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他是君主,还是长辈;但汪舜华无论如何不想让王振再出现在儿子坟前,那样以后每次去都忍不住想挥老拳。
显忠祠里的跪像立起来很容易,但智化寺在北京,又是太上皇下旨建设的,景帝开口跟群臣提过,群臣也很赞成,觉得还要加上王佑、马顺等人,只是接下来双方打打谈谈,一时顾不上——不全是,主要是汪舜华拦住,说不好拂了太上皇的颜面,不如等他回来之后再议。
汪舜华知道,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景帝很不希望有这一天,但让太上皇自己下令,比他下令确实更有效用。
知道太上皇肯定会暂时收敛脾气,没办法,形势比人强,但偏偏下面的人就吃这一套,只要皇帝一哭,马上就觉得他是圣君,只是被奸臣蒙蔽了。
所以,他们商量好,故意激怒太上皇。
景帝很怀疑效果,毕竟王振捅了这样的篓子,他哥就算再糊涂,也该清醒了;但是汪舜华知道,太上皇是念着王振的,因为她当年亲自去过智化寺,听过那里的音乐,还听导游解说过,明英宗复位以后,不仅为王振平反,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还为他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并命大学士李贤撰文。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她不可能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奇葩。
但这些话不能对景帝说,只能说太上皇很相信王振,就算一时怪他,时过境迁也会想起他的好;尤其你们杀了王振和他的全家,太上皇又闲居无事,自然会更加怀念从前的时光,怀念王振。更重要的是,在迎接他的时候说到这些,他一定会认为这是对他权威的极大挑衅,一定会不顾一切的维护王振。
那就试试吧。
只是政治家都是深藏不露的,太上皇不是政治家,但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起码的政治修养还是有,如何让他破功,汪舜华想到了王振的跪像。
景帝觉得确实是个好办法。太上皇要么自打耳光,要么当场发作,无论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事情;而且几个月前就说过的事,群臣也不会认为他故意发难。
太上皇确实很生气,他那天到了怀来,显忠祠还在紧锣密鼓的修建。因为景帝重视,亲自下旨工部营建,因此规格很高,规模很大,从五月下旬动工,预计十月初才能完工。
特别的是,祠外的长长的两面墙,没有雕龙画凤,而是镌刻着可考证的土木堡死难的人员名字,有重臣,有军士,也有普通百姓;其中不乏某小旗、总旗多少人,某家多少口之类的概称,甚至还有某地多少口之类的总称。
这年头,能留下名字的,毕竟是少数。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太上皇听说,景帝下旨要铸王振跪像,当时就很不痛快。什么意思,这是向自己示威吗?
然而在怀来,他发不了火,毕竟就在一年前,几十万大军在那里断送,王振身为罪魁祸首,理应受到严惩。
看着商辂带来的人马,他只能安慰自己,弟弟只是安抚下面,不是真要和自己为难。
他没有想到,今天见面,景帝居然会说这件事,而且就在北京,就在他下旨敕建的王振家庙。
如果说真不是故意的,那也太侮辱智商了。
毕竟当了十五年的皇帝,积威犹在,他一拍案,这是谁的主意,又是谁赞成这样做的?
群臣低了头,装死。
太上皇重重的哼了一声,当年王振在的时候,你们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不对,如今他不在了,就什么错处都出来了。他最大的错,不就是力主出兵抗击瓦剌入侵吗?难道你们要眼睁睁看着瓦剌铁蹄南下,侵我边关,杀我子民吗?因为土木兵败,所以他十恶不赦;可是,那些扈从出征的,怎么就一个个都成了忠臣烈士?
没有人说话,该怎么说,说什么?
太上皇看着殿中的大臣,怒火中烧。
错的不是王振,是我,是我打了败仗,是我被俘成了太上皇,所以我什么都是错的,做的事是错的,用的人也是错的。
你们不是想践踏王振,是想践踏我!
所有人都闭上了眼睛,承受着太上皇的滔天怒火。
景帝也低着头,他知道会触怒太上皇,废话,就怕触怒不了他,却没想到他哥这么容易动怒,真是——哈哈哈。
太上皇大骂了一通,总算把这一年来的憋屈劲儿发泄了。
土木之变后,他被也先俘虏,除了太后皇后还关心他的生死,满殿忠臣都对他不闻不问,不仅马上拥立了新皇帝,甚至自己亲自叩关,都闭门不纳。
无父无君之至!
昔年跪在自己面前口称圣上圣明,吾皇万岁;如今,自己在他们眼里,不如草芥!还敢在新皇帝面前表忠心,尽情作践自己的尊严。
我好歹是先帝嫡子,做了十五年的皇帝!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被影后教做人 山海有归处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重生你不配[快穿]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原来是想谈恋爱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清白之年 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你又在乱来[电竞] 搞友情不香吗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我在古代做皇帝