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明太祖实录卷一白话文 > 第4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第1页)

第4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第1页)

洪武二年(4066年)九月初一,皇帝对朝廷大臣说:“了解别人确实很难。现在朕屡次下令让百官访求贤才,然而所访求的人往往名不副实,难道不是推举的人太滥了吗?”

朝廷大臣回答说:“请求从今以后命令有关部门推荐人才时,一定要详细列出被举荐之人已经做过的善事,希望(这样做)不会有虚假不实、过度举荐的过失。”

皇帝说:“观察人的方法,从他的小处可以知道他的大处,从他的细微处可以知道他的显着处;观察他所不做的事,可以知道他所做的事。只要严格荐举者的法规,那么滥举的弊病自然就消除了。”

广西行省奏报:靖江、平乐、南宁等府,象、宾、郁林等州,地域与瑶、僮(壮族旧称)相接,那些处在关隘、关键紧要之处的地方,应该设立巡检司,用来警戒奸诈之人和盗贼。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大将军徐达的军队到达平凉,左丞何文辉从宜禄前来会合。当时徐达受诏令将要返回京城,于是将指挥孙某与指挥余思明、朱佑等一起留在平凉守卫。命令都督副使顾时率领骑兵攻占靖宁州,派文辉镇守潼关,接着又派指挥韦正镇守临洮,命令断事严某主管开城州,而派前州判马思忠一同治理开城州事务。

癸巳日夜晚,有颗星大如杯,青白色,拖着光尾,从外屏星出现,向西南方向运行,到天仓星消失。

甲午日,贺宗哲率领他的部众掠夺兰州。大将军徐达派遣右副将军冯宗异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七千人经靖宁前往攻打他。宗哲听说朝廷的军队到了,就从迭烈逊渡过黄河逃走了,宗异于是率领所属部队返回。

乙未日,原元朝庄浪州的宣差老关笃坚前往大将军处投降。徐达命令他仍然暂时代理知州的事务。

右丞梅思祖在邠州擒获叛将、原元朝参政毛贵等三十人,将他们押送给大将军,(大将军)把这些人斩杀了。

丁酉日。皇第八子朱梓出生,是定妃达氏所生。

原先元朝的降将汪灵真保、张虎都帖木儿和他们的家属从北京前来朝见。起初,汪氏家族从金朝时开始世代镇守巩昌,到元朝时,被授予便宜都总帅一职。等到大将军攻下巩昌,汪灵真保和虎都帖木儿前来归附,(朝廷将他们)安置在北京。到这时入京朝见,皇帝下诏赏赐给他冠带、袭衣、衾褥以及二十匹有花纹的丝织品、二十匹白色的粗绸、四十匹丝帛、二十斤丝绵。不久又赐给每人白银二百两,米六十石、各色花纹的锦帛各十匹,还把绸缎衣服、皮袄、靴袜赐给他的随从人员。

戊戌日,设立临洮府,把金兰、狄道、渭源等县隶属于它。夜晚,月亮运行到南斗星附近。

己亥日,皇上对皇太子说:“自古以来把天下作为忧患的帝王,只有创业的君主、中兴的帝王,以及守成的贤君能做到。那些平庸的君主,不把天下的事情当作忧虑的对象,反而把天下当作享乐的资本,国家的灭亡就从这里开始了。为什么呢?帝王在取得国家政权之初,上天一定是把天下授给了有德行的人,然而也是经历了多次忧患以后才得到的。他获得天下很艰难,所以他忧虑天下也很深切。如果是继承先皇基业的君主,常常心存敬畏,把祖宗忧虑天下的心思当作自己的心思,就能够长久地接受上天的使命。如果在生存上懈怠轻慢,危险和死亡就一定会到来,能不畏惧吗?”

庚子日,制作了六枚御宝,其中三枚用白玉制成,三枚用青玉制成,上面的文字分别是:‘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天子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皇帝之宝’。

辛丑日,任命傅公让为中书省左司郎中。

大将军徐达、御史大夫汤和从平凉出发,返回京城,右副将军冯宗异总管军事事务。

任命山西参政杨宪为中书省右丞,任命侍御史王居仁为兵部尚书,任命松江府知府陈亮为山西行省参政,任命临洮府同知班用吉为陕西行省参政。

癸卯日,礼部尚书崔亮等人上奏说:‘凡是祥瑞出现,都是国家的吉祥征兆。按照《唐六典》的记载:‘四类祥瑞分为大瑞、上瑞、中瑞、小瑞。’那些大的祥瑞之物,有景星、庆云、麒麟、凤凰、龟、龙之类;上等的祥瑞之物,有白狼、赤兔之类;中等的祥瑞之物,有苍鸟、朱雁之类;小的祥瑞之物,有嘉禾(生长奇异的禾苗)、芝草(灵芝草)、连理枝(枝干合生在一起的草木)之类。又按照唐代法令,凡是祥瑞的应验,像麒麟、凤凰、龟龙之类,依照图籍文书符合大瑞标准的,有关部门立即上表奏报,百官到朝廷上表祝贺,祭告宗庙并颁布天下。其余的各种祥瑞,都命令有关部门转呈奏报让我听闻。像鸟兽这一类的,如果有人活捉来进献的,仍然顺从它们的本性,将它们放回山林;也有无法捉到的,比如连理枝之类的,就不需要送来。现在拟定,凡是出现像麒麟、凤凰、龟龙之类符合大瑞标准的祥瑞之物,允许各地向朝廷上奏,不得空泛地言说、虚假地夸饰,干扰迷惑皇上的听闻。其余的各种祥瑞,由当地官府核实后绘图进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上说:“你们的奏议只提及祥瑞而没有提及灾异。不知道灾异的出现,是上天降下的告诫,这(灾异)关系特别重大。从今以后,各地如果发生灾害异常之事,不管是大是小,都命令相关部门立即快速上奏。”

将临濠府的泗州、寿州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皇帝下诏将临濠定为中都。当初,皇上召集各位老臣,询问建都之地,有人说关中地势险要坚固,是坚固的城池和天然府库般的地方;有人说洛阳处于天地中央,四方前来朝贡,路程远近适中,汴梁也是宋朝的旧都城。又有人说北平,元朝的宫室完备,在那里建都可以节省民力。皇上说:‘所说的都很好,只是时势有所不同罢了。’长安、洛阳、汴京,实际上是周、秦、汉、魏、唐、宋等朝代建立国都的地方,但是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百姓还没有得到休养生息。朕如果在那里建立都城,供应物资和劳力,都要依靠江南地区,会大大加重那里百姓的负担。如果到北平建立都城,查考它的宫室,不能不重新建造,这也不容易啊。如今的建业,有长江作为天险,地势雄伟险要,是江南地理形势优越的地方,确实足以在这里建立国家。临濠前面是长江后面是淮河,依靠险要地势可以依靠,凭借水路可以运输粮食,我想要把它作为中都,怎么样?’大臣们都说好。到这时,才命令有关部门建造城池宫阙,都按照京城的规制来建造。

确定文武官员拜见、辞别、谢恩的礼仪。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官员,有事请假或者出使,都要到皇帝面前告辞;返回京城后,都要到皇帝面前拜见;当面接受皇帝特旨授予官职的,以及凡是接受任命为朝廷内外百官的,都要立即向皇帝谢恩。到任当天,仍然要朝着京城行礼。被省台选拔的官员也要在到任的那天,向着京城行礼。有时任命郡县的官员,赏赐银钱物品,接受宣谕的人,都要集中行谢礼,都是五拜三叩头。

诏令府、州、县的正职官员,每三年由吏部考核一次,核查他们是否贤能,进而决定降免或提升。佐贰官和首领官在任三年时,主管部门要将他们的政绩申报到上级部门。在职的吏目、典史,要给予凭证前往京城。

乙巳日。皇帝下诏将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和寿星这五位神只作为中等祭祀的对象,每位神只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总共用一头牛,命令翰林院撰写祭祀用的祝文。司中说:“伟大的上帝,将善良的本性赐予百姓,神灵掌管着这些本性,使百姓的禀性均匀。我刚刚统治天下,就开始着手祭祀事宜,又想起自从战争以来,伤亡的人太多了,神您要体谅上天的命令,多多生产淳朴善良的人,以让天下的风俗更加淳厚。”司命说:‘乾道变化,万物各自正定其本性与命运,只有神灵公正不阿,掌管着人间善恶之事。’我统治天下之初,开始着手祭祀之事,神灵顺天的命令,赏善罚恶,使百姓知道该如何劝勉和警戒。”司民说:‘上帝爱惜生命,养育了下界的民众,数以亿兆的人民,神实在是掌管着他们。’我在统御天下之初,开始修建祭祀之事,神灵啊,请施布上天的恩德,保佑正直之人吧。”司禄说:‘上天降下了各种谷物,用来养活下界的人,只有人的禄命,是由神来掌管的。’我统治天下之初,开始举行祭祀之事,神灵遵循上天之道,使我每年粮食丰收,百姓都能顺遂如意。”寿星说:上天有赏赐和惩罚,实际上是由神仙来掌管的。只有神灵公正耿直,善良的人必定增添寿命,凶残暴虐的人必定削减他的寿数,所以天帝信任他,(他)被历代所崇敬祭祀。我统治天下之初,考查各种旧有的典章制度,恭敬地举行祭祀之事,神灵公正无私,明察一切,(希望神灵)体察上天的旨意。”

又把历阳县改为和州。当时历阳知县陈善说:‘历阳过去是和州,现在是县,隶属于庐州,(官员)因公事集会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又近年百姓的田租赋税种类不同,百姓都四处逃亡流散,很多土地荒芜废弃,(他)请求统一税粮(征收标准),招募百姓恢复旧业。皇帝下诏书听从了这个建议,仍旧把历阳改为和州,隶属于中书省。百姓田地每亩征税五升。州里百姓子弟中出征作战牺牲的,全部免除其徭役,又将流散迁徙的百姓迁来居住,因此户口一天天增加。

丙午日,高丽国王王颛派遣他的总部尚书成惟得、千牛卫大将军金甲雨上表进献特产表示感谢,并祝贺天寿圣节。中宫(皇后)和皇太子都有所进献(物品),并且请求(赐予)祭服制度(规格等相关的东西),皇上命令工部制作(祭服)然后赐予他们。

占城国的国王阿答阿者派遣他的臣子蒲旦麻都等人来进贡本地特产,皇帝赐给占城国王和使者数量不等的精美丝织品。

戊申日,将仪丰县并入滦州,将乐亭县隶属于滦州,将镡津县并入藤州,将南流县并入郁林州,将岭方县并入宾州,将临贺县并入贺州,将普宁县并入容州,将阳寿县并入象州,将宁浦县并入横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己酉日,皇帝生日那天朝会结束后,退朝到便殿,对侍臣说:‘我以前失去双亲,正值艰难的时候,现在富有天下,却不能为他们尽一天的奉养,这是终身的痛事啊。朕昨天梦见了我的亲人,欢聚在一起的欢乐情形,就像他们在世时一样。大概父母与子孙,本就同出一气,(子孙的)精神能与(祖先的)精神相感通,有感应就必定有回应,谁说阴间和阳间不同路呢?’侍臣说:“这是陛下的孝心、诚心感动上天,在上天那里得到感应,于是在梦中显现,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壬子日,制定了藩王入朝进献贡品的礼仪。礼官上奏说:“先王宣扬文德,以吸引远方的人,而夷狄来朝见,这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殷汤在位的时候,氐族、羌族等远方少数民族,都来贡献方物,入朝拜见天子;太戊在位的时候,有七十六个国家辗转翻译前来朝拜。周武王战胜商朝,大规模地会合诸侯和周边四方的少数民族部落,创作了《王会》。《周礼·秋官》中的象胥氏,掌管着与蛮夷、闽貊、戎狄这些国家(部落)相关的事务,作为使者前往这些国家或部落传达周王朝的旨意并进行解说。汉朝设置了典客及译官令丞,用来管理四方夷狄的朝贡事务。于是设置了典属国和九译令。汉武帝元鼎六年,夜郎国前来朝见。从此以后,外国向朝廷朝贡的人络绎不绝。甘露元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三年,呼韩邪单于稽居狦来朝见,皇帝和呼韩邪单于在甘泉宫会面。河平元年,四方的少数民族前来朝拜,由大鸿胪负责接待引领。永元四年,匈奴单于前来朝见,正月,皇帝在白虎殿接见了他。元寿二年,单于来朝见皇帝,朝廷安排他住在上林苑的蒲萄宫。顺帝永和元年(2833年),倭奴国王前来朝贡,朝廷都按照礼制安排了宴会,赐予了物品。唐朝设置主客郎中,掌管各个藩国前来朝拜之事。接待外国使节的事务有四种,分别是迎接慰劳、通知会见、蕃王拜见、宴请藩国君主,这些礼仪非常详细。贞观三年,东蛮的酋长谢元深等人以及突厥、突利可汗前来朝拜,(唐太宗)都设宴会用乐舞来招待他们,使他们高兴。宋朝时向朝廷进贡的国家有四十多个,都只是派遣使者入朝进贡,即使是蕃国的国王也没有亲自入朝朝见,而接见的礼仪在礼仪书中有记载,与唐朝大致相同。元太祖五年,畏吾儿国王亦都护前来朝见。世祖至元元年,皇帝下令让高丽国王王植,让他学习定期朝见天子的礼仪。六月,高丽国王王植前来上都朝见。在此之后,蕃国前来朝见,要等到正月初一、皇帝生日、大型朝会的日子才进行朝见的礼仪。如今确定相关礼仪,凡是蕃王前来朝见到达龙江驿时,驿官要详细上报应天府,应天府再通报中书省和礼部,礼部得到消息后派人迎接。两名侍仪、通赞舍人负责迎接陪伴,(朝廷)派遣应天府知府到驿站以礼相待。前期,馆人于正厅陈设蕃王座于厅之西北,东向,知府座于厅之东南,西向。知府来到馆舍,以宾主之礼接见,准备了酒食,宴会招待结束后,知府返回,蕃王送(知府)到门外。第二天清晨,官府的从属官员又陪伴护送蕃王进入会同馆,礼部尚书奉皇帝的旨意就在会同馆中设宴慰劳(蕃王)。尚书到达的时候,蕃王穿着他本国的服饰出来迎接,相见之后,像在龙江驿时一样宴饮享乐。接着开始喝酒奏乐。宴会结束后,尚书和他的从属官员都离开了,蕃王和他的从属官员将他们送到馆舍门外。第二天,中书省奏报皇帝知晓,皇帝派了一名官员到馆舍,像前一天一样设宴慰劳。礼部告知侍仪司,让蕃王及其随从官员穿上礼服在天界寺演习礼仪三天。选择日期入朝拜见(君主)。前一天,内使监在奉天殿设置皇帝宝座、香案,尚宝司在皇帝宝座前设置宝案。侍仪司在午门外设置藩王及其随从官员的幕次。藩王在丹墀中道稍微靠西、御座南面的位置上参拜,他的随从在藩王丹墀参拜位后面的位置上参拜,都面向北方。在宫殿前红色台阶的北面设置放置各地特产的桌子,在道路中间的东西两侧(各设一张),将各地特产的清单放置在皇帝面前和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中间,接受各地特产的官员站在放置各地特产桌子的东西两侧。知班二人站在蕃王拜位的北边。引领蕃王的两位舍人站在蕃王的北边,引领蕃王侍从官的两位舍人站在蕃王侍从官的北边,都东西相对,其余的就如同朝会的礼仪。

这一天,第一次击鼓戒严的时候,礼部在午门外陈列四方的特产,抬着托盘的人站在托盘旁。

第二声严鼓响起,执事官都进入自己的位置。接伴舍人、引班舍人引领蕃王及其随从官员在午门外站立等候。

三严之时,文武官员都身着朝服入宫,站在侍立的位置。执事官举着各方物产的礼单,藩王们跟在后面,从西门进入奉天西门,到殿前的丹墀西边等待站立。侍卫前来迎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坐舆车出宫,乐队鼓吹奏乐,皇帝登上座位,乐声停止,卷起帘子,鸣鞭报时完毕,蕃王和他的随从官员各自站在拜位上。负责此事的人把盛放地方特产的桌子放在蕃王行礼的拜位前面,赞礼人唱拜,音乐响起,蕃王和他的随从官员都行四拜礼,音乐停止。引导各班引领藩王升殿。宣告外国进贡礼物的官员拿着礼物名单从行,都从西阶升殿,奏乐,从殿西门进入。内赞官引导蕃王来到皇帝面前,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布“拜”,蕃王行再拜礼,跪着说:“现在遇到某个节日,我特地来拜见皇帝陛下,向陛下恭贺。”致辞完毕,负责进献本地特产的官员跪在皇帝座位的西边,宣读表状,传达皇帝旨意的官员跪着接受皇帝的旨意,然后走到蕃王面前站定。宣读诏书完毕后,赞礼官唱拜,藩王俯伏,起身,再拜。藩王和进献地方特产的官员都从西门出去,音乐响起,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音乐停止。赞礼官唱拜,音乐响起,蕃王及其属官都要拜四拜,音乐停止。礼仪结束,挥动响鞭,皇帝起身,奏乐,到达谨身殿,乐声停止。引导班列,带领蕃王和他的随从官员一起出来拜见皇太子。

前一天,礼部官员把蕃王献给太子的礼物,告诉内使监,在东宫正殿设置太子的座位,蕃王及其随从在东门外等待。又在宫殿门外和宫殿外设置蕃王行拜礼的位置,蕃王的随从官员行拜礼的位置设在宫殿下中间道路的东西两侧,全都面向北方。两名引导的官员站在蕃王拜位的北面,两名引导从官的官员站在从官拜位的北面,都面向东西方向。其余的陈设就像朝会的礼仪一样。

天刚亮,蕃王拜见皇帝完毕后,穿着平日的服饰来到东宫门外,文武官员穿着礼服入宫侍从。皇太子头戴皮弁冠、身穿皮弁服出来,音乐演奏,皇太子登上座位,音乐停止。赞礼官引导蕃王进入,音乐奏响,到达指定位置后,音乐停止。他的侍从官员在宫殿台阶下等候站立,东西相对。赞拜,音乐响起,蕃王行再拜之礼。皇太子站着接受了礼物。引班官员引领蕃王来到殿中。西门内的赞礼官引导(来人)进入宫殿中,(来人)跪着说:“恰逢某个节日,前来向皇太子殿下祝贺并致辞。”结束后,(蕃王)俯下身跪拜,起身,蕃王回到自己的位置。赞礼官唱拜,音乐响起,(大臣等)行再拜之礼,皇太子回拜,音乐停止。蕃王出去之后,皇太子就入座了。引导官员引领蕃王、侍从官前往跪拜的位置,赞礼官唱礼,乐队演奏,侍从官都行四拜之礼,乐队停止演奏。礼仪结束后,皇太子起身,音乐奏响,(皇太子)进入殿门后,音乐停止。藩王和他的随从官员依次离开。

负责接待陪伴的舍人引导亲王进见。在这之前,王府的官员在正殿东边稍靠北的地方设置了王座,王座面向西;在正殿西边稍靠南的地方设置了蕃王的座位,座位面向东。藩王在座位的南边下拜,国王在座位的北边回拜。藩王的从官在殿外门的拜位上,面朝北。两名内赞官站在宫殿上的东西两侧,两名承传官站在宫殿门外的东西两侧。负责接待的舍人站在内赞的南面,东西相对。引导两名随从官员站在他的拜位的北边。王府的官员站在殿上左右两侧,都东西相对而立。

这一天,有关部门在殿门外的东西两侧陈设仪仗。蕃王来到王府门外时,负责相关事务的人先进入府内,各就各位。君王头戴皮弁,身穿皮弁服,走出正寝,登上座位。藩王来到殿下,从西阶登上宫殿,君王离开座位走出宫殿,在殿门外迎接藩王。见面之后,王府的官员引领着诸王从中门进入。舍人引导藩王从西门进入,各自到拜位站好。赞礼官唱拜时,蕃王行再拜之礼,君王回拜,君王就座,蕃王也随之就座。引班官引领蕃王及其从属官员到拜位,(众人)都行四拜之礼。礼仪结束后,蕃王来到王座跟前,国王从座位上下来,蕃王举手行揖礼完毕后,返回王府。藩王出行,王府官员要将藩王送到门外。

舍人带领蕃王及其随从官员到中书省拜见丞相。举行朝会的前期,礼部官员在中书省后堂为藩王设置座位在西侧,为行省官员设置座位在东侧,双方相对。蕃王来到省衙门外,省中的官员出来迎接。蕃王从西阶登上,省官从东阶登上,来到省堂,宾客在西,主人在东,都拜了两拜。藩王到行省官员面前表达拜见之意,完毕后,一起进入后堂入座。舍人引领蕃王及其属官到省堂前的楹柱处,面朝北方,行两次跪拜礼,完毕后,站在蕃王身后。礼部官员供上茶后,蕃王出来,从西边的台阶下去,省官从东边的台阶下去,到省门外,各自向蕃王行礼,蕃王上马,省官返回。他们拜见三公、大都督、御史大夫时,礼仪都是相同的。

选择一个日期在谨身殿赐宴。拱卫司在殿廷左右设置黄麾仗,由内使擎执,就像奉天殿接受朝贺的礼仪一样。内使监在殿中设置皇帝的座位,皇太子的座位在皇帝座位东边稍稍靠南的地方。各位亲王的座位都按照顺序往南排列,都是向西的朝向。又在西边设置各位王爷的座位,与东边各位王爷的座位相对,都面朝东。蕃王坐在殿中的西边,第一排,面向东方。接着设置一品文官、武官陪宴的座位在第二行,二品、三品官员的座位在第三行,都东西相对。藩王的侍从官员、文武三品陪宴官都按顺序坐在西边廊屋,面向东,以北为上位。和声郎在宫殿南边的楹柱间陈设大型乐队、小型乐队和舞队。光禄寺在殿中偏南的位置摆设皇帝的酒尊。皇太子、各位亲王、蕃王以及二品官员的酒樽放置在宫殿大门左右两侧的东西两边。在皇帝的座位旁,有两个掌管酒壶的人,两个掌管酒的人,两个掌管食物的人,他们都位于东边。皇太子、诸王,设司壶一人,负责奉酒食的两人,在西侧;诸王的陈设与此相同。蕃王,设置司壶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官员的第一行和左右第二行,每行有四名司壶,他们还要负责供应酒食。光禄寺直长于西庑各置酒尊及司壸供酒食之人。光禄卿陈设皇帝的食案以及皇太子、诸王的食案,寺丞在殿中陈设蕃王的食案,直长在殿上左右文武官员以及西庑(西面的廊屋)的座位前各自陈设他们的食案,各个执事人员各自从事自己的工作。舍人引导穿着常服的文武官员站在殿门的左右两侧。又让蕃王穿着他们本国的服饰,侍立在百官的北边。引进使引导皇太子、诸王穿着常服,侍立在殿内的左右两边。侍仪官引导皇帝身穿常服登上御座,大乐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诸王各自就座。礼部官员向皇帝请示旨意,引导藩王入座。丞相、光禄卿端起皇帝食用的食案进献到皇帝面前,礼部侍郎、光禄少卿端起食案进献到皇太子、各位王爷面前,礼部郎中、光禄丞端起食案进献到蕃王面前,文武官员以及蕃王的侍从官员各自按照次序就座。内使监令在皇帝面前斟酒,司壶为皇太子、诸王以下的人斟酒,演奏细乐,演奏《太清之曲》。和声郎面向北站立,举手高唱进酒,皇帝举起酒杯饮酒,皇太子以下的人都喝完酒,音乐停止。酒又传递一轮,轻柔的乐曲奏响,演奏《感皇恩》之曲,乐曲停止。内使监令在皇帝面前进献食物,供应食物的人从皇太子以下各自进献食物,宏大的音乐奏响。和声郎唱“上食”,皇帝开始进食,皇太子以下的人都吃完,音乐停止。酒过三巡,轻柔的乐曲奏响,演奏的是《贺圣朝》这首曲子。喝完酒以后,音乐停止。开始进餐的时候,奏响盛大的乐曲,进餐完毕乐曲停止。凡是五次进食都要像这样做。第四次行酒,演奏细乐,演奏《普天乐》这支曲子,饮酒完毕后,音乐停止。进献御酒五次,奏细乐,舞者跳各国来朝的舞蹈。喝完酒后,音乐和舞蹈停止了。进酒六巡,演奏轻柔美妙的音乐,演奏《朝天子》这首曲子。喝完酒,音乐停止。敬酒七次,奏起细乐,演奏《醉太平》的曲子,跳起长生队的舞蹈。喝完酒之后,音乐和舞蹈停止了。进献食物。西边廊屋中斟酒、上菜的顺序,也与殿中一样,只是不演奏音乐。宴会结束后,皇帝起身,音乐奏响,皇太子、诸王返回宫中,音乐停止。蕃王和文武官员都按照次序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子东宫挑选了一个日子宴请蕃王。这一天,宫中值宿警卫的陈设如同朝会的仪式。内使监在殿上正中设置了皇太子的座位,诸王的座位在东西两侧,两两相对,依次向南排列。蕃王坐在西边诸王的下面,面向东方。三师、宾客、谕德位于殿上第二排,东西相对。蕃王的侍从官员以及东宫官员的位置在西侧的廊屋之下,面朝东,以北为上位(按地位高低从北向南排列)。和声郎陈设音乐,光禄寺官员摆设酒和食案,都按照谨身殿赐宴的礼仪进行。皇太子有司壶两人,尚酒、尚食各两人,东西诸王各有司壶一人,奉酒食各两人;蕃王有司壶一人,供酒食一人。太师、太傅、太保等官员,左右司壶各四人,在西廊兼任供应酒食的直长。摆放酒樽、食案和负责斟酒的人,三师以下都在座位前提前准备好食案,各种执事各司其职。舍人引导三师等官员穿着常服在殿门左右等候。又引导蕃王穿上本国的服饰,站在三师的北面。引进使引导诸王穿常服,在殿内左右两侧等待。引进使引导皇太子穿着常服出来,奏乐,皇太子登上座位,停止奏乐,诸王各自就位。礼部官员向皇帝禀报,引导蕃王入座。礼部侍郎、光禄少卿把食案举到皇太子面前,礼部郎中、光禄丞把食案举到各诸侯王和蕃王面前,三师以下的官员依次就座。内使监官员在皇太子面前斟酒,诸王以下的司壶都斟酒,演奏细乐,乐工面向北举手唱上酒,皇太子举杯饮酒,诸王以下都饮酒。献完酒,音乐停止。酒过两巡,开始上菜,大型音乐开始演奏,菜上完后,音乐停止。酒斟七次,上菜五次,都与上面相同,只是在斟酒五次、七次时,夹杂着表演各支舞队的舞蹈。西边廊屋的酒食安排和殿中的一样,只是不奏乐。宴会结束后,皇太子起身,音乐响起,诸位王爷跟随(皇太子),(众人)返回宫中,音乐停止。蕃王、太师、太傅、太保以下的官员都离开了。

中书省领受旨意(安排)宴会犒劳(使者),在宴会之前,有关部门在后堂设置了藩王以及中书省官员的座位。宾客在西,主人在东,在厅堂当中设置摆放酒食的几案,藩王的从属官员以及左右司官员坐在左司的座次上,(他们的)酒食几案就如同厅堂当中(那样设置)。教坊司在厅堂和左司的南边柱子下陈列乐器。到了这一天,都堂派遣官员前往会同馆邀请蕃王参加宴会。到达中书省衙门外面,中书省官员迎接他,左右司官、藩王的属官各自跟在他后面。宾客在西,主人在东,到了座位前,主宴的官员到藩王面前致礼,表示等待他入座。行礼完毕,各自就座。举起食案之后,执事者斟酒,细乐奏起,喝完酒,音乐停止。酒过两巡,开始上菜,奏起大乐,吃完饭音乐停止。一共要喝七次酒,吃五道菜,都和前面一样,只是在喝第五次酒、第七次酒时,夹杂着表演各种游戏。左司安排酒食和演奏音乐,与在正堂中一样,只是没有安排杂戏表演。宴会结束后,大家都出来了。行省的官员将他们送到门外,再派遣一名官员将他们送到会同馆,都督府宴请使者的礼仪也像这样。各卫的官员下属都身着军服,在门外大规模地陈列兵器仪仗。里面,藩王的从官在经历司宴饮,在御史台宴饮时就没有卫兵。

藩王向皇帝告辞时,其陈设、行礼的方式都与朝见皇帝时相同,只是不设承制、传制、方物案、宣状等官员。辞别太子,也像拜见太子的礼仪一样,只是不跪下来致辞。礼仪结束后,中书省率领礼部官员将他们送到龙江驿,礼部像他们刚到的时候一样设宴招待,然后礼部官员返回应天府。官府派人送他启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镇狱令  凤啼霜华录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小姐她又不见了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