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重生秦国之系统 > 第219集 合作社的政策必须吃透(第1页)

第219集 合作社的政策必须吃透(第1页)

县供销社那封带着红色抬头的公函,在靠山屯引起的震动,如同开春第一声惊雷,余韵悠长,搅动了屯子里每一个角落。希望的闸门似乎开启了一道缝隙,但那后面是湍急的洪流还是润物的甘霖,全凭掌舵人的能耐。当晚,屯部办公室里,煤油灯的光晕被老支书赵大山的旱烟雾气切割得光影迷离,映照着几张神色凝重而又暗含激奋的脸庞。除了秦建国、沈念秋和老支书,刘海也被特意叫来了——他近几个月沉下心来绘图、参与培训的表现,尤其是身上那股逐渐褪去浮躁、开始扎根的劲儿,让他赢得了参与核心筹划的资格。

“都甭绷着了,敞开说,”秦建国将那份轻飘飘又重若千钧的公函放在炕桌中央,手指在上面重重一点,“供销社这门,算是给咱们露了条缝。可这道缝后头,是金光大道,还是走不通的死胡同,全看咱们这几双手,能不能把门推开,推稳当!”

老支书赵大山没急着说话,慢条斯理地装了一锅烟丝,火柴“嗤”地一声划亮,短暂地驱散了阴影,映出他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和那双依旧清亮、洞察世事的眼睛。“建国这话,是根儿上的理。”他吐出一口浓烟,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仿佛每个字都带着泥土的深沉,“上头给政策,是让咱们戴着镣铐跳舞,不是让咱们光着膀子撒欢。这封信,每个字都得放在牙缝里嚼,品出里面的咸淡、摸清里面的筋骨。嚼透了,咱们才知道步子该往哪儿迈,劲儿该往哪儿使,才不会一脚踩空,栽进沟里。”

沈念秋拿起信,再次轻声而清晰地诵读起来,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沉稳,像山涧溪流,洗刷着焦躁:“‘积极发展集体副业,增加社队积累,改善社员生活’……这是定心丸,肯定了咱们搞合作社这条路子,大方向没错,是符合当前政策精神的。”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审慎,“‘列为试行供货单位’……这是紧箍咒,咱们还在被考察期,干得好,可能转正,打开局面;干得不好,或者出了纰漏,这门可能就彻底关上了,再想推开就难了。”最后,她的手指落在那份附件上,语气变得格外严肃,“‘需严格符合附件所列标准’……这是铁打的军规,是硬杠杠,是底线!一点折扣都不能打,一丝含糊都不能有!”

刘海听得格外专注,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紧张和兴奋的光芒。他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郑重:“沈技术员分析得透彻!我以前只觉得山货嘛,从山里弄出来,能换钱就行,哪里想过这里面有这么多、这么细的规矩!你们看,这标准细得吓人:蘑菇不光要看有没有虫眼,连伞盖直径都规定了明确的范围,分等级;榛子不光要饱满实诚,还要求每斤的粒数不能相差太大,讲究个均匀;干湿度更是有具体的数字卡着,要用仪器说话!这要是不先把这些规矩刻进脑子里,融到血里,变成咱们的习惯,咱们忙活半年,风吹日晒,可能交上去的东西人家质检员看一眼、摸一下、秤一称,就直接打回来!那才叫丢人丢到姥姥家,白费力气不说,还把咱们靠山片区几个屯子的脸面、信誉都赔进去了!到时候,咱们就成了笑话!”

秦建国赞许地看了刘海一眼,这小子,是真把心思沉下来了,看问题能看到根子上。“刘海这话,戳到肺管子上了!说到根子上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看,咱们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不是急吼吼地拉队伍上山,那叫盲目!咱们必须、彻底、干净利落地吃透这份文件的精神和每一句具体要求!我提议,成立一个政策学习与章程制定小组,由念秋同志全面牵头,负责把握方向和理论框架。刘海,你文化底子好,近来表现也扎实,担任副组长,主要负责记录、整理、起草,务必把文件精神、收购标准,还有咱们之前讨论的那些经验、教训、注意事项,全都梳理出来,形成一套咱们合作社自己的、看得见、摸得着、能执行、能检查的章程和操作规范!要让将来每一个参与合作社的人,从我这个支书到你们每一个社员,从老把式到知青,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咱们为啥要干这个?要干些啥?具体该怎么干?干成什么样才算好,才算对得起供销社给的这个机会,对得起咱们自己个儿流的汗,对得起咱们靠山片区老少爷们的盼头!”

这个决定,为靠山屯合作社接下来一段日子定下了坚实的基调。合作社进入了一个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紧锣密鼓、如同春耕前深耕土地般的“政策消化期”和“制度奠基期”。沈念秋和刘海,成了屯部办公室里最固定的身影,那盏煤油灯见证了无数个深夜的讨论、争辩、推敲与反复修改。

沈念秋负责将政策语言转化为贴近农村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原则。她常常陷入长久的沉思,然后提出关键问题:“‘集体副业’,这个‘集体’怎么界定?收益如何分配才能既体现公平,又调动积极性?”“‘试行供货’,这个‘试’字,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达标,可能还要做得比标准更好,才能留下不可替代的印象?”

而刘海则展现了惊人的耐心、执行力和逐渐成长的悟性。他用极其工整的字体,在粗糙的稿纸上一笔一划地记录,将讨论形成的共识草拟成一条条清晰的条文。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记录,开始主动思考。遇到“含水率”、“杂质率”这类专业术语,他绝不满足于字面理解,非得拉着沈念秋追根究底,搞清楚具体怎么测量、用什么土办法能大致判断、怎么控制才能稳定达标;碰到“品相端正”、“个头均匀”这类定性要求,他就跑去请教赵老憨,用老把式们几十年积累的、充满智慧的土办法来界定和描述,比如“榛子放在平整的青石板上,大小个头排一起,不能显得七长八短”、“蘑菇伞盖得像十五的月亮,不能缺边少沿,颜色要正,不能乌涂涂的”。

在这个过程中,刘海感觉自己仿佛在重新认识这片他曾经觉得单调乏味的山水。以往,山林对他而言,是艰苦劳作的对象,是回城梦想的阻碍。但现在,每一片榛子林,每一处蘑菇圈,每一条生长着五味子的山沟,在他眼中都变成了需要精细管理、蕴含着严格标准与潜在价值的宝贵资源。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想着走捷径、搞点“惊人之举”来证明自己,反而在这种默默无闻地构建规则、夯实基础的工作中,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踏实感和归属感——他正在参与创造的,是一项可能真正改变这片土地和人们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事业。

在深入学习政策、反复咀嚼“集体副业”内涵与外延的过程中,沈念秋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和对集体经济的深入理解,提出了一个关键而必须明确的问题:“文件里鼓励的是‘集体副业’,那像咱们屯里前年引进、一直由集体经营、专人管护的那四十几箱老蜂种,该怎么定位?是完全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核算?还是保持其独立,合作社只帮忙销售?”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立刻激起了深入的讨论。老支书沉吟着,烟袋锅在炕沿上轻轻磕碰,发出笃笃的声响:“这批蜂,是咱们屯用集体积累买的,放在东山坳由赵福顺专门伺候,产的蜜也算在屯里的副业收入里。这是明确的集体财产,跟社员自家搞的不一样。要是合作社把它完全吞进来,账怎么算?是算合作社借屯里的?还是直接划转?这里面牵扯到老账本,得弄清楚。”

秦建国认真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炕桌上敲击,这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老支书考虑得周到,集体财产,动一分一厘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目光转向沈念秋和刘海,“但这么好的资源,如果不纳入合作社的整体规划,就成了两条腿走路,使不上合力。我看,可以探索一个‘合作社与生产队深度融合’的模式。蜂蜜是紧俏货,品质好的更是不愁卖。合作社可以利用咱们正在打造的集体渠道和信誉,统一负责这批蜂蜜的销售、品牌和标准制定。要求赵福顺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更高标准进行收割、过滤、装罐,确保品质上乘、卫生达标。合作社为这批蜂蜜设计统一的包装,贴上‘靠山片区合作社’的集体标识,努力把它打造成咱们的招牌产品。销售所得,扣除合作社必要的管理运营成本后,绝大部分收益仍然归靠山屯集体所有,纳入屯里分配。同时,合作社有权调用一部分蜂蜜,作为拓展市场、联络关系的样品和礼品。”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眼神炯炯:“这样一来,靠山屯集体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甚至可能因为合作社的渠道和品牌效应,卖得更好、价格更高;合作社呢,丰富了高端产品线,提升了整体形象和谈判筹码,也有了可以灵活运用的稀缺资源。这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既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又放大了集体财产的价值,完全符合‘集体副业’壮大集体经济、惠及社员的根本目的!”

这个思路清晰、权责明确、充满共赢智慧的方案,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连老支书都捋着胡子,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方案确定后,秦建国亲自去东山坳找了赵福顺。赵福顺是个闷头干活的老实人,听说合作社要统一管销售、定标准,起初有些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伺候不好这些金贵蜂群。秦建国耐心解释,标准是为了把蜜卖得更好,收益大部分还是屯里的,他赵福顺还是蜂场的负责人,责任不变,只是要求更精细了。听完,赵福顺搓着粗糙的大手,憨厚地笑了:“建国支书,只要是为咱屯里好,让我咋干我就咋干!我一定按合作社的要求,把蜜整得妥妥的!”

整合集体蜂场的同时,针对春季山货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也在同步紧锣密鼓、细致入微地展开。赵老憨带着几个对山林了如指掌、脚步比獐子还轻健的社员,利用早晚工余时间,再次钻进了冰雪初融、泥土松软、寒意尚存的老林子。他们这次的目标更为明确和细致,带着沈念秋和刘海列出的调查提纲:精确测绘并标注头茬榛蘑、趟子蘑的优势生长区,记录坡向、土壤和伴生植物;摸清那些附着在特定柞木、桦木腐木上的木耳棒的具体分布、数量和长势周期;建立刺老芽、蕨菜、猫爪子等时令山野菜的密集采集地档案,预估可持续采集量。对于贝母等价值较高、需要专业知识的药材,他们则严格遵守只调查、不采集的原则,详细记录了发现的具体位置、海拔、环境和目测的大致储量,准备后续形成专门报告,请示公社和县药材公司,寻求政策允许和技术指导下的有计划开发。

刘海根据这些源源不断反馈回来的、带着泥土和草木气息的第一手信息,在他那张已然相当详尽的资源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触和符号,不断添加、修正、丰富着标记。春天的山林,在他的笔下不再是模糊的绿色块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由各种特定资源点构成的、充满生机与精确经济潜力的动态宝藏图。他甚至开始根据沈念秋的要求,尝试绘制几种主要山货的简易彩色识别图谱,用铅笔细细勾勒形态,用文字标注关键辨识特征、可食用部位与有毒类似品的区别,以及最佳的采集时机和方法,力求直观易懂,为后续即将展开的大规模、标准化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无数次讨论、修改、完善后,一份厚实、内容极其详尽的《靠山片区山货合作社章程草案及春季生产规划》综合报告,终于摆在了秦建国和老支书的面前。这份报告不仅包括了深入的政策解读、权责清晰的合作社章程草案、各类山货从采集到初加工的详细质量标准操作手册,还专门附上了精准的春季山货资源分布图、按时间排序的采集计划建议书、劳动力调配方案,以及关于整合集体蜂场、明确收益分配的具体实施方案。

秦建国一页页仔细翻阅着,报告中那工整有力的字迹、清晰缜密的条理、周全长远的考虑,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务实、严谨与蓬勃的希望,都让他心潮澎湃,手掌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仿佛看到,合作社这棵嫩苗,在破土而出之前,已经将根系深深地、牢固地扎进了政策的沃土和资源的深壤之中,并且有了坚强的主干和清晰伸展的枝桠规划。它不再是凭着一腔热血盲目生长的藤蔓,而是一棵目标明确、结构严谨、管理科学、充满了顽强生命力的希望之树。

“好!好啊!”秦建国合上报告,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舒展而又充满力量的灿烂笑容,“有了这个,咱们心里就彻底亮堂了,腰杆子也硬了!春耕的锣鼓马上就要敲响,等这阵子忙完,咱们就严格按照这个蓝图,组织精干人手,上山采集第一波春货!到时候,咱们就带着咱们的章程,咱们的标准,咱们精心准备的春蘑、木耳,还有咱们这股子认真劲儿、实在劲儿,去公社,去县里汇报!咱们要让他们看看,咱们靠山片区的人,不是光会埋着头种地,更能抬起头、挺起胸,把这大山里的宝贝,规规矩矩、漂漂亮亮地变成集体的财富,走出咱自己的路子!”

窗外,二月凛冽的寒风依然在光秃的树梢间打着呼哨,预示着春耕的艰辛与忙碌。但屯部办公室里,却弥漫着一股如同解冻春潮般涌动不息、无法阻挡的暖意和昂扬斗志。靠山屯合作社,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务实、团结和精细,迎接着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春天。他们知道,开垦的艰难犹在眼前,风雪或许还会反复,但播种的希望,已然在他们手中紧握,并且无比清晰、无比坚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不完美的协奏曲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  [韩娱同人] 重回南韩当编剧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很好睡  根基被毁后成了偏执神女的白月光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小狐妖不许对姐姐撒娇  渺尘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爱情童话  权谋帝王心  [足球] 马尔蒂尼与主 席的闺女  [星穹铁道同人] 游戏罗浮载入中  披上马甲重生:修罗场视我为团宠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