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明珠
第一章沙碛上的蓝图:大沙碛的晨光总是来得格外烈,才过辰时,金灿灿的日光就已像熔化的金汁般泼洒在连绵的沙丘上,将昨夜残留的最后一丝凉意蒸腾得无影无踪。秦斩站在新道中段的一处平缓沙地上,手里展开的羊皮地图被风掀起边角,他用石块压住地图四角,目光落在标注着“驻点选址”的五个红圈上。
“这五处驻点,是新道的骨节,得把它们扎扎实实地立在沙碛里。”秦斩的声音被风裹着,传到身旁的赵叔耳中。赵叔摩挲着手里的木夯,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昨夜勘测时留下的细沙,“夯土咱楚地人拿手,可这沙漠里风大沙硬,光靠土坯怕是顶不住。”
正说着,一阵驼铃声由远及近,楼兰国王派来的工匠队伍到了。领头的昆勒翻身下驼,他穿着赭色的短袍,腰间别着一把嵌着绿松石的小刀,黝黑的脸上带着几分好奇打量着楚地工匠带来的工具——一堆长短不一的木夯、石杵,还有捆扎好的红柳枝。
“秦大人,楼兰的羊毛毡和最好的工匠,都带来了。”昆勒说着,指了指身后的驼队,驼背上堆满了雪白的羊毛毡,像一座座小雪山。他目光扫过楚地工匠手里的木夯,眼里闪过一丝疑惑,“你们就用这木头疙瘩,能在沙子上盖房子?”
赵叔闻言笑了,拿起一根手臂粗的木夯递过去:“这叫夯土,把土和沙掺着红柳枝夯实了,比石头还结实。你们的羊毛毡能防沙挡雨,正好盖在屋顶上。”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咱们各取所长,盖出来的房子,既抗得住风沙,又暖和。”
昆勒接过木夯,试着掂了掂,沉得他手腕微沉。他身后的楼兰工匠们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楚地的夯土工具,楚地工匠们则好奇地看着楼兰人背上的羊毛毡,场面热闹得像市集。
秦斩看着这一幕,嘴角扬起笑意:“今日起,楚地和楼兰的工匠一起干活,赵叔负责夯土技术,昆勒负责羊毛毡工艺,咱们建一座世上独一份的驻点。”
话音刚落,两边的工匠便自发地凑到一起,楚地工匠教楼兰人辨认适合夯土的沙土,楼兰工匠则展示着羊毛毡的韧性——一块巴掌大的羊毛毡,用力拉扯竟纹丝不动。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沙地上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是预示着这场跨越地域的协作,早已埋下了默契的伏笔。
第二章夯声与毡影
驻点的修建从打地基开始。楚地工匠先在沙地上划出方形的地基范围,然后将带来的黄土、本地的细沙按三比二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切碎的红柳枝——这是赵叔昨晚和水工商量出来的法子,红柳枝韧性强,能让夯土更结实,就像给土墙加了筋骨。
“一、二、夯!一、二、夯!”
楚地工匠老周喊着号子,手里的木夯随着节奏起落,重重砸在混合好的土沙上。他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汗珠,汗珠滚落下来,砸在地上的沙土里,瞬间就洇出一小片深色,又很快被风吹干。昆勒带着几个楼兰工匠站在一旁,看得眼睛发直。
“这力气,怕是能比过大漠里的骆驼!”一个年轻的楼兰工匠小声感叹道。昆勒没说话,只是往前走了两步,学着老周的样子,拿起一把小号的木夯,试着往下砸了一下。可他力气用得不对,木夯歪歪斜斜地落在地上,不仅没夯实泥土,反而溅了自己一身沙。
楚地工匠们见状都笑了,老周放下木夯,走到昆勒身边,手把手地教他:“夯土得用腰劲,不是光靠胳膊。你看,站稳了,腰往下沉,手里的夯跟着往下落,力道要匀。”说着,他再次举起木夯,动作放缓,让昆勒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昆勒跟着学了几遍,渐渐找到了窍门。当他再次举起木夯落下时,“咚”的一声闷响,比刚才扎实了不少。他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对着老周竖了竖大拇指:“楚地的手艺,果然厉害!”
就在夯土声此起彼伏时,另一边的羊毛毡制作也开始了。楼兰工匠们先将羊毛摊在沙地上,用特制的木梳反复梳理,把打结的羊毛梳得松软如云朵。然后往羊毛上洒水,铺一层细沙,再用沉重的石碾子来回碾压——这是楼兰人数代传下来的法子,沙子能让羊毛更紧实,不易变形。
赵叔凑过去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新奇。他伸手摸了摸刚碾压过的羊毛,触感柔软却又带着韧劲,比楚地的粗麻布结实多了。“这羊毛毡要是盖在屋顶上,下雨天肯定漏不了水。”赵叔感叹道。
昆勒听到这话,笑着说:“不仅不漏雨,风沙也吹不进来。冬天的时候,屋里能比外面暖和好几度。”他见赵叔感兴趣,便拿起一把木梳,教他梳理羊毛,“你试试,要顺着羊毛的纹路梳,不然梳不开。”
赵叔接过木梳,小心翼翼地梳理着羊毛。起初动作还很生疏,梳得羊毛乱飞,可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技巧,梳出来的羊毛又软又匀。“没想到这编羊毛毡,还有这么多门道。”赵叔笑着说,“等我学会了,回去也给村里的房子盖层羊毛毡屋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工地上,夯土的号子声、石碾子的滚动声、工匠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沙碛上回荡。正午的太阳最烈的时候,阿禾带着几个楚地妇女送来水和桑椹干。她看到楚地和楼兰的工匠们混在一起干活,有的在夯土,有的在编羊毛毡,彼此间还互相指导,忍不住笑着说:“你们这样互帮互助,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驻点盖好。”
赵叔接过水囊,喝了一大口,指着不远处刚夯好的一段土墙说:“照这个进度,十天就能把墙体夯好,剩下的就是盖屋顶了。”他话音刚落,旁边一个年轻的楼兰工匠突然问道:“赵叔,我听人说,楚地的稻鱼能长在水里,是真的吗?”
这话一出,周围的工匠都看了过来。赵叔放下水囊,笑着说:“当然是真的。楚地的稻田里,既种稻子,又养鱼,稻子能给鱼遮阴,鱼的粪便能当肥料,到了秋天,稻子和鱼都能丰收。”
“鱼长在稻田里?那水不会把稻子淹了吗?”另一个楼兰工匠追问道。他们从小生活在沙漠绿洲,见过的鱼都是在河里湖里,从未想过鱼能和庄稼长在一起。
赵叔耐心地解释:“稻子不怕水,只要水位控制好就行。等新道通了,你们要是有空,去楚地看看就知道了。到时候我请你们吃稻田里的鱼,鲜得很!”
楼兰工匠们听得眼睛发亮,昆勒更是说道:“等驻点盖好了,我一定要去楚地看看稻鱼。要是能把这法子用到楼兰的绿洲里,百姓们就能多些吃食了。”
阿禾笑着补充道:“不仅有稻鱼,楚地还有桑蚕,能吐出雪白的丝,织成漂亮的锦缎。到时候你们去了,李婶肯定会给你们织块带西域花纹的锦缎。”
工匠们听着楚地的趣事,手里的活干得更起劲了。沙地上的土墙一点点长高,羊毛毡也一张张成型,驻点的轮廓在众人的协作下,渐渐清晰起来。
第三章驻点里的烟火气
十天后,五处驻点的墙体都已夯好。夯好的土墙有一人多高,表面平整结实,泛着黄土特有的温润色泽,墙缝里嵌着的红柳枝像筋骨般支撑着墙体,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红褐色。接下来,便是盖屋顶了。
盖屋顶时,楚地工匠和楼兰工匠再次分工合作。楚地工匠负责搭建屋顶的木架,他们将粗壮的胡杨木砍成合适的长度,用榫卯结构拼接在一起——这种不用钉子的拼接方式,让木架既稳固又轻便,能抵御沙漠里的强风。楼兰工匠则负责将羊毛毡铺在木架上,他们先在木架上铺一层厚实的芦苇,再将羊毛毡层层叠铺,每铺一层,就用羊毛线牢牢固定住,防止被风吹走。
赵叔和昆勒一起站在刚搭好的木架上,指挥着工匠们铺羊毛毡。赵叔手里拿着一根长杆,调整着羊毛毡的位置,确保每一处都铺得平整;昆勒则时不时地用小刀修剪羊毛毡的边角,让屋顶的线条更规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顶级Beta,被AO倒认妻主 霍格沃茨的日常系玩家 高甜来袭,莲花楼里的两个剑神 天道无私情 娇欲恶雌忙捡夫,全员疯批争求宠 娱乐:我小鲜肉,开局杨老板带娃堵门! 人在末世,收容异常 快把这王位拿走 夜半惊情,霸道妖夫太黏人 凌仙战纪:医道燃血破九域 重生88,带着三个哥分家致富 和高冷学姐不认识,但孩子8岁了 兽世生存与爱 午夜围炉茶话会 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名柯观影体:论犯人的多样性 傅先生,偷偷领个证 穿成男频文里的极品炉鼎(修仙np) 诡异末世降临,开局我就加入基地 诡异深空:我的小破船无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