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刚刚到任的北京天文台台长王慧兰和丈夫天文生刘清松自请出海。
万事俱备,又有了这两个人,就等出海了。
汪舜华已经定好,今年四月入夏以后,乘着夏季洋流一路往东,看能不能在秋季结束前发现美洲大陆,然后顺着美洲一路南下,绕过去再继续往东,到达欧洲,穿过地中海,经过中东,基本就到达明朝的势力范围了。
其实关键还是前半段,毕竟后半程有消息。
只是没有想到,诚泳会突然提出有自己率队出海。
礼亲王回家痛打儿子,诚泳却没有松口,父子俩关上门说了很久,礼亲王到底是同意了。
没有人知道父子俩到底说了什么,但是礼亲王却一字一句的记在心里:“儿子恳求出海,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不是为了讨好太后,而是——远离政治风暴中心。父亲难道没有注意到,这几年勋贵重臣纷纷往外跑吗?汪太后到底是真的贤惠,还是包藏祸心,谁能知道?如今北方已定,她的人望已极,如果真的想仿照武则天,谁能真正阻止?到时候我们这些朱家的,都会成为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处之而后快;偏偏宗室大多都在北京,她只需要一挥手,我等皆为齑粉矣。我率队出海,不管是迎合她也好,或者寻找良种也罢,她总归不会太为难礼亲王府,甚至天下人都知道朱家有人,也会多向着我们一些。”
礼亲王看着儿子,垂下泪来:“爹只有你一个儿子。”
诚泳也坠下泪来:“可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父王毕竟还年轻,说不定…”
他换了个说法:“先贤已经测出了大地的周长,也就六万里,我一定会回来的。”
父子俩抱头痛哭。
四月二十八日,由礼亲王世子诚泳为正使、安国公次子于承业、诚意伯刘禄为左右副使,率海船一百余艘,船员一万余人,从北京出发,沿京杭运河出天津港,正式起航,向着茫茫大海进发。
汪舜华在北京举行送行仪式,并让帝后勋贵送船队到天津港,由皇帝亲自主持了出征仪式,超过此前几位公主出镇的送行规格。
典礼开始前,汪舜华身率帝后文武大臣登船,视察相关情况。考虑到航程太远,为了稳妥起见,没有采用时兴的飞剪船,而是采用郑和船队的结构,其中有三艘大型宝船。
这种船底尖上阔、首昂艉高,共分8层。为了保证船行平稳,最底下的一层全部放置砂石,俗称压仓;考虑到补给,这一回全部装上米面。只此一项,每艘高达3500石!上面的二三层是大型货舱,是载货和食物用的。第四层是顶到甲板的一层,沿船舷两侧设有20个炮位。中间是船上低级官员和800余名士兵的地方,每人的空间可以达到4平方米。再上面就是甲板了,分为前后两部分,船头有前舱1层,主要是108名水手生活工作的地方。船尾的舵楼是整个舰队的“大脑”,共有四层,一楼是舵工的操作间和医官的医务室;二楼叫官厅,是中高级官员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楼是一个神堂,用来供奉妈祖诸神,并有4个阴阳官专门管理。舵楼最上面则是指挥、气象观测、信号联络等场地。在前后楼之间的甲板上除了火炮、操帆绞盘外还特地留出了2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专门供习操活动之用。
汪舜华此前没见过这么大的船,内河也放不下,停在天津港的;听人报告,心里盘算着宝船的排水量应该在2500吨左右,在后代也不算小了。
这么大的船,在恶劣海面上也能保持平稳。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还使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减小船体向两侧晃动的幅度;此外就是坚持多道横舱壁。用木板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还有利于分类载货。
宝船是主力舰,护卫左右的还有粮船、水船、马船、坐船与战船等几种船,倒是开了不少到北京。除了确保后勤供应,还要对付可能出现的敌人和海盗;同时为了避免船只沉没后供给不上,每艘船只都要配备齐全,尤其是主力,即便只剩下一只船,都能回来。
如今帝后亲自登船,看这些船采用搭接法,形成鱼鳞式结构,使船壳板联结紧密严实,整体强度高,且不易漏水。船上设施齐全,配备洗漱设施,备有充裕的食物、茶叶和饮用水,甚至可以养猪、种菜、种药材、酿酒。
典礼上,诚泳等意气风发,礼亲王等暗暗垂泪,宋宝林也是百感交集。诚泳决议出海,此去凶多吉少,所以未婚妻马氏不惜装病解除婚约;皇后遍询六宫,也没有愿意去做世子妃的——留下来说不定能做王妃甚至皇妃,为什么要去做个死鬼的老婆!时间这么短,说不定连孩子都不能留下,以后还不白白便宜了别人!
诚泳很明白这些,也没有勉强,主动提出暂不提婚事;若不是宋宝林犯下死罪,想来他也不会开这个口。
诚泳本意是留妻子在北京侍奉父母,但是宋宝林恳求随丈夫一起出海,考虑到她此前曾经乘船前往景泰,对天文学有一定研究,汪舜华同意了,对诚泳说:“你只管放心去,家里的事不用担心,朝廷自会照看。”
和宋宝林在一起的还有于承业的妻子刘婉姝,是刘禄的长女。两口子其实都还没到婚龄,只是一别茫茫,不知何时再见,汪舜华特批给让于承业提前完婚;他也和诚泳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权贵之家不忍女儿受苦,一般的宫女又不合适。好在刘禄的长女和他年龄相当,父亲也要出海,所以愿意结两家之好,指望彼此照应。
此前,汪舜华不仅亲自审定出海计划和海船建造;出发前还在武英殿连日召见诚泳等,询问他们对于出海的规划和准备,并面授机宜。
当汪舜华问诚泳何时能回时,朱诚泳想到当年唐僧取经一十三年,如今路程更远,前途更加凶险,因此说:“预计二十年能还。”
汪舜华摆手:“二十年?我等不了,最多五年。你们的方向和目的很明确,宣扬德威和圣人学说,那是给百姓们听的,近的地方,西北南方,都是朝廷命官去宣扬教化;海的那边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语言不通,怎么宣扬?光是学语言就要好些年!你们此去,目的就三个:一是证明大地是个球体,从一点出发,一直往东走,绕过海岸线,还能绕回来;二是寻找良种。国家承平已久,预计未来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这对国家和百姓来说是好事,但是人口激增却无法养活,就会酿成大的灾难。南方固然是天然粮仓,但是现在运力有限,作用还不能充分显现。你们此去,若是发现有良种,别管是粮食蔬菜水果还是别的油料糖料哪怕花鸟虫鱼,尤其是可以治病的,都可以带回来,一旦栽培成功,让百姓免受饥荒之苦,你们就是国家的功臣,民族的功臣。三是开疆拓土。海那一边的情况谁都不了解。如果是南洋那样已经形成国家,倒也罢了;如果是无主之地,可以把碑立下去,能不能守住是后人的事,总归摆篮子占位置有个说头。这年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可是没有土地,我们也养活不了大量的人口,也就没有办法产生珍贵的人才。”
朱诚泳等叩头。
下面的臣僚还在反复进言,试图劝阻出海计划。
汪舜华突然一笑:“我跟你们打个赌,如果能证明大地是个球体,就能证明女人的见识并不比男人短。那么,在国家用人之际,就没有必要把占全部人口一半的女人打入另册。不管是科学院还是文林馆,都可以对女人敞开大门;甚至科举考试,也应该允许女人报名参加。各凭本事,公平竞争。”
短时间内让女人参加科考是不可能的,朝臣不会同意;女人参加社会分工太少,有机会读书的太少,没有经济基础,也就没有社会影响,根本吵不过朝臣;即便其中有一两个李清照那样的天才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进士甚至状元,怎么安排也是个麻烦事。但这件事可以提出来,作为太后亲贤爱士的证明,一旦时机成熟,也算有法理依据。
群臣相顾失色。
章纶道:“若是不能证明大地是个球体,而是天圆地方,又待如何?”
汪舜华道:“那就是我无知,以后再不提此事。”
章纶还是不肯放过:“太后,圣上年已长成。”
汪舜华明白他的意思:“好吧,如果不能证明大地是个球体,而确实是天圆地方,便是我年老昏聩,不听人言,难以担负重任,自当归政于皇帝,再不问政事。”
皇帝哑然。
群臣俯首高呼万岁。
诚泳父子依依不舍,于冕父子同样关门大哭一场。
于冕看着儿子稚气未脱的脸:“孩子,去吧。”
于承业出发前,皇后召他进宫。宫规森严,不可能抱头痛哭,但皇后还是叮嘱一番:“好好的回来,我和爹娘都盼着你回来呢。”
于承业叩头。
五月初一,在天津港正式出发,看着旌旗烈烈,海浪滔滔,皇后垂下泪来,拉着弟弟弟媳的手,哽咽着:“相互照应,好去好回。”
此情此景,皇帝也忍不住伤感。
直到海船拔锚起航,渐渐远去,消失在天际,锦鸾这才哭出声来。
皇帝走到她身后,搂住她的肩膀:“他会回来的,他们都会回来的。”
锦鸾尽量让自己哭的不要太难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我被影后教做人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你又在乱来[电竞] 搞友情不香吗 我在古代做皇帝 山海有归处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重生你不配[快穿]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原来是想谈恋爱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清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