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胡雪岩 > 第448章(第1页)

第448章(第1页)

&ldo;谢谢。既然你陪我,就陪我吃我自己泡的药酒。&rdo;

&ldo;喔,我倒想起来了……&rdo;

&ldo;慢点!&rdo;罗四姐说:&ldo;等我把桌子摆好了再说。&rdo;

桌子上摆出来四个碟子,火腿、脆鳝、素鸡糟白鲞是七姑奶奶送的。罗四姐另外捧来一个白瓷坛,倒出来的药酒,颜色不佳,但香味扑鼻,发人酒兴。

&ldo;你这酒看样子不坏,有没有方子?&rdo;

&ldo;有。名叫周公百岁酒。你要,我抄一个给你。&rdo;

&ldo;有这种方子,越多越好。&rdo;胡雪岩说,&ldo;我想开一家药店,将来要卖药酒。&rdo;

罗四诅不由得诧异,&ldo;怎么忽然想起来要开药店?&rdo;她问。

&ldo;其中有好些缘故。有个缘故是有人要我办各样成药,数量很大,我心里在想,不如自己开一家药店,既方便,又道地。&rdo;

&ldo;这个人是哪个?要那许多成药,做啥用场?&rdo;

原来左宗棠的西征将士,已发现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寄信到上海转运局,要采办大批丸散膏丹,因而触发了胡雪岩自己设一座大规模的药铺的构想。

目前已请了一道陕甘总督衙门所发、请予免税的公文,派人到生药最大的集散地,直隶安国县采办道地药材去了。

对于这个计划,胡雪岩最感兴趣,认为是救世济民、鼓励士气最切实的一件事,一谈起来,滔滔不绝。罗四姐很用心地倾听着,遇有他说得欠明白之处,会要言不烦地提出疑问。这表示她不但能够领会他的计划,而且也关心他的事业,胡雪岩便越加兴奋了。

一谈谈到三更天,胡雪岩发现左右邻居看她家半夜里灯火辉煌,门前轿班高声谈笑,都好奇地在张望,不免抱愧,也不好意思再作流连。

&ldo;好了,后天中午再来。&rdo;胡雪岩站起身来说:&ldo;再谈下去,邻居要骂人了。&rdo;

到得第三天上午,胡雪岩照例先到阜康钱庄办事,有人告诉他说,&ldo;维记&rdo;来提了九千两银子,开出数目大小不等的十七张庄票。胡雪岩记在心里,并未多问。

由于那天到罗四姐家,自觉太招摇了,这天只带了一个跟班,亦未乘轿,而且坐了一辆&ldo;亨斯美&rdo;马车,在罗家弄口下车,将马车打发回去,步行赴约。本未过午,罗家客厅里还坐着七、八个客户在等候发落。

&ldo;胡大先生请坐。&rdo;罗四姐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说:&ldo;我马上就好了。&rdo;

&ldo;不忙,不忙!你尽管请治公。&rdo;

胡雪岩捧着一杯茶,悄悄坐在一边,看罗四姐处事,口讲指画,十分明快。她的客户似乎也服她,说如何便如何,绝无争执,所以不过一盏茶的工夫,都打发走了。

&ldo;佩服,佩服。&rdo;胡雪岩笑道:&ldo;实在能干。&rdo;

&ldo;能干不能干还不晓得。等我替你买的地皮涨了价,你再恭维我。&rdo;

胡雪岩摸不着头脑,&ldo;罗四姐,&rdo;他问:&ldo;你在说啥?&rdo;

&ldo;等等吃饭的时候再同你讲。你请坐一坐,我要下厨房了。&rdo;

厨房里菜都预备得差不多了,炉子上炖着鱼头豆腐,&ldo;件儿肉&rdo;在蒸宠里,凉菜盐水虾、葱焖鲫鱼和素鸡,是早做好了的,起油锅炸个&ldo;响铃儿&rdo;,再炒一个荠菜春笋,就可以开饭了。

&ldo;没有啥好东西请你。&rdo;罗四姐说:&ldo;不过我想,你天天鱼翅海参,大概也吃腻了,倒不如清清爽爽几样家常菜,或许反例可以多吃一碗饭。&rdo;

&ldo;一点不错。&rdo;胡雪岩欣然落座,&ldo;本来没有啥胃口,现在倒真有点饿了。&rdo;

罗四姐笑笑不作声,只替他斟了一杯药酒,然后布菜。胡雪岩吃得很起劲,罗四姐当然也很高兴。

&ldo;你刚才说什么地皮不地皮,我没有听懂。请你再说一遍。&rdo;

罗四姐点点头,&ldo;你给我的折子,我昨天去提了九千两银子。&rdo;她问,&ldo;你晓得不晓得?&rdo;

&ldo;他们告诉我了。&rdo;

&ldo;从前年英租界改路名的辰光,我就看出来了,外国人办事按部就班,有把握的,马路修到哪里,地价涨到哪里,可惜我没有闲钱来买地皮。前两个月还有人来兜我,说山东路……&rdo;

&ldo;慢点!&rdo;胡雪岩问道:&ldo;山东路在啥地方?&rdo;

&ldo;就是庙街。&rdo;

原来英租街新造的马路,最初方便他们自己,起的是英文名字,例如领事馆集中之处,名为nsulateroad,江海关所在地名为ctosroad上海在战国时,原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当时为了松江水患,要导流入海,春申君开了一条浦江,用好的姓,称为黄浦江,或称黄歇浦,此外春申浦、春申江、申江,种种上海的别称,都由此而来。后人为了崇功报德,曾建了一座春申侯词,又称春申君庙,但年深月久,遗址无处可寻。

相传建于明朝、地在三茅阁桥、供奉&ldo;三茅真君&rdo;的延真观,原来就是春申君庙,英国人便将开在那里的一条马路,称为teplestreet,译成中文便是&ldo;庙街&rdo;。

英租界的地名很乱,工部局早就想反它统一起来,将界内的马路,分为两类,横的一类从东到西,用中国主要的城市命名,纵的自南至北,以中国的省名命名,因此领事馆路改名北京路,而第二个大城市是南京。便将外滩公园向西延伸的马路,改名南京路。

庙街是南北向,改名山东路。那是前两年的事,胡雪岩未尝留意于此,所以罗四姐提起这个新地名,他茫然莫辨。

庙街他是知道的,&ldo;呃,&rdo;他问:&ldo;有人兜你买庙街的地皮?&rdo;

&ldo;庙街现在是往南在造马路,那里的地皮,一定会涨价,所以我提了九千两银子出来,买了二十多亩地皮,已经成交了。&rdo;

胡雪岩大为诧异,求田问舍,往往经年累月,不能定局,她居然一天工

夫就定局了,莫非受入哄骗不成?

罗四姐看他的脸色,猜到他的心里,&ldo;你不相信?&rdo;她问。

&ldo;不是我不相信,只觉得太快了。&rdo;胡雪岩问,&ldo;你买的地皮,有没有啥凭证?&rdo;

&ldo;怎么没有&rdo;,我有&lso;道契&rso;,还有&lso;权柄单&rso;。

胡雪岩更为惊异,&ldo;你连&lso;小过户&rso;都弄好了?&rdo;他说:&ldo;你的本事真大。&rdo;

&ldo;你不相信,我拿东西给你看。&rdo;

于是罗四姐去取了三张&ldo;道契&rdo;来。原来鸦片战争失败,道光二十二年签订《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洋人纷纷东来,但定居却成了疑问。&ldo;普天之下,莫非玉土&rdo;,中国的土地是不能卖给洋人的,这就不能不想个变通办法了。

于是道光二十五年由英国领事跟上海道签订了一份&ldo;地皮,章程&rdo;,规定了一种&ldo;永租&rdo;的办法。洋人跟土地业主接头,年纳租金若干,租得地皮,起造房屋,另外付给业主约相当于年租十倍的金额,称为&ldo;押手&rdo;,实际上就是地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听说这是拯救女配系统  同桌的你·MyDarlingYou  男孩这些你不该忘  续子不语  晚上不加班GL  饥饿的盛世  红顶商人胡雪岩  重返高校  海上花魅影  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独孤天下同人)宇文护  新齐谐/子不语  随园诗话  病娇重生:大叔强势宠  随心所欲之莲儿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  随园食单(白话版)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公务员版)  七百年后  快穿之命运交易系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