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你的嗓子?!……&rdo;
&ldo;她死了……&rdo;
第十五章
1
四月标志着这座北方城市的苏醒。树木在春天的裙边慢饮着冬天馈赠给它们
的琼浆玉液,醉意微微之中解了银铠甲,披上绿斗篷。
从松花江上开始听得到轮船的汽笛声了。隔江望去,对岸已不再是荒僻的地
方,太阳岛树丛的初绿赏心悦目。江畔公园的游人日渐增多。清晨,老人们在江
边练太极拳或练气功。傍晚,一对对一双双二十来岁的情侣们的倩影,在江边徜
徉过来又翩漫过去。
星期天,有工作且有兴致的人们,则乘舟过江,去踏彼岸之春。
邓丽君的歌声从台湾跨越海峡传到了大陆,又从广州、上海、北京沿着铁路
线以八十公里的时速传到这座城市。虽然还没达到风靡的全盛阶段,但已显示出
方兴未艾的走红势头。&ldo;美酒加咖啡&rdo;、&ldo;月亮就是我的心&rdo;之类歌曲,随着
&ldo;家庭四化&rdo;这一民间口号的提出,给本市最先拥有录音机的人们带来了时髦的
欣赏。某些热衷于赶时代之&ldo;潮流&rdo;而又有家庭之经济基础的小青年们,拎着一
台&ldo;夏普&rdo;或&ldo;三洋&rdo;,里面装上一盘&ldo;邓丽君&rdo;,将音量放到极大,在江畔招
摇过市,仿佛他们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拿破仑似的。
在北京,《中国青年报》正展开讨论当代中国青年可不可以跳&ldo;迪斯科&rdo;,
留&ldo;披肩发&rdo;,穿&ldo;牛仔裤&rdo;,描眉抹唇究竟算不算&ldo;资产阶级生活方式&rdo;的严
肃问题。文坛&ldo;歌德与缺德&rdo;之争风波未平,影坛又因《望乡》唇枪舌剑。&ldo;参
考影片&rdo;票价高达七元八元及至十元以上。录像机和后来被称为&ldo;精神污染&rdo;的
录像带,正从各海关源源地被奉送到或被带回到某些权贵之家。
而在a市,市委又作出决议,恢复了一批老干部的名誉和职务。
一支由建筑工人组成的维修大军,对全市&ldo;文革&rdo;中耗资几千万元所挖之深
&ldo;洞&rdo;,继续耗费人力物力进行不得已的维修和填埋。
一家电影院的广告上写着:今日上映外国影片《&tis;xxx》,深刻揭露资本
主义社会矛盾,其中也有不少&ldo;黄色&rdo;镜头,欢迎广大观众批判。
售票窗口前,小青年们恨不得挤破脑袋。
&ldo;特殊治安条例&rdo;没有宣布撤销,但城市的气氛已不像一个多月前那么紧张
了。
&ldo;一中事件&rdo;仍是欲了未了之事件。
二十余万返城待业知青仍在待业。
这一切值得一提或根本不值一提的城市的事情和事件,似乎都在季节的白绿
色彩过渡的美好日子里,失去了本色。
王志松已经参加工作近三个月了。今天是他发工资的日子。
他在上衣兜里装着五十九块钱。他返城后衣兜里第一次有过这么大数目一笔
钱。他的基本工资是三十八块,比在北大荒多了一块。
这个月他一天也没休息,还加了许多天夜班,所以多开了二十一块。他很高
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那身新工作服洗了两次,半新了。穿着半新的工作服,上衣兜里装着五十
九块钱,腋下夹着饭盒,他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一位顶天立地的公民了。一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冉之父 和初恋炒CP[娱乐圈] 谁都不及你的傲娇 状元娘子 年轮 恩怨江湖 缇萦 清末四公子 政协委员 狡猾是一种冒险 清官册 一受封疆 感觉日本 我有方外客 阮陈恩静 正德外记 野性难驯 奔跑吧!少女! 重生之魔尊不想成亲 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