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威 真的错了(第3页)

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威 真的错了(第3页)

有了能降的概念以后。

便可以定义某种物质的平均对数能降了。

也就是中子与这种原子每次散射所产生的平均能降:

ξ=Δuˉ≈2(A+23).

这个是平均能降的近似计算式,可对原子量A大于10的原子使用。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以某种原子制作的材料作为靶心时,中子平均需要散射多少次才能从E0降到指定的E:

N?E0?ln?Eξ。

举个例子。

中子从2MeV(裂变中子平均能量)慢化到0.0253eV的能降,就是u=ln?E1E2=18.1856。

当然了。

能降这个概念在后世也进行了部分概念迭代,更多被应用在反应堆领域。

不过眼下这个时代这种概念还是很主流的,无论国内外都要到80世纪才会进行版本更新。

而对于一枚降能的中子来说。

它的‘一生’则要经历慢化和扩散两个过程。

其中慢化的平均时间称为慢化时间,扩散的平均时间称为扩散时间。

中子寿命呢,就可以表示为慢化时间加扩散时间——这应该算是小学一年级难度的加法......

换而言之。

中子在一次核反应中存在的时间,可以用自由程除以运动速度得到,也就是对平均能降进行积分。

等到了这一步。

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便出现了。

这也是一个在量子力学与流体力学、以及电动力学中都广泛出现的概念:

流密度,j=pv。

所谓流密度,指的是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内物理量变化的一个量。

从它的样子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

密度乘以速度。

密度代表着微元,而速度是与系统边界相垂直的,这表示着离开或者进入系统的微元。

在核工程中。

取中子密度为n,则有中子通量密度,也是中子流密度中子?=nv中子(m2?s)。

也就是每秒经过单位面积的中子数量。

既然中子通量密度可以衡量体系内中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到宏观截面Σ具有反应概率的物理意义,所以就可以定义核反应率R中子R=Σ?中子(m3?s)。

这代表着发生核反应的概率,也就是平均单位体积内单位时间内反应掉多少个中子。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徐云指出的地方,便是两个步骤中中子密度的对比差值出现了异常。

依旧是举个不太准确但比较好懂的例子来描述这个情况:

假设你叫李子明,在一所小学的三年二班读书。

你的班级在教学楼的三层,整栋教学楼相同的教室有几十间,并且一层只有一个入口。

那么所有人去班级的步骤肯定都是这样的:

先通过一层入口,沿着楼梯走到各自楼层,然后再进入自己班级。

也就是.....

某段时间内。

进入三年二班这间教室的人数,肯定要远小于从一层进入教学楼的总人数。

换而言之。

二者的比例不说是几比几吧,肯定是要小于....或者说远小于1的——一个班级按照50个人算,走进教学楼的最少有数百号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港综我最秀(港综:开局五点战斗力)  灵魂订造师  网游之开局获得bug加成  我可以进入游戏  我的亲戚有点多  怪谈盛行之后  全民海岛:我能点化  我绑架了一个外星文明  他和她们的群星  从全球穿越开始  当英雄联盟降临美漫  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  我能融炼万物  我抽到了一颗星球  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  我创造的那些神话种族  终极教父系统  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惊悚游戏:我签到后成为最强玩家  从一人开始升格诸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