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的气舵等设计开始起效。
推进剂燃烧产生横向动能,通过侧推开始让导弹转向。
最后超宽带近炸引信开始工作,引导导弹命中U2。
在整个过程中。
导弹的转向近似可以看成是一个类似【L】的形状。
但另一方面。
想让高速下落的导弹拐弯,这里需要的推力其实是很强的。
而推力的实质,就是消耗燃烧室内的推进剂。
拐弯所需要的推进剂之多,甚至要远远超过直线加速的消耗。(doi:10.13675.tjjs.2203015)
但如果能够利用气动结构让导弹自行完成转向......
那么这部分的推进剂就有可能省略了。
如此一来。
整个燃烧室的体积,一下子可以缩短半数以上!
什么?
你问为什么不直接斜45°发射?
当然是因为斜45°发射需要一直用推进剂让导弹保持一个斜向下的姿态,这种做法消耗的推进剂甚至要比L型更多。
看着陷入沉思的钱五师。
一旁的徐云则轻轻缩了缩脖子。
应该不会被打吧.....
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
他提及的这个方案的最初灵感,其实来自后世嫦娥五号回归时使用的技术。
也就是当年曾经上过热搜的那个【太空打水漂】。
当然了。
这个打水漂技术的真正称呼,其实是「跳跃式再入」,属于一个非常精细的操作。
这是半弹道再入的一种特例,适用于高速再入稠密大气层。
至于目的......
自然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过载和加热。
上辈子是吴刚的同学应该知道。
地月的距离其实很远。
当探测器从月球返回的时候,几乎是在垂直向着地球做自由落体。
重力会不断加速探测器,最终会把它加速到10.9KMS的速度。
这个速度之快,比第二宇宙速度只差了300MS。
太空中没有阻力,这意味着飞行过程中你不用开着引擎,但你也没处踩刹车。
任何人为的速度改变,都需要人工施加外力。
等飞到了目的地。
如果你不想硬着陆...也就是撞上去,就必须改变速度甚至方位。
对于月球,落地的时候还可以用火箭强行消力。
毕竟它引力小、速度慢嘛。
可是对于地球这么大引力的物体,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
原因很简单。
化学火箭能提供的速度改变量,主要取决于燃料的多少。
想增加速度改变量,就必须增加燃料。
但这样一来。
且不论嫦娥五号的燃烧室够不够存放燃料,光是发射嫦娥五号的运载火箭就要增大数倍——根据之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可以看出,随着速度改变量的增加,火箭质量会指数倍地提升。
因此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行的。
最终经过各方面讨论。
设计组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回归方案:
如果能把进入大气层的位置精确控制在一个叫「再入走廊」的范围内,那么大气密度可以对回归舱进行减速。
也就是回归舱进入到大气层约60公里后,会在底部形成一个弓形激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抽到了一颗星球 怪谈盛行之后 网游之开局获得bug加成 我能融炼万物 灵魂订造师 从一人开始升格诸天 我的亲戚有点多 从全球穿越开始 我绑架了一个外星文明 我可以进入游戏 我创造的那些神话种族 全民海岛:我能点化 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他和她们的群星 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 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 终极教父系统 惊悚游戏:我签到后成为最强玩家 港综我最秀(港综:开局五点战斗力) 当英雄联盟降临美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