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村姑与胆小鬼 > 第3章 梦碎(第2页)

第3章 梦碎(第2页)

我的妈呀!咋这么晚了?董山听村里人说,傍晚是鬼魂开始出没的时候,刚才只顾兴奋了,却忘记早点回来,早点过了这片坟冢多的荒野地,这个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走,该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一紧张,耳朵、鼻子和眼睛就分外地好使,许多平常听不到的、看不到的,以及闻不到的,这时都听得真真切切。

哎!确实有哭声啊?呜呜咽咽的,这是从哪里来的哭声?

董山更凝聚了耳朵的听力,搜寻着若隐若现的声音。眼睛配合着耳朵的搜寻,向远处看去,就看到了高高凸出地面的水泥筒子,那是一口浇地井。真真切切的,里面传来哭声。董山大着胆子,往那口井走近了些,哭声就更加真切了。

去看看,董山想。

但刚想到这里,他突然又想起母亲曾经告诉自己的,每到中午和傍晚,是鬼魂出没的时刻,你若在路上碰到有人哭,千万别看。你若经过他身边,千万别回头。你一看,那鬼魂就勾你的魂,你一回头,那鬼魂就扑过来了。

想到这里,董山一阵害怕,拔腿就跑!

他本就是个胆小的人。

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见人多就怕得要死,紧张说不出话,导致严重的口吃。而且会浑身颤抖,脸红脖子爆青筋,严重时甚至会昏厥过去。

老烟筒村是个名字挺奇怪的村,您想象这个村村口一定立着一根巨柱擎天的老烟筒,而事实上这里只有传说,半根烟筒也没有。

站在村口,一眼看过去,便是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

传说老烟筒村是太上老君为升仙铸台烧砖的地方。村里的老人说,很久以前,在村东头却曾耸立着一根巨大的烟筒,但那是几百年以前的事了,据说那时村里还家家烧砖,是当地最为富裕的。

在距离老烟筒村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真有一个老君升仙台,相传是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因而得名老君升仙台。台有五层楼那么高,上小下大,犹如一座被削去了顶的巨大坟墓。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门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老烟筒村有5oo多口人,分东西两个小队,一条主街贯穿两头,5分钟可走完。这样的村子在周市大地比比皆是,因此,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村。

关于这个村的厚重只是传说,能证明它辉煌的古迹早已埋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地里。这个村能识一百个字以上的屈指可数,历史上也没有听说哪个人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中过举人、进士的,似乎连个秀才也没有出过。

村人记忆中,这个村最牛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老板叫黄元,但与周边村庄比起来,这个老板也瘦弱得很,小到勉强混个老板的身份,还遗害后代颠沛流离。这里也没有出过大商人,也没有听说出过什么能工巧匠。当然,这个村也没有名胜古迹,哪怕是一个上规模的庙宇。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村增加点神秘色彩,这个村西头有一个灶王庙,虽然不过只有一米高,半米宽,但听说有两百多年历史了,算是名胜古迹吧!

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村找个特点,那就是穷。

这里祖祖辈辈的穷,穷到男人的裤子经常漏腚,女人奶子包不全,走路晃来晃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光棍特别多。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人们就给这个村送个响亮的外号,美其名曰“叮当村”。

为什么是叮当呢?

他们说男人天生有俩铃铛,因衣服兜不住,所以走动时就摇动,就像生产队长站在村口摇铃铛。也有一种说法是,那两个铃铛经常闲着,没事干只能相互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叮叮当当,相互取乐,因此,叮当响。

那时候,老烟筒村里的女人大多嫁到邻村去了,村里的男人娶老婆却不容易,因为外村的人不愿意嫁到这里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老烟筒村里的光棍总共有1o8条,占了中年人的一半,他们往往穿着破烂黑涤纶裤子,斜披着破旧的蓝咔叽中山装,中山装上大都打着花花绿绿的补丁。他们喜欢盘腿坐在地头,有的谈天说地,有的下五道棋,有的背靠梧桐树抠脚丫子上的老茧,有的则脱掉夹袄挤弄上面的虱子。因有1o8条光棍的缘故,因此,外村的人给这个村的光棍又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梁山好汉。

好在,董山勉强算打光棍,勉强够格被村民凑到“1o8条梁山好汉”之中。因为,在农村25岁以前结婚算正常,过了25岁,才有找不到媳妇的危机感。

董山刚过要婚配的年龄不久,算了算虚岁27岁,还没达到老大难的地步。

但董山老爹老娘可有点坐不住了,他们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村里1o8条“梁山好汉”几乎都是过27岁后才落下的。

更让他们担忧的是,董山与村里那1o7条好汉比起来,还有个致命的缺点:胆子小,遇事就紧张,导致了严重的口吃,一句话到他嘴里,半天说不清楚,通红着验,逼得头颈上的筋络根根绽起来。

董山原本是不胆小也不口吃的,他的病是从父亲残废了双腿开始的。

董山的父亲董松陵,名字颇有诗意,却大字不识一个。董松陵有一个愿望,一定要让他的儿子成为一名诗人。

至于诗人是什么,董松陵认为应该是状元、举人、秀才,就像孔子庙中的老夫子那样,拿着一卷书,摆着摇头晃脑的姿势,天天有人上供给吃喝。

但他唯一的儿子董山看见成行的文字就头晕,又因为生得文弱,天天耷拉着头,不爱和村里其他人说话,更不会摇头晃脑读书。

因此,董山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无论董松陵怎么揍他,他就是不愿意去学校,一直到二十多岁了,还是爱一个人去荒郊野地晃荡。

董山生得一双巧手,他设计的捕老鼠夹子百发百中,一个晚上能捉十几只老鼠。老烟筒村遭遇大旱那年,庄稼全渴死了,颗粒不收,村民把村里的榆树皮都剥光了。但董松陵一家凭着董山的那双妙手,愣是每天捉几只老鼠打牙祭,竟吃得肥光肥光的。

董松陵天天吃着董山捉的野味,也就慢慢忘记了让他当诗人的愿望,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觉得董山比诗人强,诗人没有饭吃会饿死,董山却能让全家人饿不死。

那一年,乡里还真有个诗人饿死了,饿死的诗人是大徐庄的徐海子。徐海子是方圆五十里的大才子,上了燕京大学的,回来后在乡里当老师,颇会琴棋书画。但因为徐海子只会写诗不会生产劳动,听说在乡里被人辱骂,还被人使劲踹脑袋。徐海子就不教书了,也不写诗了,但不写诗也得被欺负,徐海子实在受不了,斯文扫地啊!于是,他不教书,不写诗,也不吃饭了。甚至乡里照顾他,给他找了个写标语的轻松活儿,他也坚决不干。一天不吃,两天不吃,许多天不吃,徐海子就饿死了。

徐海子死的时候摆着打坐的姿势,就像庙里的老夫子突然坐下了,眯着眼睛,腰杆笔直笔直的。

徐海子死了好几年,四邻八村都还议论说徐海子是文曲星下凡,有神仙的骨气,一般人饿一天都难受得要死不活的,但徐海子能撑到死也不愿意吃一口,这份傻愣愣的劲儿,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

想着徐海子都死了,要是董山写诗,那不是也活不下去?董松陵就觉得很欣慰,庆幸董山没读书。董松陵逢人就说:“幸亏我娃命硬,要是按照我意愿读书了,说不定就像徐海子一样丢了性命,多可怜啊!我还能有这个娃娃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攀上傲娇摄政王只为混饭吃  暗黑降临  快穿:女神她又暴躁了  我,满门忠烈,被综艺直播曝光了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袖手旁观  千咒  小甜柚  剑道至尊李玄伊沁  枯荷花开2  没上过山,但会捉妖  我也门大暴君,世界第六大流氓!  小祖宗,穆爷说他错了  我竟靠理论创造了修仙功法  赌场  穿成恶娇娘  开局签到读书系统  快穿:娱乐圈大美人与女神抢圣人  生存真的不容易  报告皇上,渣女贵妃又在撩你了  替嫁后,被亿万总裁宠上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