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和道义所在的地方,忍受耻辱,料想他是不会做的。
如果不这样,一定会派兵去攻打它。
如果力量不够,手下的士兵一旦瓦解,转投他人,那你也必将死在别人手里,妻子儿女也会流离失所,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能够互派使者(往来沟通),那么进退就都在我们自己掌握之中了,这难道不是大丈夫的智慧吗?
将军听我所说的话,迅速而彻底地改变想法,与我交好来处理善后事宜,将来遇到危难前来依靠我,我不会食言。
倭寇侵犯胶州,抢劫掠夺沿海地区的百姓。
皇上退朝之后,驾临东阁,悠闲舒缓地和群臣谈论到礼仪和音乐方面的事情,对朝中大臣说:世道的安定与动乱,根源在于人情风俗,所以忠诚守信之风盛行,民俗就会淳朴;轻薄取巧之风兴起,习俗就会崇尚欺诈虚伪。
京城,是天下统一汇聚的地方,是万民敬仰向往的地方,是各地效仿的对象。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弊病,大都是用奢侈来互相攀比,用浮华的辞藻来互相诱惑,人们的情感日益放纵,风俗日益败坏,这不是用来实现国家安定清平的做法。
礼部尚书陶凯回答说:‘孔子曾经说过: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治百姓。’
现在想要整顿风俗,使轻薄取巧的行为不能出现,就必须先用政令刑罚来治理,这样之后,教化才能够推行。
皇上说:“教化一定要以礼、乐、义为根本,政令和刑罚怎么能放在前面呢?”
如果只是急于追求近期的成效而严格执行禁令,这是想要使水波清澈反而使其变得混浊啊。
陶凯叩头称好。
庚戌日。皇上驾临奉天门,对吏部尚书詹同说:“在眼前谈论政事,不如借鉴古人。
你是个儒生,应该知道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试着给朕说一说。
同回答说:‘古代帝王的治理,没有超过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的,可以作为效仿的典范。’
皇上说:“夏、商、周三代以前,治国的根本在于人心;三代以后,治国是依靠法令。”
从内心出发的道德仁义,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方法出发的权谋术数,其作用有时会穷尽。
然而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违背道德仁义,一定会采用权谋术数,选择方法不能不谨慎啊。
这个月,辽东卫派人上奏说:“元朝将领纳哈出占据金山侵扰边境,是辽阳的祸患,请求增加兵力来防备。”
于是派遣黄俦带着书信告知纳哈出说:“之前万户黄俦回来,听说将军的威名震动辽东,有这样的英姿,足以安定一方。”
然而已经过去的事情无法再回来,君子难道不应该明察吗?
过去在赵、宋两朝统治天下的时候,建立起纲领,陈列法纪,百姓安定。等到王朝末年,统治权力的纲纪解体,所以元太祖在北方兴起,元世祖入主中原统一天下,这都是上天的规律,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勉强做到的。
元朝的疆土不是不广阔,人口不是不多,军队不是不众多,城池不是不坚固。
一旦红巾军在汝颍地区兴起,成群的盗贼遍布中原地区,这中间盗用帝王名号的总共有好几个人。
小明王在亳州称帝,徐真一在蕲州称帝,陈友谅在九江称帝,张士诚在姑苏称王,明升在西蜀称帝。
那四位帝王和一位君王,都拥有军队,有的有二十万,有的有二十五万,有的有十五万,有的有十万,他们相互割据中原,超过了二十年。
我本是淮地百姓,被各路英雄豪杰逼迫,于是召集众人抵御战乱,就渡过长江,和将军在太平相会,和对待其他俘虏相比,特别加以礼遇,而且知道将军出身名门世家,所以放(将军)回到北方,现在又过了十七年了。
近年来,朕见群雄不成气候,调兵遣将四处出征,向北平定了中原,向南平定了闽越,向东攻取了方氏,向西收复了巴蜀,四个皇帝和一个国王,都被朕俘虏了。
只有元朝的昏君逃向北方而自取灭亡,汉族和少数民族全都安定下来,天下非常太平。
这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贤人君子,应该一定知道这件事。
最近听说将军驻守在金山,大力地张扬军威、发布命令,我的军队也驻守在辽左,和将军的军队军旗遥遥相望。
将军如果能派使者互通问候,贡献良马,姑且允许你们在那里,顺应那里的水草,还可以在一方称雄。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胡人建立的政权没有百年的国运呢?
大厦已经倾倒,不是一根木头就能够支撑得住的,祸患发生的先后,只有将军您自己思考一下了。
黄俦到达金山后,纳哈出拘留了他,不让他回去。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小姐她又不见了 镇狱令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凤啼霜华录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