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先饮食服一丸,日三服,稍增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程氏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从大便而下。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输而津液生矣。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然呕吐,心下痞满,膈间有水气,眩悸者。
即小半夏汤加茯苓四钱。
五苓散(《金匮》)治脐下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
泽泻(一两一分)猪苓茯苓白术各十八铢(校∶十黍为一铢,约今四分一厘七毫)桂枝一两)为末。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六铢为一分,即今之二钱半也。泽泻应一两二钱五分。猪苓、白术、茯苓各应七钱五分也。方寸匕者,匕即匙,正方一寸大,约八九分。余用二钱)愚按∶脐下动气去术加桂,理中丸法也。今因吐涎沫是水气盛,必得苦燥之白术,方能制水。颠眩是土中湿气化为阴霾,上弥清窍,必得温燥之白术,方能胜湿。证有兼见,法须变通。
附方∶《外台》茯苓饮治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此方最妙。
茯苓人参白术(各二钱五分)枳实(二钱)橘皮(一钱二分五厘生姜二钱)水二杯,煎七分服,一日三服。
徐忠可曰∶俗谓陈皮能减参力,此不唯陈皮,且加枳实之多,补泻并行,何其妙也。
《三因》白散滑石(五钱)半夏(三钱)附子(二钱,炮)共研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蜜三钱,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伤寒方
太阳
桂枝汤桂枝白芍(各三钱)甘草(二钱,炙)生姜(三钱,切片)大枣(四枚)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啜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不必再服;若病重者,一日夜作二服。
麻黄汤麻黄(三钱,去根节)桂枝(二钱)杏仁(去皮尖,二十三枚)甘草(一钱)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吹去上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不须啜粥,余将息如前法。
大青龙汤麻黄(六钱,去根节)桂枝(二钱)甘草(二钱,炙)杏仁(去皮尖,十二枚)生姜(三钱,切片)大枣(四枚)石膏(碎以绵裹,四钱五分)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上沫,纳诸药,再煎八分,温服。温覆取微似汗,汗出多者,以温粉扑之(白术牡蛎龙骨研末)。若汗多亡阳者,以真武汤救之。
小青龙汤麻黄(去根节)白芍干姜(不炒)甘草桂枝(各二钱)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细辛(八分)水三杯半,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二钱。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钱五分。小便不利,小腹痛满,去麻黄,加茯苓四钱。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二十一枚。按论云∶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芫花。今芫花不常用,时法用茯苓四钱代之,即猪苓、泽泻亦可代也,但行道人当于方后注明。
桂枝加葛根汤即桂枝汤加葛根四钱。
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不须啜粥。
葛根汤葛根(四钱)麻黄(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二钱)大枣(四枚)白芍(二钱)水三钟半,先煎麻黄、葛根至一杯,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微似汗,不须啜粥。
伤寒方
阳明
白虎汤石膏(八钱,碎绵裹)知母(三钱)炙草(一钱)粳米(四钱)水三杯,煎一杯,温服。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钱,清酒润)炙草(二钱)芒硝(三钱)水二杯半,先煮大黄、甘草取一杯,去滓,入芒硝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小承气汤大黄(四钱)浓朴枳实(各二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再煮服,若更衣勿服。
大承气汤大黄(二钱,酒润)浓朴(四钱)枳实芒硝(各二钱)水三杯,先煮枳实、浓朴至一杯半,去滓,纳大黄;煮一杯,去滓、纳芒硝,微火煮一二沸服。得下,勿再服。
伤寒方
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四钱)人参黄芩炙草生姜(各一钱)半夏(二钱)大枣(二枚)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二钱。渴者,去半夏,加人参七分、栝蒌根二钱;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一钱半;胁下痞,去大枣,加牡蛎二钱;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一钱);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一钱五分,温覆取微似汗愈;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五分。
大柴胡汤柴胡(四钱)半夏(二钱)黄芩芍药枳实(各一钱)生姜(二钱,五分)大枣(二枚一本有大黄五分)水三钟,煎八分,温服一钟,一日夜作三服。
伤寒方
太阴
理中丸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
或用各三钱,水三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二钱;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欲饮水者,加术;腹痛者,加人参;寒者,加干姜;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服汤后如食顷,啜热粥,微自温,勿揭衣被。
四逆汤甘草(四钱,炙)干姜(二钱)附子(二钱,生用)水三钟,煎八分,温服。
通脉四逆加人尿猪胆汤干姜(六钱)甘草(四钱)附子(二钱,生用)水三钟,煎八分,加猪胆汁一汤匙、人尿半汤匙,温服。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生姜(二钱)大枣(四枚)芍药(六钱)炙草(二钱)水三杯,煎一杯服。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生姜(各三钱)芍药(六钱)炙草(三钱)大黄(七分)大枣(四枚)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伤寒方
少阴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去根节)细辛(各三钱)附子(一钱五分)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根)甘草(各三钱)附子(一钱五分)煎法同上。
通脉四逆汤干姜(六钱)炙草(四钱)附子(二钱,生用)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白通汤干姜(三钱)附子(三钱,生用)葱白(二根)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嫡女倾城 阴商交易所 聊斋志异 濒湖脉学 异梦录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我把流年给了他 古玩指南 商子 列子 茶经 中庸 战国策 鬼谷子天髓灵文 资治通鉴 吕氏春秋 枕边尸香 墨子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