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敦:“看在李邦主的面子上,我让一步。”
王老板很犹豫,李邦主:“万一官军过来一句话,为剿灭三藩,此马全部充公,以后再给补偿;或者吴三桂的叛军打来,也是一句话:‘老子正需要马,给老子牵走,’这两种情况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还是把银子揣在包包最稳当。”
王老板:“听人劝,得一半,行,二万就二万。”
李邦主:“成交,写契约,请王老板拿纸笔墨砚。”
王老板拿出纸笔墨砚,自己写好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画押,中人李邦主也签上名。
李邦主:“我的船怎么进得了海子?”
王老板:“门前这条河上连乌江,下通小海子。”
李邦主出去对船邦的一个头说了几句,等王老板、管世敦与李邦主赶到海子时,船邦的船很快也到了,王老板边点边交,交完后,管世敦就付二万两银票给王老板,王老板高高兴兴的走了,管世敦给了六百两的介绍费。双方大笑。管世敦带着王长顺赶往威宁,然后取道毕节、金沙、遵义回重庆去了。
管世敦到重庆不几天,先是耕牛到了,迅速配备了犁铧,接着马群到达官马场,又隔二天招的长工到了,先让他们看了去年那批拉家带口的住的地方和劳作的情况,接着他们这三千七百人在一批老长工带领下,二百五十条耕牛齐上,对七万亩田进行耕耙,然后撒播谷种,这些都是他们平时就做惯的事,所以不违农时的完成了水稻播种,接着对二万亩坡土进行翻地种包谷,基本在农时范围内,在他们来以前,每个点都运来了百头架子猪,准备肥料。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夏季六月得了一次工资,谷子收了留有高谷桩以收抱孙谷,早包谷收了又栽一季迟包谷。接着沿江修了一条大路,总之这九万亩田地经二年的耕种又成了熟土,这三千七百人,来时有的带来媳妇孩子,有的表示趁过年回家搬家小或娶媳妇安家,靠这种办法,以管家为支撑,逐步将合州几十万亩良田开垦出来,并完成了一万多户,六万人的移民。
在有了人之后,那一万亩的大鱼塘建起来了,仍分十二等份,以管世厚培养的人为主,组成了一个渔家村,进行养殖。
管家的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八业并举,长工上万,田亩数十万,果木二十万亩,鱼塘二万亩,牧场大小三个,方圆数十里,城里酒楼并客栈十一座,后又增江北厅、合州合阳镇涪州涪陵镇三座,共十四座。船运队一个,有船数十只,在重庆府成了少有的富家。交通官员,诸事亨通。管家入川插占进入第七个年头,开年后诸事顺利,由于长工们基本上在他们耕种的土地上安家落户,那种候鸟式的年终回去年初又来的局面基本上结束了。各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事,春耕夏收秋获冬藏有规律的进行。事情最多的是官马场,军马的需要量非常大,靠自然繁殖不能满足,所以还不时靠李邦主帮忙买马运马,此事管世敦都直接在管,一些名贵珍惜的马匹还是在他的官马场存留下来,繁殖着。他买马的足迹,已逐步转向西南更大的地方。有次他爹管上学告诉他一个消息:有个病人在看病闲聊时,谈到在汉中陈固有个马贩子得到几匹著名的汗血宝马,要价太高,故一直无人敢于问津,他闻讯赶往陈固,见着了这位姓陈的马贩子和他的汗血宝马,比一般马高大壮实神骏的多,遂问道:
“陈老板,你的汗血宝马卖价如何?”
陈老板:“贵得很,我一匹卖价是四千两,一对一万两。”
管世敦:“买单个为什么少些呢?买一对为什么反而要多些?那我买一个单的公马、一个单的母马八千两行吗?”
一下将马贩子问着了,经讨价还价,终于以七千两一对买了回来。后来四川总督知道此事后,遂用一万两给他买来,作为对康熙帝的生日贺礼送到京师去了,被康熙帝定位坐骑。
今年开春后春雨绵绵,管家河沟原有一座木桥已使用多年,一次管世敦从陈家桥回来,正走在桥上,突然听见“喳”一声,毕竟是宝马,马使劲一纵,飞身过桥,接着一大块桥板掉入河中,管世敦下马一看,不仅桥板老朽,甚至桥梁也年久而腐,而自己家中多是重载马车。当即回来与世选和刘芳商量,决定在管家河沟上架一座牢固的石桥。
管世敦仔细看了管家河沟的流向,刚好到这里拐了两个湾,形成一端略成东西向的河段,大桥正架在上面,连接着南北的大道。
管世敦派人四下打听,附近青木关、陈家桥、虎溪河三个镇皆没有会造桥的师傅,最后从一个石匠那里,才得知在走马岗有造桥师傅。管世敦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一再打听,最后终于在走马岗场上的茶馆里找到了造桥师傅。引荐的人告诉管世敦,师傅姓石,父子四人皆会造桥。
石师傅五十开外,世敦上前拱手敬礼:
“石老师傅,青木关管世敦有礼了。”
石老师傅:“管大老板,石某还礼了!管大老板光临走马岗,想必有什么吩咐?”
管世敦:“石老师傅是巴县驰名的造桥大匠师,我哪的敢有什么吩咐,是我有求于石老师傅。”
石老师傅:“管大老板是我巴县首富,有什么只管叫下人来说一声就行,何劳你亲自光临。”
管世敦:“我怕下人于礼不周,怠慢了石老师傅。事情是这样的,我家门前的管家河沟原本有座木桥,可能是前明建的,年久失修,我决意重新改建成一座牢固的石平桥,以利人轿、车马通行。”
石老师傅拱手道:“管大老板,造桥没有问题,具体情况,要看了才好说。这样吧,明天一早我带上我儿子从官道赶到青木关,你派人在场口那家龙泉茶社等我就行。”
管世敦:“好的,明天恭候大驾!”
石老师傅一行打早从走马出发,经金凤、曾家、虎溪于午时到达青木关,管世敦在青木关请石师傅一行吃了中饭,便到了修桥处。
管世敦:“各位师傅,就是这座桥,你们看怎么修?”
石老师傅:“这个桥修起来并不复杂,只是中间要安二个桥墩,这就比较费事,首先要让这段河流暂时改道,绕过这里,再堵住桥上下游,舀干里面的水,挖下左右桥头和中间桥墩的基坑,砌好桥墩,铺好桥板,桥便建成了。前后工期约一个月,工银五十两,管老板解决我们的吃住,辅工你们出。”
管世敦:“行!”
石老师傅:“首先的准备工作是我们负责采石,你们负责挖临时河道,所谓临时河道只是一个宽一点的流水沟而已,我用石灰划出开挖线路。”
管世敦:“按老师傅说的办。老师傅什么时候动工?”
石老师傅:“我们今天下午就赶回去,明天拿了工具就来,后天即可开工。原有木桥暂时保留,到砌桥墩时才拆,以让百姓往来。”
管世敦:“我先付二十两订金,完工时再结清,可以不?”
石老师傅:“可以!双方信义之交,就不写契约了。”
管世敦:“行!当即给了二十两银票。”
翌日中午,石师傅师徒四人被接到了管家西院安排了住处和放工具的地方,管世敦叫一个长年在午饭后带一个小石师傅去看采石的地方,午饭后,管世敦安排长工管事跟随石老师傅去放临时河道的路线,并将带些人挖出临时河道,所取之土用麻袋装起缝好,以便堵上下河道。这位管事带着二十名长工,按石老师傅的要求开挖,并用麻袋装土,由二个女长工缝合麻袋。山上的石老师傅带着三名小石师傅按砌桥墩的要求开石、制石,长工管事安排人抬到工地,七天后,临时河道挖成,在石老师傅指导下,打开最后一层土,部分河水流了进来,水位降低,长工们下水垒装泥麻袋截流。大半天,截流成功。然后转入桥下游截流。天快黑时,下游截流成功。第二天,四位长工开始用桶舀里面的水,舀了一天,才将水舀干。翌日开始拆木桥,拆完后,清除桥下淤泥又花了二天。又按石老师傅指定的位置开挖桥两头和中间二个桥墩的四个基坑,挖下去三尺便到地下岩石面,老师傅将三个儿子调回来和他一道用钻子将斜的岩面打平,然后就开始了砌桥墩的事。三个儿子老二、老三各砌两个桥头的桥墩,他与大儿子砌中间的二个桥墩,桥墩横长一丈五尺,宽三尺,三天后便砌好了。最后是放桥板,九根长一丈、宽四尺,厚二尺的石桥板,放在桥的两头,由三根长铁管?成的三脚架上吊着铁滑轮,粗麻绳拴好外端,拉动滑轮链子,慢慢的将桥板外端抬起,慢慢向外送,到达桥墩中央便慢慢放下,再用铁撬棍进行校正到应到的位置,就这样,上午吊装三根桥板,下午吊装另一头三根桥板,一直到擦黑。第二天放中间三块桥板,到半下午时才放好。就这样,一座宽一丈、长三丈的石桥便稳稳当当的架在管家河沟上了。时间用了二十五天,又用了三天时间砌好两边的护栏和前后两头各长一丈的上桥石路面,又花了两天时间折去上下游堵水的麻袋,回放在开挖的临时过水的水沟中,修桥之事全部结束,果然耗时一月。
管世敦邀集青木关、陈家桥、虎溪河三镇头面人物和四乡父老,在桥头开了个盛大的踩桥大会,会上鼓乐齐鸣,他带着大家从南头走到北头,完成了踩桥仪式,大家一致提议,此桥命名为“管家桥”,大家要他写篇简短文章记叙此事。现将他撰写的《管家桥记》录于后:
惟大清康熙七年夏,连绵阴雨,致使管家河上年久失修之木桥濒于垮塌,黎庶旅之心惊、车马过之胆颤。六月下旬,终致桥板断裂,险象环生,余延请大匠师石某父子,开山裂石,立桥墩于河中,覆桥板于墩上。石桥落成,坦途是现,乡里为之欢悦,百姓履之复安,皆称此桥为管家桥也!属余作文以记之,余欣然命笔成文,并刻石成碑,以记是邑之盛事也。
邑人管世敦
此桥落成,即方便了自己的行走运输,也方便了青木关、陈家桥、虎溪河三镇的交通,故此桥被大家喊成管家桥至今。逐渐管家桥变成了地名,成了管家所在的代名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皇帝向前冲 最强虚拟购物商 超级宠物系统 黑料影后 医本正经,妃君莫属 余念 紫霄天启决 位面特派员 女二大作战 心瘾 女朋友是最强天使 国企小职员 祉痕[娱乐圈] 都市大亨之慧眼 星光予我 时间轴论[ABO] 重生高二 守株待妻 午夜布拉格 boss息怒:豪门攻妻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