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佛教十五题 > 第28章(第1页)

第28章(第1页)

这个bur是怎样来的呢?根据avongaba的意见,它是由but演变过来的。她认为,在中国北方的某一个方言中,t读若r,中国人把tatar音译为&ldo;达怛&rdo;(古音以t收尾),也属于这个范畴同上书,页同……

hwbailey对这个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

但是&ldo;佛&rdo;(buddha)也用另一种形式从中国传入中亚。西藏文h-bur表示出8世纪顷汉文&ldo;佛&rdo;字的读音,参阅jras(《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刊》),1927年,页296。这个r代表从尾音t发展过来的汉文尾音辅音。粟特文复合词rsnkbursang&ldo;佛陀僧伽&rdo;中有这个词儿。这个词儿从粟特文变成了回鹘文bursang,以同样的形式传入蒙古文。回鹘文(在蒙古文中作为外来语也一样)burxan的第一部分,可能就是这同一个bur&ldo;佛&rdo;(参阅ironov,《龟兹研究》,页74)。于是回鹘文tngriburxan意思就是&ldo;天可汗佛&rdo;,但是这个含义不总是被充分认识的,以致摩尼教回鹘文典籍中burxanzrucv意思是&ldo;burxan琐罗亚斯德&rdo;。在另一方面,日文借用了带t的字,butu(butsu)。operaora,articleniranianstudies,edbynawabi,shiraziran,1981,p104

他对tr的解释同avongaba稍有不同。但是,这是从中国传入中亚的,证据似还不够充分。

上面我谈了回鹘文中梵文buddha变为but然后又由but变为bur的情况,其间也涉及一些其他中亚新疆的古代语言。我现在专门来谈buddha在一些语言中变化的情况。我先列一个表:

大夏文buddha变成了bodo,boddo,boudo

拜火教经典的中古波斯文(巴列维文)

buddha变为bwt

摩尼教安息文buddha变为bwtbut

摩尼教粟特文buddha变为bwtytyy

佛教粟特文buddha变为t

达利文buddha变为botgdjelanidavary,baktrisch,ewrterbu插ufgrundderschriften,handschriften,&uul;nzenundsielstee,heidelberg,1982

从上列这个表中,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文字大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夏文,在这里,原来的梵文元音u变成了o或ou,此外则基本上保留了原形。一类是其他属于伊朗语族的文字,在这里变化较大。与梵文原字相比,差别很明显:由原字的两个音节变为一个闭音节,原字的尾元音a(巴利文是o,梵文体格单数也是o)丢掉了。惟一有点问题的是,摩尼教粟特文语尾上有y或yy,可能代表一个半元音。即使是这样,也并不影响大局,y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梵文u相对应,它可能仍然是一个音节。至于在1947年那一篇论文中最让我伤脑筋的清音浊音问题,在这里已不再存在了。这里绝大部分都是浊音,只有摩尼教粟特文和佛教粟特文是清音。但是,根据hwbailey的解释,这也不是问题。他说:

在粟特文中,印度伊朗语族的浊辅音bdg在字头上变成摩擦音βδ&gaa;,在含有bdg的外来词中,它们都需写成ptk。因此,ty这个拼法就等于but。在新波斯文中,but与这个形式正相当,意思是&ldo;偶像&rdo;。但是&ldo;佛&rdo;的含义在新波斯文许多章节中仍很明显。operaora,p103

这样一来,清音浊音问题中残留的那一点点疑惑也扫除净尽了。

bailey还指出来,bundhinoperaorap103。中有but这个字,它是企图用来代表avesta中的buiti这个字的(vidēvdt,19,1,2,43,此章约写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新波斯文证明有buti这样一个字的,这个字与粟特文的ty完全相应。学者们认为,这就是buddha&ldo;佛&rdo;。operaorapp106~107。

根据上面的叙述,1947年论文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全部彻底解决了。再同&ldo;佛&rdo;与&ldo;浮屠&rdo;这两个词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类大夏文中与梵文buddha对应的字,有两个音节,是汉文音译&ldo;浮屠&rdo;二字的来源,辅音和元音都毫无问题。第二类其他伊朗语族的文字中,与buddha对应的字只有一个音节,bailey在上引书,页107,注2中指出,avestabuiti最后的i可能来源于东伊朗语言。这个i就是我上面讲到的半元音y。是汉文音译&ldo;佛&rdo;字的来源。难道这还不够明确吗?这个极其简单的现象却有极其深刻的意义。下面2中再详细阐述。

我在这里再谈一谈吐火罗文的问题。德国学者franzbernhard写过一篇文章:《犍陀罗文与佛教在中亚的传播》干dhāriandthebuddhistissioncentralasia,ajali,paperndologyandbuddhis,ohdeawijesekerafelicitationvo,edbyjtilakasiri,peradeniya1970,pp55~62,主要是论证,佛教向中亚和中国传播时,犍陀罗文起了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举出&ldo;弥勒&rdo;这一个汉语音译词儿来作例子。他认为,&ldo;弥勒&rdo;这个词儿是通过犍陀罗文traga译为汉文的。他在这里顺便提到&ldo;佛&rdo;字,并且引用了我的那篇1947年的论文:《浮屠与佛》。他说:

没有提供一个详尽的论证,我想指出,人们可以看到,汉文&ldo;佛&rdo;字音译了一个古吐火罗文but(可以和西吐火罗文&lso;pudkte&rso;中的&lso;pud&rso;与东吐火罗文&lso;ptkt&rso;相比)‐‐由此可见,&ldo;佛陀&rdo;是一个次要的(晚出的)形式。

证之以我在上面的论述,bernhard的构拟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脚的。这也从正面证明了,我对&ldo;佛&rdo;字来源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ldo;佛&rdo;字有没有可能来源于伊朗语族的某一种语言?我认为,这个可能是存在的。这有待于深入的探讨。我在这里还想补充几句。在同属于伊朗语族的于阗塞文中,&ldo;佛&rdo;字是balysa,显然与同族的其他文字不同。见hwbailey,dictionaryofkhotansaka,cabriduniversitypress,1978。

第六题 再谈&ldo;浮屠&rdo;与&ldo;佛&rdo;从&ldo;浮屠&rdo;与&ldo;佛&rdo;的关系(1)

推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关于佛教传人中国的问题,我在1947年的论文中曾作过推测:

中国同佛教最初发生关系,我们虽然不能确定究竟在什么时候,但一定很早……而且据我的看法,还是直接的;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经过西域小国的媒介。……即便从陆路经过中亚小国而到中国,这些小国最初还没有什么作用,只是佛教到中国来的过路而巳。当时很可能已经有了直接从印度俗语译过来的经典。《四十二章经》大概就是其中之一。&ldo;浮屠&rdo;这一名词的形成一定就在这个时候。……到了汉末三国时候,西域许多小国的高僧和居士都到中国来传教,像安士高、支谦、支娄迦谶、安玄、支曜、康巨、康孟祥等是其中最有名的。到了这时候,西域小国对佛教入华才真正有了影响。这些高僧居士译出的经很多。现在推测起来,他们根据的本子一定不会是梵文原文,而是他们本国的语言。&ldo;佛&rdo;这一名词的成立一定就在这时期。《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页333~334。

我当年作这些推测的时候,自己心里把握不太大,觉得颇多浪漫主义。我说的话似乎超过了我当时所掌握的资料。时至今日,新材料大量出现,再回头看我这些推测,除了一些地方需要改正外‐‐比如我所说的直接发生关系,现在看来就不妥‐‐大部分意见是站得住脚的,我颇感自慰。但是,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现在根据新材料做一些补充与修正,看来正是时候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回忆里的旧时光  婚姻处方  相思未向薄情染  皇家悍妃/嫡女王妃要休夫  一品皇贵妃  奇鸟行状录  清宫绝恋之醉清风  钟情一夏  打捞闪烁时间  桥的故事  可惜不是你  醉眼看金庸  后来的我与他无关  全宗门都要我踹了那个丑汉子  武则天  青年斯大林  国画  女人慈禧  社会交往技巧  爱情往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