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的余韵似乎还萦绕在靠山屯的上空,但弥漫在片区四个屯子里的,已不仅仅是期待,更多了一种紧锣密鼓的务实气息。秦建国深知,宏大的蓝图描绘得再动人,若不能落地生根,便是空中楼阁。合作社这棵幼苗,需要精心浇灌,更需要应对风雨的考验。
第一次联合采集的日子定在了春耕结束、山货初盛的五月末。在此之前,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各屯回去后,都召开了社员大会,将合作社的章程、标准、收益分配原则反复宣讲。理解和支持是主流,但疑虑和习惯性的阻力也同样存在。
靠山屯作为发起者和核心,率先行动了起来。沈念秋和刘海牵头,从各屯抽调了手脚麻利、理解能力强的年轻社员和知青,组成了第一期“合作社质量标准培训班”。培训地点就设在靠山屯那间收拾出来的大仓库里。沈念秋将供销社提供的书面标准,结合本地春季山货特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和直观明了的“土办法”。
“刺嫩芽,选顶芽,一拃长短刚刚好;蕨菜拳要紧,茸毛不能少;早蘑要鲜灵,伞厚柄要牢;洗净泥沙是根本,筐底不能有水捞……”沈念秋举着刚刚从山上采来的、还带着露水的新鲜样品,一遍遍演示,讲解何为“一拃长”,何为“拳头紧握”。她重点强调,春季山货讲究的就是时令和鲜嫩,采摘时机和初步处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交售时的品相和价格。刘海则负责记录每个人的问题,并协助制作了简易的长度标尺和样品对照筐。
培训并非一帆风顺。来自王家屯的一位中年妇女,采了半辈子山菜,习惯性地将长短不齐、老嫩不一的野菜混在一起,对要求如此精细十分不解,私下嘟囔:“这哪是采山货,简直是绣花哩!往年一筐端,不也吃下肚了?”沈念秋听到后,没有批评,而是将她采的货和标准样品分别放在两个筐里,摆在一起。“婶子,您看,咱们这合作社的货,是要进县城,可能还要进更大的地方的。您觉得,供销社的采购员,会看上左边这筐整齐水灵的,还是右边这筐乱七八糟的?咱们费一样的力气上山,为啥不弄点能卖上价的好货呢?”那妇女看着对比鲜明的两筐野菜,愣了一会儿,默默拿起标准样品,仔细比划着长度和老嫩,回去后不仅自己严格按照标准做,还主动监督起同组的其他人。
林场屯的林老蔫回去后,凭借在屯里的威望,迅速组织起了几个采集小组,指定了小组长。他话不多,但执行力强,将沈念秋培训的内容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并要求“按合作社的规矩来,谁糊弄,就是跟自个儿的工分过不去”。林场屯林子深,春季野菜和早蘑资源丰富,但以往采集粗放,往往将过老的蕨菜、开伞的蘑菇也一并采回,影响了整体价值。这次,他们重点强调了“采嫩留老”、“保护根茎”的可持续采集原则,这在起初也遇到了一些老习惯的阻力,但在林老蔫的坚持和“明年还有得采”的道理灌输下,也逐渐被接受。
王家屯的王大炮,性子急,回去后敲着锣把章程念了一遍,就催着社员上山“按新规矩试试”。结果第一次试采集,交上来的货品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刺嫩芽,长短不一,夹杂了不少老茎叶。王大炮看着别屯送来的、明显规整许多的样品,脸上挂不住了,扯着嗓子在屯部骂了半晌,然后亲自带着几个小组长,跑到靠山屯“取经”。沈念秋和刘海耐心地再次指导,并派了靠山屯的两个技术骨干去王家屯驻点帮扶了几天。王大炮这人虽然脾气爆,但认理,看到差距后,下了狠心要追赶,甚至立下规矩,谁家的货再不合格,下次采集就别想参加。
孙家屯的孙福贵最为谨慎,他担心标准太高,社员积极性受挫,也担心分配方案最终落实起来有偏差。他没有像王大炮那样大张旗鼓,而是先组织了几户关系好、心思细的人家,组成“尖刀组”,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小范围试采集,并详细记录了所花费的时间和最终得到的、符合标准的野菜重量。他要把这“投入产出比”算清楚,心里才有底。结果算下来,虽然单位时间采集量有所下降,但预计的统一收购价格比以往零卖高出不少,且稳定,总体算下来,收入还是增加的。有了这笔明白账,孙福贵才放心地在全屯推开,并把他计算的过程公开,让社员们清清楚楚。
就在各屯紧锣密鼓准备的同时,秦建国和老支书则忙着合作社内部架构的搭建和春季采集的统筹。靠山屯的蜂场(春季正值繁蜂和早期蜜源植物开花期,管理是关键)、兔场、蚕场(春蚕饲养即将开始),作为合作社重要的集体资产,需要整合进来,制定详细的管理和收益核算办法。秦建国几乎天天泡在这几个场子里,和场长、技术员商讨,确保这些“家底”能在合作社的框架下有序运行,并为后续的统一销售打好基础。
忙碌中,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五月下旬,春耕基本结束,山峦披上新绿,第一批山货——主要是刺嫩芽、蕨菜等时令野菜和少量早春的榆黄蘑、羊肚菌,已经到了最佳采集时节。合作社决定进行第一次正式的联合采集。
采集前夜,秦建国再次召集各屯支书和检查小组成员开会,确认最后的细节。天气、采集区域划分(避免哄抢和资源破坏)、安全注意事项、临时收集点的设置、检查流程、运输安排……事无巨细,一一落实。会议室里的煤油灯亮到深夜。
翌日,天刚蒙蒙亮,靠山片区的山岭间便热闹起来。四个屯子的社员们,背着统一的、由合作社贷款统一采购的背篓(便于标准化计量和避免使用不洁容器),按照事先划分的区域,有序进山。以往,各屯村民进山,多少有些“抢资源”的紧张,但这次,大家虽然分属不同屯子,却都是为了同一个合作社,见面还会互相打个招呼,提醒一下注意安全,氛围融洽了许多。
沈念秋、刘海带着质量检查小组的成员,在各个临时收集点穿梭。他们带着标准样品、长度标尺、记录本。社员们采集回来的山货,首先在收集点由小组长进行初检,剔除明显不合格的(如过老的蕨菜、开伞的蘑菇、带泥的根茎),然后检查小组进行抽检。
在王家屯负责的一个收集点,就遇到了问题。一个社员采的刺嫩芽,里面混入了不少已经展开叶子的,口感已老。检查小组的知青指出问题,那社员有些不高兴:“这有啥?不都能吃吗?往年都这么采!”驻点的王大炮闻声赶来,拿起一把不合格的刺嫩芽,又拿起标准样品一对比,眼一瞪:“啥叫‘都能吃’?合作社要的是精品!你这货交上去,砸了牌子,你赔啊?都给我重新挑拣!不合格的,自己带回家吃去!”那社员见支书发了火,讪讪地不敢再言语,老老实实地蹲在一旁重新分拣。这件事很快在各采集点传开,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一天的采集结束,各收集点的山货被集中到靠山屯合作社临时清理出的库房里。这里,进行了更严格的入库前终检。刘海负责记录,沈念秋和几个老把式一起,对每一批货进行抽查。合格的,过秤,记录数量、等级、来源屯别,折算成初步工分,开具凭证。不合格的,则退回给相应屯子的负责人,要求限期重新整理或由社员自行处理。
第一天下来,总体合格率达到了七成五,这已经超出了秦建国的预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孙家屯部分社员对蕨菜的“老嫩”界限掌握不准,林场屯交来的野菜里混入了少量杂草。晚上,秦建国立刻召集各屯支书和检查小组开会,不是批评,而是分析问题原因,商讨改进办法。沈念秋提出,针对蕨菜老嫩问题,可以制作更多“标准样品”分发到各屯,让社员有更直观的参照;对于杂草问题,建议各屯在收集点增加一道“抖散翻看”的初检程序。
第一次联合采集和收购,在紧张、忙碌和不断微调中持续了五天。这期间,天气也添了点乱,下了一场小雨,增加了野菜保管的难度,合作社紧急动员,借用各屯的空房进行通风摊晾,避免了损失。最终,合作社收到了第一批符合标准的春季山货:刺嫩芽六百余斤,蕨菜近千斤,各类早春蘑菇三百余斤。这些山货被仔细地分类,用合作社统一订购的干净蒲草和透气竹筐包装好,准备送往县供销社。
送货那天,秦建国亲自押车,沈念秋随行。一路上,两人都有些沉默,心中充满了期待,也夹杂着一丝不安。虽然对自己的货品质量有信心,但毕竟是第一次,供销社会认可吗?结算会顺利吗?
到了县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李主任亲自接待了他们。他仔细查看了货品,特别是检查了野菜的鲜嫩度和蘑菇的完整度,又随机打开一筐刺嫩芽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秦支书,沈技术员,你们靠山片区合作社,真是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啊!这第一批春货,品相好,收拾得也干净,完全达到了我们的要求!这春天的头口鲜,抢手得很呐!”
这句话,如同春风,瞬间吹散了秦建国和沈念秋心中最后的阴霾。过磅、验收、开票、结算,一切顺利。当秦建国拿着那张盖着供销社红章的结算单,看着上面清晰的金额时,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这不仅仅是钱,更是对合作社这条路子的肯定,是对靠山片区所有社员这一个月来辛勤和改变的回报!
带着结算回来的款项,秦建国没有耽搁,立刻返回靠山屯。他召集各屯支书和合作社管理人员,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布了此次销售的总额,并按照章程,开始进行第一次收益分配。
计算是繁琐的,但过程是透明的。沈念秋和刘海拿着详细的记录,一项项核算:“基础采集工分”部分,按照各屯交售的合格产品数量和等级折算成工分,再根据最终销售均价折算成金额,这部分钱将直接分发到参与采集的社员手中;“资源贡献股”部分,此次主要是靠山屯集体蜂场提供的少量春季蜂王浆和花粉,其收益按比例计提;管理和销售提成则按事先约定的小比例提取,用于支付必要的开支。
账目算清,各屯支书看着自家屯子社员能分到的钱,都比以往零散售卖时高出至少两成,而且省去了自己奔波销售的辛苦,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王大炮拍着大腿:“值了!这规矩立得值!以后谁再不按标准来,我第一个不答应!”林老蔫磕磕烟袋,慢悠悠地说:“看来,这精细活儿,出效益。”孙福贵则拿着算盘又复核了一遍自家的数字,确认无误后,长长舒了口气,对秦建国说:“建国支书,这下我心里彻底踏实了。”
钱,很快分发到了各屯,再由各屯分发到社员手中。当靠山屯、林场屯、王家屯、孙家屯的社员们,第一次真正从合作社分到实实在在、比往年更多的现金时,所有的疑虑、抱怨、不情愿,都化为了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洋溢在脸上的喜悦和对合作社未来更大的信心。
“听合作社的,没错!”
“以后就得这么干!”
“看来沈技术员说的对,好货才能卖好价!”
赞扬声在四个屯子里流传。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第一次成功的实践,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社员们参与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对标准的执行也更加自觉。
首战告捷,但秦建国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在合作社内部会议上提醒大家:“这次成功,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春天山货季节短,接下来蜂场的管理、春蚕的饲养、夏季蘑菇的采集,一样都不能松懈。咱们的路还长,每一步都得走稳了。”
合作社的车轮已经稳稳地启动,载着靠山片区四个屯子春天的希望和汗水,行驶在一条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的道路上。秦建国看着库房里还残留的野菜清香,看着社员们脸上焕发出的崭新精神面貌,他知道,那颗由政策阳光和众人心血共同催生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他们更加谨慎,更加团结,也更加富有智慧。靠山片区的故事,正沿着季节的轨迹,稳步书写着新的篇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渺尘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爱情童话 [星穹铁道同人] 游戏罗浮载入中 [足球] 马尔蒂尼与主 席的闺女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披上马甲重生:修罗场视我为团宠 权谋帝王心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小狐妖不许对姐姐撒娇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不完美的协奏曲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根基被毁后成了偏执神女的白月光 很好睡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韩娱同人] 重回南韩当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