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京汽以及其他车企打破了红星钢铁集团设下的供应链技术壁垒,那又能怎么着?
无非就是继续竞争呗。
钢汽有着除了卡车以外几乎所有乘用车以及兵用车车型,产能更是国内首屈一指。
对零部件的消耗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供应链的基本订单量,剩下的就交给合作伙伴了。
京汽和一七厂这些大企业可以抱团取暖,共建供应链体系,那些省属或者市属乃至是县属、镇属汽车工业企业怎么办?
这些小车企拿不到大企业的合作资源,与红星钢铁集团的供应链合作更具有普及性。
你说镇上也有汽车工业?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后世很多大集团、大企业最初还是街道企业、村属企业呢。
在发动机、底盘以及各种零部件统一生产规格以后,造车这件事似乎成了有手就行的行业。
这么说吧,某县劳动资源富集,工人无法安置,遂成立汽车制造厂。
不用费劲巴力地去全国各地采购和订购零部件,只需要从红星钢铁集团汽车零部件供应库中选定组装汽车所需的部分零件,做好运输和库存准备就行了。
剩下的?
不一定非要购买流水线装备,对吧。
没有这部分预算是一个原因,没有配套的技术和工人也是一个原因。
反正人员是富集的,工人是无法安置的,那就人工组装,流水线没有,移动架子还是能做的。
这个年代汽车工业由于红星钢铁集团的成立,正处于迸发前夜。
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能买得起车的就那么多单位,可汽车的产能和售价,以及地方保护体系又很复杂。
所以钢汽生产的汽车有在全国铺设销售渠道,但也止不住这些小作坊能开张。
目前212的售价依旧维持在元每台,部分地区甚至能卖到元。
这还是红星羚羊已经开发出二代车型,并且在全国销售的情况下。
有212维持车价,这些小车企不仿别人,专仿212。
你就看吧,全国的212五花八门,远看外观没区别,近看……没法看了。
与212相类似的外壳,扣着羚羊一代的整套汽车系统,这倒是实现了部分优势互补。
212还没配置暖风和收音机的时候,盗版车倒是先用上了。
只是这种车的劣势也很明显,兼具了羚羊一代的缺点和212的缺点,可谓是两极分化。
有人问了,既然仿都仿了,用的也是羚羊一代的整车系统,为啥非得扣个212的壳子?
羚羊最拿得出手的便是外观了,如此设计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这个问题不是仿谁来决定的,钢汽从没有严肃抨击仿造羚羊汽车的行为,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专利法。
仿212是因为212的售价高,他们搞降价能卖得出去。
仿羚羊一代,那不是扯犊子嘛,他们可是手工作业,能比得上钢汽的流水线生产成本?
如果按羚羊一代的售价销售手里的汽车,无异于从平顶山拉煤卖去山西大同。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好笑的现象,以京汽为主的圈子一边抨击和抵制这种粗制滥造的“拼车”和“手攒车”行为,一边将这些小车企拒之门外。
而这些小车企在无缘大企业组建的供应链圈子的情况下,只能更加依靠红星钢铁集团的供应链。
在面对竞争压力时,只能疯狂地仿造212汽车。
结果呢?
京汽当然不满始作俑者红星钢铁集团,但他们又拿不出证据来控诉红星供应链的不合理行为。
因为本质上讲,红星供应链只提供汽车系统组装零部件,是不包括汽车外壳的。
换句话说,老百姓有条件,完全可以按零部件清单采购一批零件,带回家自己组装汽车的。
你是用鞋带也好,还是用铁丝也罢,供应链是不管你的,因为供应链不卖汽车,称不上违规。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京汽知道坏事是谁干的,但他们不敢明着骂街。
因为老李比他们还有路由、更会骂街。
正因为这种竞争和矛盾,造成大车企之间明争暗斗,来到东德以后更是花样百出,互相提防。
李学武也是特么坏透了,他带领的红星钢铁集团技术采购团队明明对w50等汽车技术没什么兴趣,却偏偏要做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搅屎棍姿态。
没错,圈子里都叫他们搅屎棍。
好好的钢铁工业不做,非要做跨行,还做的这么好,做的这么绝,让他们怎么活。
所以李学武高喊着一定要去莱比锡,一定要把w50带回红星钢铁集团。
所以不出意外的,几乎所有企业都对w50表现出了关注和兴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全民武道 平庸资质:开局转让机缘 相亲女总裁后,我转运了 穿越古代做手术 从海贼开始燃烧世界 败家子的私房钱比国库还多 女神的超级鳌胥 海灵顿公爵 刀不语 末世红警:帝国时代 七零炮灰:真千金她又甜又美 机械虫潮 大叔有点帅 从山海经复苏开始 爱上美女领班 九龙剑尊 破空穿梭 神婿叶凡 宽容快乐 逍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