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太后实录》一共325卷,汪舜华没有看:“当年唐太宗想看起居注,结果落下了改史的名声,我也该避些嫌疑。”
现在我可不怕你们乱写了。
不过还是认真审阅了《宝训》。这书参照《太祖宝训》,不过更加详实,一共54卷,分了40类,包括论修身、治国的各个方面,有训言、朱批、敕谕等各种体裁。
《实录》只有堆在库房里吃灰,不过《宝训》就要公开刊行。
汪舜华听了汇报,交给皇帝一本书:“这是写给你的。”
皇帝接过这部厚厚的《清宁絮语》。他早听说母亲在写书,也时常探讨,大致知道她会写些什么,但是真正研读的时候还是头疼,母亲你写的是奇书还是天书?——书分三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反思、展望。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论、发展论、矛盾论、价值论,这个是道吗?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是什么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着标题就觉得头疼,这都什么?
后面还列了个问题清单,大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大地被撕裂成几大板块、高原平原盆地各种地形的形成,小到风雨的形成、人体器官的作用血液的循环具体物质的组成、引力常数,足足240个,您这是学屈原吗?
算了,这些问题留给后人吧,反正跟我没什么关系。
尤其最后面的那部分,什么轻工业重工业信息业,这个是蓬莱仙岛还是大同世界?还有后面的铁路规划图——妈,你拿那么多钢铁铺路,如此靡费,秦始皇隋炀帝都没干过,这要遭天谴的!
但这书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主要是涉及到改革部分,系统回顾了当年国家面临的形势、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国际形势和社会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对于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朝廷施政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天下士子参加殿试策论的参考,用以统一思想。
汪舜华还和皇帝商量:“书里提了240个问题,只怕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圆满的答案;即便后人解答出来了,到那时也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一息尚存,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就不会停止。我们不仅需要有蒸汽机机关枪,也需要有人去做那些看上去一时半会儿没什么用的基础学问,理论学问,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皇帝想起刚刚看到的认识论,觉得有点拗口。
“这些年我拿着朝廷的俸禄,又有皇庄皇店的分红,折银三十多万两,你们是皇帝亲王公主,都不缺银子。这钱我一直存在中央银行,想作为一笔基金,奖励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学、文学方面的突出成果,不用本金,把利息取出来均分就行。”
汪舜华的年俸除了给女儿们攒嫁妆,还要支援女校和娘家,建极五年兴建女宗学,将女校并了过去,这部分就交给了朝廷;汪瑛去世后,这钱也省了,但总的来说剩的不多;但她有自己的宫庄,还投资了好几处皇店,利钱相当丰厚。
皇帝还在想这到底是什么操作,汪舜华已经把评选表彰办法递给他:“一起放进书里,以后这件事就交给你和后嗣君主。”
皇帝称是,有没有用不知道,能给读书人找点事,似乎也不坏。
到底是母亲呕心沥血之作,尽管看不太懂,这部三十卷的《清宁絮语》终究全须全尾的刊行印发全国,自然引发了空前的抨击和讨论——看,我说太后糊涂了吧?什么科教兴国,不搞农业跑去搞工业,不坐马车坐火车甚至飞机,田赋全免甚至反哺,全民免费九年教育,都是痴人说梦!
哎,又说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是真的万里之外能够取毁灭一个城市甚至敌人首级,那镇国之宝没什么说的,但您真的确定这不是如来佛祖或者太上老君的金手指?
宫人小心翼翼的跟汪舜华汇报市井坊间百姓们的反应,汪舜华毫不在意:“他们早晚会明白的。”
早晚会明白。
次年六月十三日,汪舜华的千秋节,接受完帝后群臣的朝贺,亲自颁发了首届建极奖。
物理奖被授予朱诚泳和于承业,表彰他们在环球航行和测量地球周长的业绩;医学奖被授予胡守信,用以表彰他的牛痘接种技术;农学奖被赐给温华荣,方格育苗移栽技术如今广泛普及,极大提高棉花产量。
与几乎没有悬念或者说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理工科奖项相比,文学奖的角逐显然是最激烈的,也是最受朝野关注的。三位公主先回避,程敏政李东阳倪岳林瀚等朝廷重臣也等退居二线再说,瑞亲王的《历朝通俗演义》已经写了一半,永宁王子场、南川王申锯同样佳作迭出,姚茂良文林安时泰是当代杰出的戏曲家,李莹商妙玉何青玉卢允贞倪淑静沈琼莲宋宝林孟淑卿程月华同样不遑多让。
最终,这万众瞩目的奖项被赐给瑞亲王申鈘。
宗室们喜气洋洋:看,咱老朱家出了天下第一文人!
弘治十三年的殿试,田去疾考取了状元,祖德考取了榜眼,李纪考取探花。这三人都是平民出身,而且都只有十六岁,刷新了开国以来三鼎甲的平均年龄;尤其田去疾乡试、会试都是第一,继黄观、商辂、王鏊之后又一个连中三元,一时海内传颂,以为奇事;朱希周的名字好,拿到了第四。
听田去疾说,自己幼年多病,父亲又敬仰霍去病辛弃疾,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
当时汪太后扶病而出,叹息:“吾以老年,更睹三凤。”
田去疾次年又考中武状元,成为唐朝郑冠之后的第一人。这位出身农家的寒门子弟并不是死读书高分低能的呆子,恰好相反,见识明敏,功业素著。在翰林时屡次上书言事,皇帝奇其才:“此儿不减古人才气。”后来外放汉昌省,二十五年间,从知府到参政、宣政、总督,多次击溃外敌入侵、平定地方叛乱,将边境线稳定在夷播海,域内的几大汗王则被削了几轮,再不能割据一方。也就是在他治下,汉昌开始真正融入内地;晚年回朝,指挥平定辽东叛乱,拿到了宣国公的爵位。
不但如此,田去疾还是当时第一才子,尤长于词作,与沐飞并称沐田,但成就过之;与杨慎并称田杨,去疾以文采见称,杨慎以博学闻名。他继承了苏东坡、辛稼轩的豪放风格,风格沉雄豪迈,兼有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因此海内传颂,显宗称赞“别开天地,横绝古今,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当然他生性豪放,风流倜傥,身后侍妾陈列,还和很多才女有绯闻官司,颇有王越之风,也因此颇遭众嫉,李梦阳就曾经多次弹劾他。
与田去疾相比,祖德、李纪稍显平静,按部就班的入职翰林、外放地方,依靠治绩入职中枢、主持平叛,配享廷庙、题名星辰,虽然因为性格耿直难免和其他官员冲突甚至遭遇弹劾,但都得到皇帝庇佑,生荣死哀。
当年的建极奖,医学奖被授予端亲王;文学奖本来已经定了李莹,却在颁奖前戏剧性的改授她的女儿程月华。
程月华刚刚发表了一部《老夫子》,轰动朝野。
汪舜华扶病观看了演出,笑出声来:这不就是大明版的《套中人》嘛!
她有种预感,程月华会比自己预期的更加突出,她会是一把尖刀,让某些人难受。
这应该是自己最后一次颁奖了。如果自己不给她,恐怕将来就没人敢给她了。
汪舜华看着她接过了奖杯、证书,前来叩谢,拉着她的手细看,笑道:“这孩子人才难得,将来成就不会在她父母之下。可惜我看不到她出人头地了。”
遥想到去年和亲王世子妃沈琼莲获奖,站在下面的一众文武真的觉得很难过。
因为久病,汪舜华心中有数,没有用药,吩咐皇帝:“他们尽力了,别为难太医们。我也该去见你父亲了。”
她做了个梦,在偏远的小镇,她发奋攻读,终于金榜题名,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成为全村的希望;在繁华的京城,戴着沉重的头套在烈日下散发传单;终于成为了选调生回到故乡,加班加点熬更守夜。
梦里电闪雷鸣,雨打风吹,她踽踽独行。
梦里荆棘遍地,风雪载途,身后是一群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她,要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梦里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世宗在花丛深处,捧着一把月季,朝着她笑。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你又在乱来[电竞]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清白之年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搞友情不香吗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我被影后教做人 山海有归处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重生你不配[快穿]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原来是想谈恋爱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我在古代做皇帝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