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战国“粮食调控鼻祖”!靠“平籴法”让魏国富强,可惜被后世腐儒误解
战国时,李悝对魏文侯说:“要做好粮食价格稳定,必须仔细观察每年的收成,把年景分成上、中、下三种丰收,还有小、中、大三种饥荒:
上丰年(大丰收):一亩地的收成能达到平时的4倍,除去自家吃的,每户能余400石粮;
中丰年:收成是平时的3倍,每户余300石粮;
下丰年:收成是平时的2倍(原文“自一”为表述简化,实际指比常年多1倍),每户余100石粮;
小饥荒:收成只有平时的110,每户仅收100石粮;
中饥荒:收成70石;
大饥荒:收成只剩30石。
所以要按年景调整粮食收购:
上丰年,官府按每户余粮的34收购,只留14给百姓自己用,既不让粮食浪费,又能多囤储备;
中丰年,收购余粮的23;
下丰年,收购余粮的12;
一直调到百姓口粮刚够、粮食价格稳定就停手。
等到饥荒时就反向调配:小饥荒,把下丰年囤的粮拿出来卖;中饥荒,用中丰年的储备;大饥荒,用上丰年的储备粮低价出售。这样一来,哪怕遇到水旱灾害,粮食价格也不会暴涨,百姓不会逃荒离散——本质就是“拿丰年的多余粮食,补灾年的缺口”。”
这套“平籴法”在魏国推行后,魏国很快变得富强起来。
冯梦龙点评:“平籴法”是常平仓、义仓的源头,后世腐儒却瞎批评
其实李悝的“平籴法”,是后来常平仓(调节粮价的官仓)、义仓(救灾粮仓)的鼻祖。可后世有些迂腐的读书人,竟然拿“尽地力”(让土地发挥最大产能)指责李悝,说他“过度压榨土地”。
这话多荒唐!不把土地的产能发挥出来,难道要把百姓的力气榨干吗?难怪这些人嘴上忌讳“富强”,实际上也没法让国家富强——连“藏粮于官、以丰补歉”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怎么可能让国家稳定发展?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对付“粮价暴涨暴跌、百姓流离”,别靠市场瞎晃,要“按年景精准调控”
李悝的破局点,是看透了“粮食问题的核心是供需失衡”:丰年粮多价贱,农民吃亏;灾年粮少价贵,百姓饿死。他用“平籴法”搭建了“丰年收、灾年放”的调节机制:
丰年收粮:按丰收等级定收购比例,既不抢百姓口粮,又能囤够储备,避免粮食烂在地里、价格崩盘;
灾年放粮:按饥荒等级用对应储备,低价售粮,避免粮价飙涨、百姓买不起粮而逃荒;
动态平衡:收和放都“适可而止”,以“百姓够吃、价格稳定”为目标,不极端、不折腾。
这就像现在应对“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夏天蔬菜多,政府可以收购储备或补贴冷链储存;冬天蔬菜少,再把储备的蔬菜投放市场,既不让菜农亏本,也不让市民买贵菜——本质都是“用调控补市场的短板”。
二、核心启示:遇“供需失衡难题”,别等市场自愈,要“建提前预判的调节机制”
李悝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农产品调控:某地盛产苹果,丰收时果农贱卖还卖不掉,歉收时消费者买高价果。可以像李悝那样,政府建“苹果储备库”:丰收年按保护价收购,歉收年按平价投放,既保果农收益,又稳市场价格;
能源储备:夏天用电高峰,电价飙升;冬天用电淡季,电厂产能浪费。可以推行“错峰储能”:淡季鼓励企业储电(给优惠电价),高峰时释放储备电,平衡供需、稳定电价;
社区物资:社区里的日用品,有时囤太多过期,有时急需却缺货。可以搞“社区共享储备”:居民把多余物资登记入库,需要时免费领用,社区按消耗定期补充,避免浪费和短缺。
简单说就是:“供需失衡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提前准备’。像李悝那样,按不同情况定不同策略,建‘收放自如’的调节机制,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而不是等出事了再手忙脚乱。”
【原文】李悝
李悝谓文侯曰:“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余三百石;下熟自一,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上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籴。故虽遭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此为常平义仓之祖,后世腐儒乃以尽地力罪悝。夫不尽地力,而尽民力乎?无怪乎讳富强,而实亦不能富强也。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智囊里的管理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 恶毒皇后沦陷记 队长你宝贝老婆又靠画画破案了 斗罗:开局截胡唐三 挣钱一本通 真心悖论(父女) 顶级名利场!太子爷甘做我裙下臣 穿越到修仙世界,要怎么办 民国丶从上尉连长到特级上将 鲁智深现代行侠记 山海有灵:玄鸟引途 沧海覆云歌 综影视:各世界观看少白与少歌 与春同归去 斗罗:帝血弑天 从现在起,我将暂停世界一分钟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离婚当天,霸道总裁跪求我复婚 问道录:趋吉避凶谋长生 【COD乙向】阴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