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是这样,越是接触的久,就越容易形成固态认知!
俄国政府还以为中华是留着辫子的国家,还是以为中华会妥协。
伊万和他的内阁完全不知道,今天的中华国高层全是海盗。。。不,海佬出身,这群人骨子里,是一群看上去扎根于农耕文明,却带着明显海盗基因的强权信徒。
要知道,活在这个时代大海上的所有人,不狠,你就根本没有活下去的权力!
以下是中华国各位大统领曾经说过的名人名言:
牛野:“老子不相信条约,那些纸从来都是用来擦屁股用的!老子比较相信大炮,那玩意比较靠谱!”
李海:“和平?那是弱者的呼喊,强者总说我想要更多!”
李海潮:“今年的钢铁的产量是多少?大炮,战舰,蒸汽装甲车都需要钢铁,我不要听理由,我要钢铁!”
陈阿生:“要以我们为敌,那你就要准备去死!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好人!”
赵大:“谈判?为啥要谈判?老子打得赢,为啥要谈判?他娘的,老子都已经夺船仗了,你们他娘的想起谈判了?”
欧洲人的历史上,打打停停很正常。
欧洲文明,擅长于今天握手,明天斗殴,后天握手,大后天暗杀,大大后天再握手。
嗯,这就是欧洲人的契约精神的具体表现!怎么说呢。。。契约是他们的手段之一,所以必须反反复复强调契约的重要性,不然那种恶劣环境,谁他娘的还相信契约?
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人一旦恨一个民族或者国家,那这个民族或者国家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有多远滚多远。比如匈奴和突厥。
第二,灭族,比如高句丽。
现在,牛野他们恨上了英美法,他们开始了早早晚晚不停的报复。
美国佬自以为征兵十万,在召集十万民兵,看上去好多人啊!
可他们不知道,李海潮已经进行了军队革新,一百万国家卫戍部队里的二十万轮战军人,已经分为两波出发。
第一波大约是五万人,他们主要是驻扎在北方的部队,已经启程去往中亚和漠北,这是为了对抗俄国。
第二波,十五万士兵,已经从各个城市的码头登船,随着商船前往北美洲。
这二十万轮战士兵,每一个轮战周期为两年。两年以后,会有第二波接替他们。
这些可不是民兵,这些全是正规军!
每一个标准中华国和妈祖军的正规军,拥有自己的标准装备:
一,服装:一个钢盔,两双皮靴,两套春秋季军装,两套冬季军装,两套袭击军装。海军陆战队是蓝色迷彩服军装,陆军是绿色迷彩服军装。
二,武器:一把1817式五发装弹的栓动步枪,两百发子弹,五枚进攻型手雷,一把刺刀,一把匕首。
三,个人装备:战术背心,挂弹匣袋、手榴弹袋、水壶包、工具包、医疗包,口粮,雨伞、指北针,水壶、1单兵餐具,包括饭盒,折叠酒精炉,多功能刀叉。工兵铲,工兵镐、绳索、打火机,一小罐酒精和小酒精灯,工兵铲工兵镐、绳索。
四,个人睡具:可以做雨披的纽扣牛皮睡袋(配有冬季的羊毛内胆),单兵帆布帐篷。
这样一个标准单兵的行军负重,高达四十五斤重。
所以,标准编制里的二级部队,每个班有一架双马马车。
一级部队,每个士兵有一匹马。
骑兵部队则更加过分,一人两马。
这样的编制的源头,来自于牛野的认知。
牛野在建军计划里,很早就提出一个观点:“任你百般,唯快不破!”
组建这样的部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东北亚蒙古马种的特性。
从匈奴铁骑到蒙古帝国,再到现在的骑兵部队,数千年来蒙古马都是“最优秀的军马”。
尽管它个子不高,不如欧洲高头大马高大迅捷,但在耐力、适应性、生存能力和军事性价比方面,蒙古马堪称无可替代。
蒙古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惊人的耐力。相比欧洲赛马或阿拉伯马追求短距离爆发力,蒙古马的优势在于长时间、远距离行军而不衰竭。
1241年,蒙古骑兵在零下40c的东欧冬季,仅用3天就从喀尔巴阡山脉穿越300多公里无人区,突袭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
这些小东西的适应力极强,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蒙古马的原生环境是蒙古高原,那鬼地方的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食物稀缺、野兽出没。经过数千年的自然选择,蒙古马进化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
不像欧洲马需要优质牧草,需要不断提供精饲料,蒙古马吃草尖、啃树皮、甚至喝雪水都能存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其实你可知 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 灵墟创世录 我的海员男友 物种不同也能成为朋友 靠北啊!一不小心成魔法妇女了 假千金回山村后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 夫人今日可展颜 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 葬天碑主 RE,归途从追忆开始 恶霸小姑日常缺德 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 傻柱重生只为傻娥 从萤 读心:我黑莲花!成万人迷了! 每日模拟:我在任务殿修无为之道 灵异短篇故事集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