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例赏了陆华妃东西,另外一件事不能不提:皇长子出阁。
皇帝七子,次子祐杰、三子祐相夭亡,但其他几个都活蹦乱跳的。当然老五祐榕、老六祐棆、老七祐榉实在太小,老四祐枟也不到四岁,但长子祐析虚岁七岁,即便不能立为太子,也应该考虑出阁。
去年皇帝出巡,今年无论如何也不能拖了。
好在该争论的、该争取的,去年都吵完了,今年直接办理就成。
翰林官们现在忙,但詹事府反而空出来了,让他们去教育。
汪舜华觉得皇长子一人读书,怪孤单的,和皇帝商量:“让刘鈗等神童陪皇长子读书,顺便从宗室勋贵子弟里选几个聪明伶俐的进宫。”
但是皇帝不同意:“如今储位未定。祐析是长子,若是把这些人拨去陪他读书,只怕朝中生事;于他们大材小用,干碍前程。”
汪舜华明白,皇帝不想立长子,不打算节外生枝。
皇帝不喜欢祐析,除了母亲不得宠,还有个不好说的原因:这孩子实在太老成,三岁不能说话,后来虽然开了窍,读书过目成诵,但凡事一板一眼,规规矩矩,没有小孩子的机灵劲儿,倒像是古板的老学究,让皇帝心里犯嘀咕。
汪舜华看着这孙子,自己也觉得不舒坦。
那就这样吧,免得真被群臣逼着立皇长子。
四月二十五日,皇长子祐析出阁读书。
端午节前,后宫传来好消息,贾淑妃又怀了身孕。
皇帝很高兴,赏了不少物件;汪舜华和锦鸾也循例赏了东西。
此时正忙着移驾西苑,皇帝亲自带着母亲和锦鸾去了天水阁。今年初完成了装修,上个月那些宝贝字画也被移了过来。
天水阁是两层建筑,中间一个夹层。明间陈设皇帝的宝座,前面是巨大的书案;左右两间随墙摆着书架,放着皇帝珍爱的书画和常用的典籍。窗下放着罗汉床,可以小憩;皇帝还给取了个名字“三希堂”。
夹层是库房,放着各种书籍;顶层是观景台,陈设着一台天文望远镜,还摆了一副围棋,估计以后会在此召集后妃重臣品茗下棋。
汪舜华表情有点不自然,听皇帝跟她汇报:“周敦颐说: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臣既受命于天,也当克勤克俭,庶不负祖宗托付之重,不负母后一番苦心。”
汪舜华点头。好在此处的三希堂和上辈子所见的还是不同的,不仅疏朗大气,而且陈设幽雅古朴,是典型的明式陈设风格。
书架上陈放的书画极为规整,瞎子上还贴着名目。汪舜华看过书目,后世能见到的传世名作,基本都在这里了;甚至早已经毁于兵燹、或者流落他乡的书画也出现在这里。
真堪与日月同辉。
皇帝叨叨的说:“这些都是稀世之珍,一人独享,实在暴殄天物。我想仿效唐太宗,召集当代大家临摹;至于书帖,还可精心挑选,命工匠摹刻上石,然后拓印成书,让天下读书人都能观瞻学习。”
汪舜华点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有这样的胸怀,就很好。”
一旦成功,还真是千古盛事呢。
只是有点遗憾,这些作品,其实最好的归宿是博物馆,可惜如今保存的手段和技术还不完善,局势也没有完全明确——别前脚建了博物馆,后脚就有人盗窃才好。这些年各地图书馆就遇到过,有人甚至丧心病狂的想纵火盗窃,好在防范严密,没有出大的事。
希望这个三希堂能够好运吧。
皇帝看着锦鸾,眼里带着促狭的笑意。
自从去年底华妃入宫以来,几乎专宠后宫,六宫稀得进御。
年底有很多活动需要和皇后一起出席,但都是匆匆照面,难得留宿。
好在锦鸾也很忙,忙着释放宫女、发放赏钱、清点皇庄皇店账目、准备新年各种事务,终日脚不沾地,倒也没有计较。
皇帝到底记着事,元宵节特意留在坤宁宫。
没想到锦鸾却是将他推出来,说是董贵妃患病、华妃刚刚进宫、淑妃也久不见圣上,都念叨得紧,您还是先去看看她们。
皇帝以为锦鸾贤惠,也就去了。
哪知道过了几日西苑赏花,嫔妃们一个个盛装陪着游园,只有皇后略施粉黛,淡扫蛾眉,衣服倒还清新,头上只插着几只簪子,别着两朵绒花。
那时候就觉得锦鸾与别人不同,风流潇洒,楚楚动人,有林下之风。
当天驾幸坤宁宫,谁知道又被推了出去。
不久大阅,好不容易忙完回宫,董贵妃去世。都知道董贵妃是皇帝心尖上的人,丧礼极为隆重,一众嫔妃哭得梨花带雨,锦鸾神色肃穆,只是让他保重身体;旋即华妃、淑妃相继发现有了身孕,诸事办得妥帖,皇帝心里高兴,偏六宫没有可意的人,就想到皇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搞友情不香吗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重生你不配[快穿] 清白之年 我在古代做皇帝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你又在乱来[电竞] 山海有归处 原来是想谈恋爱 我被影后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