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玛提欧和海米尔斯有点悲观,不过还想到一根救命稻草——要不,去中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建极三年,大批明朝商人乘着海船出来,带来开放海禁的消息,他们迫不及待的登上来到中国的大船。
他们在建极五年底来到广州。只是要见到中国皇帝、甚至中国大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于是这群上帝的使者在感叹广州真是物阜民丰的同时,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学习汉语,准备一旦出师,就把《圣经》翻译成中文,敬献给中国皇帝,向他宣传上帝的德音,让大家沐浴在上帝的荣光之下。
学习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传教士毅力惊人,尤其几年后太后广求海外书籍的消息传来,他们更是异常兴奋——如果借着这个机会把《圣经》呈上去,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建极十年,赞玛提欧等人带着一大堆典籍来到北京,在惊叹世上居然还有比广州更雄伟壮丽的城市的时候,也坚定了要在这里传播天主的决心。只是这时候朝廷上下正忙着吵架,没功夫搭理他们;自然还包括跟他们一样到北京来献书的人。
——当时朝臣们正在为自己的待遇争吵,没资格上场的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没功夫理会蛮夷的想法;尤其四译馆隶属翰林院。翰林院学士杨守陈是再虔诚不过的儒生,之前有几次献书,都是传播上帝的,让他极为不满:“我们还没要求你们归化,你们倒蹬鼻子上脸了。”
因此对太后征书的旨意,也很不以为然,就当是当年征集粮食种子一样的面子工程。
好在吵完架,大家也就开始干正事了。汪太后听说来了不少海外友人,亲自召见了他们,还问到底都是些什么书,讲了些什么。
应该说,商人们为了拿到减税的特权,真是费了心,短短时间,搜罗了不少书。因为知道太皇太后太后喜欢看戏,于是就有不少故事书。
太后要召见,杨守陈自然要先政审。只是他老人家一听说那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差点没当场昏厥过去:“果然是化外之邦,神仙都不检点!更别说那些凡间的国王公主,一个个干了什么事!杀父娶母、杀兄弟杀儿子还五马分尸!居然还为了一个女人打了十年仗,还说打得值!”
杨守陈简直想暴走。
好歹记得自己是做什么的,挥挥手,让那人去一边了。
接着往下问:“《圣经》,这是哪位皇帝或者圣贤写的?蛮夷会有圣贤?”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什么哲学,《理想国》之类的,会比孔孟更高大上吗?”
不感兴趣。
“讲数学的?还能胜过《九章算术》?”
不感兴趣。
“物理学?什么鬼?”
不感兴趣。
但是太后问起来,他也不可能说一无是处,否则一个“阻塞言路”之类的帽子就担不起——要不选几个不犯忌讳的,推出来回话,表示自己是干活的?
杨守陈呈上了目录。
能够跨越两千多年的时间,跨越几万里的空间被人推荐给明朝,自然都是来头不小。汪舜华翻了一下——原本她是真没看过,只能一个个的去猜,好歹圈定了哪些书籍需要翻译,然后再说先后顺序——首先是《圣经》,然后数学和物理等理工科学,这个比较实用,虽然很枯燥,首要的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还有阿基米德的作品;丢番图是谁?《算术》名字挺大,用吧;接着才是以《理想国》为首的哲学家作品,《荷马史诗》之类的先放一放,主要是怕吓倒明朝君臣——她当年学文学史的时候,三观就已经碎了一地;亚里士多德就算了,错误的化身。
杨守陈大喜过望:“可算过关了!”
四夷馆隶属翰林院,直到弘治七年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实际管理;翰林院在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之西,四夷馆也在这里。
此前,四夷馆分为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八馆,其中缅甸是聘洋人执教。
建极五年,改为四译馆,仍属翰林院,同时,增设了日本、朝鲜、越南、暹罗(菲律宾)和天方馆,就是印度以西的,都扔给他们。各分馆馆丞均为正七品。
作者的话:感谢彩云逐月(书友)的9枚刀片,今天双更,请各位亲继续支持,谢谢大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你不配[快穿] 搞友情不香吗 我在古代做皇帝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你又在乱来[电竞]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清白之年 我被影后教做人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山海有归处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原来是想谈恋爱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