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白话文资治通鉴 > 第80章 晋纪二(第1页)

第80章 晋纪二(第1页)

起自癸巳年(公元273年),止于己亥年(公元279年),共七年。

晋武帝泰始九年(癸巳,公元273年)

春季,正月,辛酉日:密陵元侯郑袤去世。

二月,癸巳日:乐陵武公石苞去世。

三月:晋武帝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

吴国任命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

夏季,四月,戊辰日(初一):发生日食。

当初,邓艾被杀:人们都认为他冤枉,但朝廷没有为他申辩。等到晋武帝即位,议郎敦煌人段灼上疏说:“邓艾心怀至忠,却蒙受叛逆的罪名;他平定了巴蜀,却惨遭灭三族的刑罚。邓艾性格刚强急躁,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不能和同僚们和谐相处,所以没有人肯为他申理。我私下认为邓艾本是屯田的掌犊人(低级军官),地位宠幸已到极点,功名已经成就,七十岁的老翁,还能有什么奢求!正因为刘禅刚刚投降,边远郡县尚未归附,他才假托朝廷旨意(承制),权且安定国家。钟会怀有叛逆之心,害怕邓艾的威名,利用邓艾处事方式中的疑点,罗织成他的罪名。邓艾接到诏书,立即遣散强兵,束手接受捆绑,不敢稍有犹豫观望,他实在是明白只要见到先帝(司马昭),必定没有该死的道理啊!钟会被杀之后,邓艾的属将官吏,愚昧无知聚在一起,自作主张去追邓艾,破坏囚车,解开绳索。当时邓艾处境困窘,狼狈不堪,走投无路,从未与心腹之人有过预先的谋划,却独自承受着腹背受敌的诛杀,岂不悲哀!陛下登基,弘扬大度,我认为可以允许邓艾归葬祖坟,归还他的田地房产,按照平定蜀汉的功劳封赐他的后代,让邓艾能在盖棺后获得应有的谥号,死而无憾。那么天下追求名声的士人,想要建立功业的臣子,必定会赴汤蹈火,乐意为陛下效死了!”晋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但未能采纳。适逢晋武帝问给事中樊建诸葛亮如何治理蜀汉,说:“我偏偏得不到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做臣子吗?”樊建叩头说:“陛下知道邓艾的冤屈却不能为他平反,即使得到诸葛亮,恐怕也会像冯唐(劝谏汉文帝)所说的那样(虽有能人也不能用)啊!”晋武帝笑道:“你的话提醒了我。”于是任命邓艾的孙子邓朗为郎中。

吴国有很多人谈论祥瑞征兆:吴主孙皓询问侍中韦昭,韦昭说:“这不过是老百姓家筐子箱子里的东西(指普通物件,不足为奇)罢了!”韦昭兼任左国史,吴主想让他为自己的父亲孙和作本纪(帝王传记称“纪”),韦昭说:“文皇帝(孙和)没有登上帝位,应当作传,不应作纪。”吴主不高兴,渐渐对他责难发怒。韦昭忧虑恐惧,自己陈述年老体衰,请求免去侍中和左国史二职,吴主不准。当时韦昭正生病,吴主派医生和监护人员去看管他,催逼更紧。吴主宴请群臣喝酒,不管酒量大小,一律以七升为最低限度。轮到韦昭时,唯独允许他用茶代替,后来吴主更加强迫他喝酒。吴主又常在酒后让侍臣嘲弄公卿大臣,揭发他们的隐私短处来取乐;如果谁稍有失误,就被拘捕捆绑,甚至处死。韦昭认为这样做表面上是嘲弄伤害大臣,实际上会助长君臣间的怨恨,使群臣不和,不是好事,所以他只是提出一些经书义理的问题来问。吴主认为韦昭不奉行诏命,心意不诚不尽,累积了前后的嫌隙怨恨,于是拘捕韦昭,交付监狱。韦昭通过狱吏上书陈述,并献上自己所写的书,希望以此求得赦免。但吴主怪他的书又脏又旧,更加责问,最终杀了韦昭,把他的家属流放到零陵。

五月:任命何曾兼任司徒。

六月,乙未日:东海王司马祗去世。

秋季,七月,丁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晋武帝下诏:挑选公卿以下官员的女儿以备充实后宫,有隐匿不报的按“不敬”论处。在挑选未结束之前,暂时禁止全国嫁娶。晋武帝让杨皇后(杨艳)主持挑选,杨皇后只选取皮肤白皙、身材高大的女子,舍弃了容貌美丽的。晋武帝喜欢卞氏的女儿,想留下她。杨皇后说:“卞氏是三代皇后(曹操妻卞皇后、曹髦妻卞皇后、曹奂妻卞皇后)的家族,不能委屈她做地位低下的嫔妃。”晋武帝发怒,就自己来挑选,中选的女子用深红色纱巾系在手臂上。公卿的女儿封为三夫人、九嫔,俸禄二千石的官员以及将校的女儿,则补充为良人(妃嫔等级)以下。

九月:吴主孙皓把他的子弟全部封为十一王,每个王给兵三千人。大赦天下。

这一年:郑冲以寿光公的身份退休。

吴主宠爱的姬妾: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一向受吴主宠信,他依法处置了那个姬妾的使者。姬妾向吴主哭诉,吴主大怒,借其他事由用烧红的锯子锯断陈声的头颅,将他的尸体扔到四望山下。

晋武帝泰始十年(甲午,公元274年)

春季,正月,乙未日:发生日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闰月,癸酉日:寿光成公郑冲去世。

丁亥日:晋武帝下诏说:“近代以来,常有由宠妾升为皇后的事,扰乱了尊卑的秩序;从今以后,不得以侍妾婢女充当正妻(嫡妻)。”分出幽州的一部分设置平州。

三月,癸亥日:发生日食。

晋武帝下诏:又选召良家女子和小将吏的女儿五千多人入宫进行挑选,母女们在宫中号哭,哭声传到宫外。

夏季,四月,己未日:临淮康公荀顗去世。

吴国左夫人王氏去世:吴主孙皓哀痛思念,几个月不出宫,葬礼非常盛大。当时何氏(孙皓母何太后)家族因为太后的缘故,宗族骄横。吴主舅舅的儿子何都,相貌很像吴主,民间谣传说:“吴主已经死了,现在在位的是何都。”会稽郡又谣传说:“章安侯孙奋(孙权之子)应当做天子。”孙奋的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郡,豫章太守张俊为她的坟墓扫除。临海太守奚熙写信给会稽太守郭诞,非议国政;郭诞只报告了奚熙的信件内容,没有报告民间谣言。吴主大怒,将郭诞逮捕入狱,郭诞非常恐惧。功曹邵畴说:“有我邵畴在,太守您何必担忧?”于是到官吏那里自首说:“我邵畴在本郡任职,地位在朝廷官员之下,因为那些谣言本非事实,我厌恶其丑恶的声音,不忍心听和看见,想掩盖污秽平息事端,不让它形诸笔墨,平息躁动归于平静,使谣言自行平息。所以郭诞放弃了他认为正确的做法(指报告),沉默地听从了我的意见。这次过失,实在是由我邵畴造成的。我不敢逃避死罪,特来向主管部门认罪。”于是自杀。吴主便赦免了郭诞的死罪,将他送到建安去造船。吴主派他的舅舅、三郡督何植去拘捕奚熙。奚熙发兵自卫,他的部下杀了奚熙,将首级送往建业。吴主又车裂了张俊,三人都被诛灭三族。同时诛杀了章安侯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

秋季,七月,丙寅日:晋武帝的皇后杨氏(杨艳)去世。当初,晋武帝因为太子司马衷不够聪明,恐怕他不能继承皇位,曾秘密地和皇后商量。皇后说:“立太子应立长子而不应立贤能,怎么可以改变呢!”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是贵嫔,很受晋武帝宠爱。皇后病重时,担心晋武帝会立胡贵嫔为皇后,从而动摇太子的地位,就头枕在晋武帝的膝上哭着说:“我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杨艳堂妹)有品德和容貌,希望陛下选她入宫以备六宫之选。”晋武帝流着眼泪答应了。

晋武帝任命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掌管选拔官吏十余年,每当有一个官职空缺,他总是先拟出几个才能资历可以担任的人,奏报晋武帝,等晋武帝流露出想用某人的意向,然后再公开奏请任命。晋武帝所用的人,有时并不是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大家不了解内情,以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安排,便向晋武帝进言,晋武帝却因此更加信任宠爱山涛。山涛甄别选拔人才,对每个人都加以评语然后上奏,当时被称为“山公启事”。

山涛向晋武帝推荐嵇绍:请求任命他为秘书郎,晋武帝下诏征召他。嵇绍因为父亲嵇康获罪被杀,一直隐居在家,想拒绝征召。山涛对他说:“我替你考虑很久了!天地四季,尚且有消长变化,何况是人呢!”嵇绍于是接受了任命,晋武帝任命他为秘书丞。

当初,晋军在芍陂东关之战失败时:晋文帝司马昭问他的僚属说:“最近的事(指失败),应该由谁来承担罪责?”安东司马王仪(王修之子)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指司马昭本人)。”司马昭发怒说:“司马(指王仪)想把罪责推给我吗!”便下令将他拉出去斩首。王仪的儿子王裒悲痛父亲死于非命,就隐居起来教授学生,朝廷三次征召,七次授官,他都不接受。他从未面向西(晋都洛阳在西)坐过,在父亲墓旁搭草庐居住,早晚攀着柏树悲声痛哭,眼泪滴在树上,树因此而枯萎。读《诗经》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学生们因此不再读《蓼莪》篇(以免引起他悲伤)。王裒家境贫穷,按人口种田,按自身需要养蚕;有人送东西给他,他不接受;帮助他,他不答应。学生们偷偷地为他割麦子,王裒就把麦子扔掉。最终终身未做官而去世。

司马光评论(臣光曰):从前舜杀了鲧而禹却为舜效力,是因为禹不敢废弃天下大公的原则。嵇康、王仪的死,都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罪过,他们的儿子嵇绍、王裒不仕于晋朝是可以的。嵇绍假如没有在荡阴(今河南汤阴)之战中(为保护晋惠帝)尽忠的表现,恐怕免不了要受到君子的讥讽吧!

吴国大司马陆抗病重:上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地处长江上游,两面受敌。如果敌人乘船顺流而下,疾如流星闪电,是无法指望别的部队来救援这危如倒悬的局面的。这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不只是边境被侵扰的小患。我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部边境上书说:‘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也容易丢失。假如守不住,就不只是失掉一个郡,连整个荆州也将不属吴国所有了。如果西陵有忧患,应当倾尽全国的力量去争夺它。’我先前请求驻屯精兵三万,而主管官员遵循常规,不肯派遣。自从步阐事件以后,兵力更加损耗。如今我所统辖的千里之地,对外要抵御强大的敌人,对内要安抚各蛮族,而上下现有的兵力,才几万人,疲弱困乏已久,难以应付突发事变。臣愚见,认为各位王侯年纪尚幼,不必配置兵马妨碍国家要务;另外,宦官黄门招募士兵,士兵和百姓为逃避兵役,纷纷逃去应募。请求特下诏书进行审查,将这些人全部清出,以补充边境经常受敌侵扰之地的兵力,使我的部队能补足八万人,减省各种杂务,集中力量防御,这样也许可以避免忧患。如果不这样,实在令人深深忧虑!我死之后,请求将西部边境托付给得力之人。”等到陆抗去世,吴主让他的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他的部队。陆机、陆云都善于写文章,名重于当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初,周鲂的儿子周处:体力超群,不注重小节,乡里人都把他当作祸患。周处曾问乡里的父老:“现在时局和顺年成丰收,而人们却不快乐,为什么呢?”父老叹息说:“三害不除,哪有什么快乐!”周处问:“三害是什么?”父老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龙,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周处说:“如果所忧虑的只是这些,我能除掉它们。”于是进山寻找老虎,射死了它;又跳到水里,与蛟龙搏斗,杀死了蛟龙。然后他就跟随陆机、陆云求学,专心致志地读书,磨砺自己的操守品行。等到一年后,州郡的官府都争相征召他做官。

八月,戊申日:在峻阳陵安葬元皇后杨艳。晋武帝和群臣除去丧服后,博士陈逵提议,认为:“现在实行的(三天除服),是汉文帝时的权宜制度;太子没有主持国家政事,自然应当服满丧期。”尚书杜预认为:“古代天子、诸侯服三年之丧,开始时同样穿丧服(齐衰、斩衰),安葬后就除去丧服,在居丧的‘谅闇’(居丧之所)中静居,内心哀悼直到服丧期满。所以周公不说周高宗服丧三年而只说‘谅闇’,这就是服心丧的文字记载;叔向没有讥讽周景王除去丧服而只讥讽他宴乐过早,说明安葬后就应除服,但违背了‘谅闇’的礼节。君子对于礼,保存在内心就行了。礼不是指玉帛等礼物,丧礼难道就是指穿麻衣吗!太子在外要抚慰军队,留守则要监国,不能说是无事,应该在哭祭之后(卒哭)除去丧服,而在‘谅闇’中完成三年的心丧。”晋武帝采纳了杜预的意见。

司马光评论(臣光曰):规矩是用来画方圆的,然而平庸的工匠没有规矩,就画不出方圆;丧服是用来表达哀痛的,然而平庸的人没有丧服,哀痛就无法表达。《诗经·素冠》这首诗,正是为此而作。杜预巧妙地修饰《经》、《传》以附和人情,善辩是善辩了,但我认为不如陈逵的话质朴简要而敦厚诚实。

九月,癸亥日:任命大将军陈骞为太尉。

杜预认为孟津渡口水流湍险:请求在富平津(今河南孟津)架设河桥。参与讨论的人认为:“殷、周的都城都在附近,经历了那么多圣贤都没有造桥,必定是造不成的缘故。”杜预坚持请求架桥。等到桥建成后,晋武帝带领百官到桥边举行宴会,举起酒杯对杜预说:“不是你,这桥建不起来。”杜预回答说:“没有陛下的圣明,我也没有机会施展这点巧思。”

这一年:邵陵厉公曹芳(魏废帝)去世。当初,曹芳被废黜迁到金墉城时,太宰中郎陈留人范粲身穿白衣为他送行,哀伤之情感动了左右随从。从此他就称病不出,假装疯癫不说话,睡在平时乘坐的车子里,脚不沾地。子孙有婚嫁、做官等大事,就秘密地向他咨询,他如果同意就神色不变,不同意就睡不安稳,妻子儿女因此能知道他的意思。他的儿子范乔等三人,都放弃了学业,断绝与外人交往,在家侍奉父亲的疾病,足迹不出本乡本土。等到晋武帝即位,下诏用二千石的俸禄供养他,并赐帛百匹,范乔以父亲病重为由,推辞不敢接受。范粲不说话总共三十六年,八十四岁时,在他所睡的车子里去世。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歡迎來到天堂島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沉默的巡游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犬夜叉] 情迷意乱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希望之线  皇帝聊天群  独占悖论(1V3)  战损生存指南  宿敌就是妻子  疾风回旋曲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盛唐探案录  偏离航道  11字谜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