团宠人生[快穿] 入赘小少爷(女强 憋尿) 快穿之病娇大佬不能撩 无限 穿进全息游戏搞基建 雪落下就吃掉他 恰似梨花又香风 一个人赏樱(H 短篇合集) 冷感 欲望同人小说—唐晶,乐乐,杜丽的故事 齐神补天,法力无边 穿成团宠,大佬们抢着给我送别墅 朝辞白帝 凡人修仙魔仙韩立 文豪龙套 无路可走,请君入瓮(1V2) 剑宫情事 覆水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