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重建秦国的有哪些 > 第138集 立规矩 新来的知青周伟找事(第1页)

第138集 立规矩 新来的知青周伟找事(第1页)

赵大山从公社回来的那天,脸色如同化雪时的天空,阴沉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他没直接回家,而是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先去了大队部,让孙石头去把秦建国和沈念秋叫来。

秦建国和沈念秋赶到时,赵大山正对着煤油灯,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一个川字。见二人进来,他吐出一口浓烟,声音带着疲惫,也带着点如释重负:“事儿,成了七分。”

他带回了公社的初步批复。关于靠山屯点名要的林静和张志军,公社方面原则上同意,尤其是“发挥专业特长”的理由,让主管文教卫生的副书记很是赞赏,认为靠山屯“思想觉悟高,工作思路清晰”。这对于一个偏远山村来说,已是难得的肯定。

“但是,”赵大山话锋一转,用烟袋锅子敲了敲炕沿,“那‘三剑客’和高干子女,公社也没完全按死。王干事私下跟俺透了底,那个叫周伟的‘刺头’,他舅舅在县里有点关系,打了招呼,希望能‘下到基层接受锻炼’;高干子女苏梦,家里倒是没说话,可公社觉得咱靠山屯有秦技术你和念秋在,文化氛围好些,兴许能管住她。另外两个,估计是甩不脱了。”

屋里一阵沉默。煤油灯的火苗跳跃着,在三人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最担心的几个人,竟然大概率都要来,这无疑给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沈念秋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却依然平静:“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只能面对。来了,就是靠山屯的人,咱们按章程办,尽力引导吧。”

秦建国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稳:“老支书,公社能答应把林静和张志军给我们,已经是最大的胜利。至于这几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的准备做得足,细则也立下了,只要执行到位,未必不能把他们拧过来。实在不行,还有屯子的规矩在。”

赵大山重重地点了点头:“是这么个理儿!咱不能因噎废食。公社最后定下的名单是八个,五男三女,除了咱们想要的,和那几个麻烦的,还有一个是县城来的,叫王振华,家里是老师,看着档案还算老实。开春,化冻前,人就到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靠山屯。最终的名单让屯民们议论纷纷,有对“秀才”和“匠人”的期待,也有对“麻烦分子”的担忧。但正如秦建国所料,积极的筹备工作已经调动起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那种“等着看笑话”的消极情绪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既然要来,就得让他们服帖,把日子过好”的较劲心态。

旧仓库正式更名为“知青点”。孙石头带着人把烘干透了的土炕铺上了崭新的芦苇席,赵老蔫赶制的炕桌、板凳也摆放整齐。李晓云和妇女们用旧棉花和新布头缝制了厚厚的门帘,挡住了北方的寒气。灶台砌好了,大铁锅锃亮,水缸、咸菜缸一应俱全。甚至,秦建国还让虎子带着几个半大小子,去林子里砍了几根直溜的松木,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的晾衣架。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靠山屯像一个严阵以待的大家庭,等待着陌生成员的入住。

正月刚过,天气依旧酷寒,但风中已然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春天的湿润气息。这天下午,屯子口的土路上,终于出现了几个蹒跚的身影,以及一辆慢悠悠跟着的、公社派来的马车。

“来了!知青来了!”在屯口雪地里抽冰嘎的娃子们发一声喊,扔下手中的鞭子,飞快地跑回屯里报信。

赵大山、秦建国、沈念秋,以及屯子里的一些主要干部和好奇的社员,都聚集到了屯口。

马车越来越近,可以看清上面坐着八个人,裹着厚厚的、颜色各异的棉大衣,围着围巾,戴着棉帽,只露出一双双眼睛,好奇地、忐忑地、甚至带着几分审视地打量着这个他们即将安身立命的小山村。

马车在屯口停下。赶车的把式是公社的熟人,跳下车辕,笑着对赵大山说:“老赵,人我可给你安全送到了!八个,一个不少!”

赵大山上前一步,脸上是庄稼人惯有的、略显严肃的笑容:“辛苦了!同志们,欢迎来到靠山屯!我是靠山屯的支部书记赵大山。”

知青们陆续下了车,活动着冻得僵硬的手脚,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屋舍、光秃秃的树木、以及那些穿着臃肿棉袄、脸上带着高原红和好奇神情的屯民。这是一个与他们熟悉的城市截然不同的世界,原始、粗糙,带着一种凛冽的生机。

秦建国上前,开始按名单点名,核对人数,也让屯里人认认脸。

“林静!”

“到。”一个戴着眼镜、身形单薄、脸色有些苍白的姑娘应声道,声音不大,但清晰。她下意识地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目光快速扫过人群,在沈念秋身上停留了一瞬。

“张志军!”

“在这儿!”一个身材敦实、方脸阔口的男青年大声回答,他看起来精神头很足,一下车就东张西望,对屯子里的石磨、牲口棚颇感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伟!”秦建国念到这个名字时,语气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

“有。”回答的声音带着点懒洋洋的腔调。一个高个子青年抬起头,帽檐下露出一张还算俊朗的脸,但眼神里透着股漫不经心和桀骜,他双手插在棉大衣兜里,站姿有些松散。

“苏梦!”

“嗯。”回答的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吹散。一个穿着罕见军大衣(虽然旧了,但依旧醒目)、围着浅色毛线围巾的姑娘抬了抬眼。她皮肤很白,眉眼精致,即使裹在厚重的衣服里,也能看出身段的窈窕。她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便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仿佛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接着是“三剑客”的另外两位——李卫东和孙小海,两人看起来都有些精悍,李卫东眼神活络,孙小海则带着点混不吝的劲儿。最后是那个父母是老师的王振华,戴着眼镜,文文弱弱,有些紧张地扶了扶镜框。

点名完毕,赵大山简单讲了几句欢迎的话,强调了“既来之,则安之”,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然后,便由秦建国和沈念秋领着,前往知青点。

一路无话,只有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知青们默默地跟着,打量着这个小小的村落。土坯房、木栅栏、堆得高高的柴火垛、偶尔传来的狗吠和鸡鸣……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真实。

到了知青点,看到修缮一新的屋舍,整齐的院落,知青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露出了一丝惊讶,似乎比他们预想中要好很多。男女宿舍是分开的两间大屋,中间是堂屋兼厨房。

进了屋,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干燥的土炕,整洁的席子,崭新的炕桌,甚至窗台上还摆放着几个妇女们用萝卜头养出的、带着点绿意的嫩芽,这一切细节,都透露出一种用心。

沈念秋温和地对三位女知青说:“这是你们住的地方。炕是通的,晚上我们会派人来烧炕。这是门帘,晚上挂上,保暖。生活上有什么不习惯的,可以随时找我,或者跟晓云嫂子说。”她指了指跟在身后的李晓云。

李晓云爽快地笑道:“对,有啥事尽管言语!缺东少西的,咱屯里乡亲们能帮衬的肯定帮衬!”

林静小声说了句:“谢谢。”苏梦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另一个叫吴爱红的姑娘则比较活络,连声道谢。

男知青那边,秦建国和张志军似乎已经聊上了几句,张志军对盘炕的技术很感兴趣,围着灶台转悠。周伟则把行李往靠窗的炕头一扔,自顾自地坐了上去,掏出烟盒,叼了一支在嘴上。李卫东和孙小海有样学样,也占据了有利位置。王振华则有些无措地站在地当间,不知该把行李放哪儿。

秦建国将一切看在眼里,没有立即发作,只是平静地宣布:“大家先安顿一下,熟悉熟悉环境。晚饭在屯里食堂吃,算是给大家接风。晚上七点,全体知青到大队部开会,学习咱们靠山屯的知青安置与管理细则。”

“细则?”周伟吐出一个烟圈,嗤笑一声,“规矩还挺多。”

秦建国目光平静地看向他,语气不容置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靠山屯有靠山屯的活法,既然来了,就要遵守。晚上详细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星穹铁道同人] 游戏罗浮载入中  [韩娱同人] 重回南韩当编剧  爱情童话  很好睡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根基被毁后成了偏执神女的白月光  渺尘  权谋帝王心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足球] 马尔蒂尼与主 席的闺女  不完美的协奏曲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披上马甲重生:修罗场视我为团宠  小狐妖不许对姐姐撒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