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迟早会明白的在我这里,她的想要与不想要,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从拒绝,变成渴望。
话虽如此,要是太快屈服也很无趣,我就这样没再理会她的反应,重新投入书中的世界。
幼年时期,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方式,决定了个体未来的依附模式。
安全型依附来自稳定的养育,而回避型或焦虑型依附则源于忽视、矛盾或控制性的家庭环境。
是这样吗?
我从未真正体验或理解所谓的恋爱关系,因此无法断言自己归属于何种依附类型。
与其关心这些分类是否适用于我,我更感兴趣的是,家庭环境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本质吗?
我的家庭,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属于典型的正常范畴。
不完美,却也没有明显的缺陷,偶尔会有争执,但终究仍维持着某种和谐。
至少,在旁观者眼中是如此。
然而,我记得,童年时曾发生过一件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对内部结构有着极大的兴趣。
并非单纯的猎奇,而是一种对未知的纯粹求知欲。
当时,我将捡来的小动物们收集起来,存放在家中,逐一解剖,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我想知道,如果打开青蛙的腹部,它还能存活多久?
而当它死去后,它的内部便失去了功能,变得毫无价值。
但外观仍可修复——我将玩偶里的棉花塞进去,将它缝合,如此一来,它们便能恢复原有的形状,即使内部已然不同。
但仅凭一种生物的反应,无法得出结论。
我需要更多的样本来验证。
于是,除了青蛙,我开始寻找体型更大的实验对象——猫,或者狗。
母亲发现这些后,没有动手打我,也没有立刻训斥,而是用一种我当时无法理解的眼神看着我。
她的表情微妙,甚至带着一丝不安,像是在思考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问道。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她为何如此震惊,于是据实以告:
因为我想知道,不同动物的耐受极限在哪里。
如今回想起来,她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更在意结论,而非过程。
那天晚上,我偷听到母亲与父亲的争执。
母亲责怪父亲对我关注太少,认为他的冷漠导致了我的异常。
父亲则反驳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母亲对我的过度约束,认为她试图用错误的方式矫正我。
那是他们第一次为了我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却绝不是最后一次。
也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频繁带我去做心理咨商。
对于那些所谓的专业评估,我并没有任何兴趣,母亲的指责、医生的诱导式问题、试图探究我偏差行为的分析——这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关于普通人的重要资讯。
——他们不会因为纯粹的好奇,而随意解剖动物。
——在目睹动物、甚至同类的痛苦与死亡时,他们会产生近乎本能的共感。
这种共感,使他们避免对其他个体施加伤害,并将这种情绪称为同理心。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如果说这是一种本能,那它为何没有出现在我身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烟柳飘飘入春风 辰阳昊然泽日溪 书院观星 人在超神,开局化身原神雷神影 少妇HR的秘密情人 穿进废土文成为万人迷 游戏内测时他即为神[无限] 问情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诸天万界神龙进化系统 我用美食攻略全修真界 夫人,你重新喜欢上我了吗(GL) 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 糟糕,山匪相公是太子 可以读档的我邪恶的可怕 不劳无获 攒花藏刀 暮年修仙,我成长寿道尊 [综漫] 邻座的黄濑同学 开局就失业:返乡途中卖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