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夫……这,这太麻烦你们了……”她声音有些哽咽。
“麻烦啥,你来了,这就是你的家。”赵卫红拉着妹妹进屋,指着炕、箱子、窗台上的野花,如数家珍般介绍着。
猛子把行李放好,搓着手说:“卫兰,你先歇会儿,洗把脸。你姐给你擀面条,咱今天吃面条,接风!”
家里难得地飘起了白面面条的香气。赵卫红把藏了好久的一点腊肉也切了丝炒了,还炒了一盘鸡蛋,加上咸菜,这顿饭在靠山屯来说,已经是极其丰盛了。
吃饭的时候,赵卫兰才慢慢讲述了家里那边的情况。父亲为了她下乡的事,确实托了不少关系,花光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和票证,才最终争取到了这个分到靠山屯的名额。母亲身体不太好,小弟还在上学。家里的日子,也紧巴巴的。
“爸让我跟你说,到了这儿,好好听姐夫和姐姐的话,踏实干活,别给家里丢脸,也别给姐和姐夫添麻烦。”赵卫兰低声说着。
“啥麻烦不麻烦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猛子闷声道,“到了这儿,有我和你姐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干活的事慢慢学,不怕。”
赵卫红也给妹妹夹菜:“就是,别怕。屯里人都挺好,老支书、建国哥他们都照顾。有啥不习惯的,就跟姐说。”
家的温暖,暂时驱散了赵卫兰心头的阴霾和离愁。她看着姐姐和姐夫关切的脸庞,用力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秦建国给新来的知青们放了假,让他们熟悉环境,整理内务,也顺便调整状态。赵卫兰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姐姐家,帮着做家务,熟悉屯子里的情况。赵卫红则抓紧时间,把一些基本的农活常识,比如怎么用锄头不伤苗,怎么分辨杂草和庄稼,怎么捆扎秸秆等等,一点点教给妹妹。
猛子也利用下工后的时间,带着赵卫兰在屯子里转了转,指给她看队部、仓库、井台在哪里,告诉她哪些人家比较好相处。周伟也来过一次,送来了几本旧的《农业知识》手册,说是给新知青学习用的,态度很友好。
短暂的适应期很快过去,新知青们开始正式跟着大伙儿一起下地劳动了。此时春耕播种已经结束,地里的主要活儿是间苗、锄草和早期的田间管理。
第一天出工,赵卫兰被分到和姐姐以及其他几个妇女一起,去谷子地间苗。这活儿需要一直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把过于密集的、弱小的谷苗拔掉,留下健壮的苗子,保持合理的株距。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考验眼力、手力和腰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卫兰学着姐姐的样子,弯下腰,手指笨拙地在嫩绿的苗丛间拨弄着。她生怕拔错了,动作很慢。不一会儿,腰就酸得直不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细汗。旁边的农村妇女们手脚麻利,说说笑笑间,一垄地就去了一大半,而她还在开头慢慢磨蹭。
一个叫快嘴婶的妇女看着她笑道:“城里来的女娃,这细皮嫩肉的,刚开始是不习惯,慢慢来,惯了就好了!”
这话听着像是安慰,但语气里多少带着点看热闹的意味。赵卫兰脸一红,抿着嘴,更加专注地干活,不想被人看轻。
赵卫红看在眼里,凑近妹妹,低声指导:“别急,看准了再下手。手指捏紧苗的根部,轻轻一提就出来了。腰不能一直弯着,累了就直起来捶捶,不丢人。”
到了中午休息,赵卫兰只觉得腰像断了似的,手指也被谷苗叶划出了几道细小的口子,火辣辣地疼。坐在田埂上,吃着从家里带来的苞米面饼子和咸菜,她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田野,听着周围社员们用她不太能完全听懂的方言说笑,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孤独感袭上心头。这就是她以后要日复一日面对的生活吗?
下午的活更加难熬。太阳晒得人发晕,腰部的酸痛加剧,速度依然提不上去。带队的小组长虽然没说什么,但那不时扫过来的目光,也让她压力倍增。她咬着牙坚持着,心里却充满了挫败感。
晚上回到家,赵卫兰累得几乎不想动弹,饭也吃得很少。赵卫红心疼妹妹,烧了热水让她泡脚,又找出以前用剩下的红药水给她手指上的伤口涂抹。
“第一天都这样,浑身不得劲。过几天适应了就好了。”赵卫红安慰道,“你看周伟他们那些老知青,现在不也干得挺好的?”
猛子也在一旁说:“对,别心急。干活就是个熟练工,咱不跟那些老把式比,咱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强点就行。”
家人的理解和安慰,让赵卫兰心里好受了一些。她默默地点点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卫兰逐渐习惯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手上的茧子厚了,皮肤晒黑了,腰腿也没那么娇气了。虽然干活的速度和质量比起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还有差距,但至少能跟上大家的进度,不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了。
她和其他新知青也慢慢熟悉起来。戴眼镜的王志刚似乎身体不太好,干活比较吃力,但很喜欢看书,休息时总捧着本砖头厚的书看。嗓门大的李海波性格开朗,很快就跟屯里的一些年轻后生打成了一片。另一个男知青刘建兵则有些沉默寡言。另一个女知青叫孙晓芸,就是那个圆脸辫子的姑娘,和赵卫兰年纪相仿,两人同住知青点,关系还算亲近,经常一起结伴上工。
农忙时节,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田野里的庄稼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玉米杆子蹿得比人还高,吐出了红缨;高粱穗子开始泛红,在风中摇曳;谷子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谷穗低垂着头。夏天的靠山屯,被浓得化不开的绿色包裹着,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天傍晚,收工比平时稍早一些。猛子扛着锄头往家走,路过知青点附近时,看到赵卫兰和孙晓芸正站在一棵大柳树下说着什么,孙晓芸眼睛红红的,好像在哭,赵卫兰则在低声安慰她。
猛子心里嘀咕了一下,也没多想,径直回了家。吃饭的时候,他跟赵卫红随口提了一句:“我刚看见卫兰和那个叫孙晓芸的女知青在说话,那姑娘好像哭了,不知道咋回事。”
赵卫红闻言,放下了筷子,皱了皱眉:“哭了?是不是遇上啥难事了?卫兰这丫头,有啥事也不爱跟家里说。”
“要不,你回头问问?”猛子说道。
第二天中午歇晌的时候,赵卫红找了个机会,把妹妹拉到一边,轻声问道:“卫兰,昨天我看晓芸那姑娘哭了,没事吧?是不是在知青点受委屈了?”
赵卫兰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四周没人,才低声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晓芸家里条件不太好,她下乡,她妈病着,弟弟妹妹还小,就靠她爸一个人的工资。她把自己省下来的粮票和几块钱寄回家了,结果这个月还没到月底,她自己的饭票就不够了,又不好意思跟别人借,心里难受。”
赵卫红听了,叹了口气:“唉,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咱们屯还算好的,起码能吃饱饭。有些地方,知青去了口粮都不够。”
她想了想,对赵卫兰说:“你跟晓芸关系还行,她要是真困难,咱家虽然也不宽裕,但匀出点苞米面、土豆啥的,帮她对付过这个月还是行的。你悄悄跟她说,别声张,姑娘家脸皮薄。”
赵卫兰看着姐姐,心里暖暖的,点了点头:“嗯,姐,谢谢你。”
“谢啥,谁还没个难处。”赵卫红拍拍妹妹的手,“在外边,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这件事,让赵卫兰对姐姐、对靠山屯这个“家”,又多了几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这里有亲人,有温暖,有人情味儿。
夏日的夜晚,蛙声虫鸣此起彼伏。猛子一家吃过晚饭,坐在院子里乘凉。赵卫兰拿着蒲扇,轻轻扇着风,看着满天繁星,突然轻声说:“姐,姐夫,我想好了,等秋收分了粮和钱,我也要好好干,多挣工分。不能总拖累你们。”
猛子立刻说:“啥拖累不拖累的!你来了,家里多了个劳力,我俩还轻省了呢!”
赵卫红也笑道:“就是,别说傻话。咱们一家人,劲往一处使,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也带来了远处田野里庄稼生长的气息。这个夏天,对于猛子、赵卫红和赵卫兰来说,是汗水与艰辛交织的夏天,也是希望与亲情共同生长的夏天。秋收的考验还在后面,但此刻,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共渡难关的勇气。靠山屯的故事,还在继续,如同这生生不息的田野,平凡,坚韧,而又充满力量。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渺尘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足球] 马尔蒂尼与主 席的闺女 小狐妖不许对姐姐撒娇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根基被毁后成了偏执神女的白月光 很好睡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权谋帝王心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爱情童话 [韩娱同人] 重回南韩当编剧 [星穹铁道同人] 游戏罗浮载入中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披上马甲重生:修罗场视我为团宠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不完美的协奏曲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